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马纯济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7年12月12日,马纯济卸任中国重汽党委书记、董事长。

马纯济,男,汉族,1953年10月出生,山东章丘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经济师。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1970年,马纯济进入到济南汽车配件厂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直至1987年3月升任济南汽车配件厂党委书记、厂长。

2000年他毅然弃官从商放弃了仕途,就任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曾几何时,中国重汽集团一度面临破产,但马纯济却通过一系列国企改革,使这个始建于1956年老国企焕发了生机,并于2007年实现在香港主板红筹上市。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马纯济到重汽上任第一天,财务人员对他说:"董事长,虽然您是董事长,但是咱一分钱也没有,保险箱都是空的,为了防止发生案件,保险柜的门就一直开着。"

2000年,马纯济上任时,企业实际亏损近百亿元,拖欠职工工资13个月。

潍柴与重汽的恩恩怨怨:"谭大胆"与"马书记"

潍柴与中国重汽的矛盾,并不是谭旭光与马纯济的矛盾,而是双方不同发展路线之间的冲突。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这段上市恩怨史,却是山东资本市场上为人津津乐道的饭后茶谈。

谭旭光16岁就进入潍柴厂,从最基层做起,几乎在所有岗位工作过。他以"前卫大胆"著称,在改革中采取最强硬手段打开局面。

当时潍柴的职工待遇远远超越母公司重汽集团的干部待遇,而谭的独断专行在当时面临倒闭的中国重汽集团总部留下了过于张扬的印象。

与谭旭光不同,自济南市副市长转任重汽老总的马纯济则主要致力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此时,潍柴依然是属于中国重汽的全资子公司,若不是因为"上市"风波,他们也许可以亲密得更长久。

2003年9月,中国重汽收购上市公司小鸭集团64%股权,证券简称由"小鸭电器"变更为"中国重汽",中国重汽借壳上市。

让马纯济始料未及的是,2004年3月,潍柴动力却先走一步,自行在香港成功上市。这在官员出身的马纯济看来,是"太不懂事"了。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潍柴成功上市后,中国重汽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香港上市。重汽的想法是,把所属的车轿厂、锻造厂、离合器厂等等,打包之后在香港整体红筹上市——这其中也包括潍柴动力。

如果随中国重汽整体上市,潍柴就必须又回到给中国重汽配套的老路上来,这是谭旭光不愿意的。

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知道马纯济和谭旭光经历了怎样的沟通,抑或是争吵。

2005年2月,依照中国重汽向香港联交所的承诺,潍柴启动了对杭发厂的收购,交给了中国重汽2.5亿元订金。让谭旭光没想到的是,中国重汽却用这笔钱,购买发动机生产设备,在章丘修建新的发动机厂。

谭旭光明白,马纯济在寻找代替潍柴的对象,一旦时间成熟,他将断绝与潍柴的联系,力保A股上市。

潍柴与中国重汽都在为最后分手积极备战:潍柴重组湘火炬,陕汽的整车已收入囊中;重汽的发动机厂也准备上马,决裂随时可能产生。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10月23日,中国重汽就出手了。

那天早上8:30,刚去过杭发的谭旭光从杭州登上了赴香港的飞机,中午12:30,马纯济就突现杭州,宣布免去刘新华杭发厂厂长、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同时中国重汽接管杭发厂。

当时,杭发厂处于停产状态,章丘发动机厂还未投产,面对突如其来的违约,潍柴只要停止供货就能直接造成中国重汽停产,但一向"不讲章法"的谭旭光却非常克制。

潍柴正在酝酿湘火炬的内部整合,说话必须慎重,他选择了隐忍。

另一方面,马纯济却已经不想缓和,中国重汽按常规平时每月只需要2000台发动机,现在却向潍柴要4000台,为分家后做库存储备,同时拒不付款,到12月已经拖欠了四个亿。

12月1日,潍柴动力与陕西重汽在西安召开全国各地区经理联席会议,谭旭光宣布"潍柴已决定不再对其最大股东中国重汽供应发动机"。

这是潍柴的独立宣言,和重汽从此分列楚河汉界两边。当然,此时中国重汽已有回旋余地,它将大部分订单转交给了有了生产能力的杭发。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事实上到了最后,为了尽快顺利上市,中国重汽分手非常坚决。潍柴反而委婉一些,给政府的上报材料这样写到:"坚持走集团化道路,如果实在不行,也同意分家。"

2006年3月,山东省国资委从两个企业的意愿出发,实施了产权分离,潍柴动力和潍柴厂与中国重汽将不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

就此,潍柴与重汽彻底决裂。

谭旭光又杀回来了

2018年8月29日下午,中国重汽集团召开董事会,内部通报了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谭旭光将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

在完成对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整合之后,山东重工集团将着手对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整合。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注解:

1、山东重工集团:以潍柴为主体,联合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山推)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等共同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

2、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大家也许不熟悉,但是说起中通客车大家都应该知道。

实际上,中国重汽去年年底的一系列人士变动为谭旭光入主已经埋下了伏笔:

2017年12月12日,在当天举行的中国重汽集团领导干部会议上,山东省济南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刚宣读了济南市委任免意见:因年龄原因,马纯济同志不再担任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都感到很突然,马纯济本来打算再多干两年"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马纯济曾紧急推荐了一名党委书记人选,但是该推荐人选并未获得采纳。

马纯济卸任后,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伯芝接任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一职,由于王伯芝是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民革济南市委主委,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一职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济南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中国重汽集团80%和20%的股份。

也就是说,中国重汽,是山东省属国企。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一位知情人士说: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王伯芝、总经理蔡东可能将离开中国重汽集团,另有任用。

12年之后,谭旭光终于杀回来了。

中国重汽与德国MAN的联姻

回顾中国重汽曼技术的来源,早在2009年的时候中国重汽就与德国曼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德国曼公司以5.6亿欧元获得中国重汽25%+1股的股权。

中国重汽引进曼公司TGA系列化整车技术平台,引进曼的TGA平台技术,涉及55种整车基本车型,2240毫米和2440毫米两种宽度的驾驶室,提供车型达4563种(欧Ⅲ车型1517种,欧Ⅳ车型1523种,欧Ⅴ车型1523种)。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曼技术产品满足欧三至欧五排放标准,排量涵盖了5、7、11、13升四种类别,功率涵盖了140PS-560PS的D08、D20、D26三种发动机,吨级齐全、涵盖轮边减速和单级减速的全套车桥及相应前轴技术。

中国重汽引进了具有先进技术的MC系列电控高压共轨发动机,重汽目前曼技术发动机有 MC13、MC11、MC07、MC05四种排量型号,是对曼发动机的国产化。

MC系列的发动机具有强度大寿命长噪声低等优势,并且采用了蠕墨铸铁机体,大量使用铝铸件降低发动机重量,模块化的设计减少了25%的零件,大大降低零部件的故障率。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中国重汽以"独占许可"的方式获取曼集团技术使用权:中国重汽投资100多亿元在济南建成德国曼发动机生产基地,在德国曼公司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中国重汽历时三年历练,终于在2013年正式推出同德国曼公司同等技术水平的发动机产品。

如今,潍柴不但回归重汽,潍柴老大还入主重汽,曼该如何应对?曼发动机的国产化步伐是否会被打断?

陕汽和重汽合并的节奏?

陕汽的梦想是做大做强,跻身汽车强者行列,而陕西国资委一直希望能把陕西变成一个汽车大省,这既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有政绩上的意图。而与潍柴动力49∶51的股权结构,使得国资委始终不能如愿,双方一直在较量。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2009年6月,陕汽总经理方红卫为了摆脱潍柴动力的阴影,一直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为整体上市做准备。而就在8月2日,陕汽集团还当机立断转让了一直亏损的云顶股权,以集中力量筹备上市。

当年潍柴动力选择控股陕西重汽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重卡黄金产业链"。这也是当前潍柴动力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失去陕重汽,那么这条产业链也就不复存在,所以潍柴动力或将同陕汽集团殊死一搏。

陕重汽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德隆系的遗产,2005年8月,德隆系跨台后,潍柴斥资10.23亿元拿下湘火炬控制权,控制了陕重汽。此后的数年,陕国资委一直和潍柴动力较劲。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2006年下半年,在总裁谭旭光整顿湘火炬的过程中,陕西省政府相关部门希望能为陕西重汽引进一笔10亿元左右的投资,借以壮大陕汽集团的实力。

随后,2006年12月7日,在陕西省国资委的主导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入股陕汽,向陕汽投资10亿元。谭旭光意识到陕国资委在跟潍柴动力争夺股权之后,及时跟进投资,才在这次较量中取胜。

此外,从潍柴产业链的构成可以看出,这一链条虽是黄金的,但并不牢固。产业链共涉及4家企业,除了潍柴动力和陕重汽外还有陕西法士特齿轮、汉德车桥。后3家分别都由陕西省国资委实际控制49%的股权,潍柴动力控股51%。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动用陕西国资企业和陕西境内企业资源与陕汽合作,或许可以制衡潍柴动力,潍柴的黄金产业链也将面临解体危险。

又两企业传出合并风波?重卡市场即将重组?

而如今,谭旭光入主重汽,陕汽和重汽都已是其囊中之物,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重汽和陕西重汽都将是山东重工的下属企业。

陕汽作为陕西国资委的心肝宝贝,却成为山东省属国企的下属企业,围绕其控制权,可以预见的又将是一场刀光剑影。

2017年,重汽产销19万辆,陕汽17万辆,而重卡排名第一的一汽仅为24万辆,如果谭旭光愿意,中国重卡第一的桂冠分分钟收入囊中,究竟后市走势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