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今病世,我们突然发现曾游走乡间的说书人成了记忆

今日,一代评书大家单田芳病逝。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感觉,他的声音成为了绝唱,将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对于评书,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无论城市,还是乡间,评书都深受欢迎。

在记忆中,在老家农村经常会在农闲的季节,有说书人背个行头,到村里说书。

有时候,是说书人自己来的,有时候,是村里专门去请的。

大多是以自己过来的多些。

单田芳今病世,我们突然发现曾游走乡间的说书人成了记忆

农村说书人。

那个时候,没有卖票之说。

一般在村头空旷之地,说书人把自己的架子鼓支起来,梨花落打起来。

咚咚、丁丁的声音,就会把人们召集了过去。

一般情况下,说书人是先暖场,等人到的差不多了,才开始切入正题。

小时候,总觉得说书人很是厉害。

各色人物,在说书人的嘴里表现出来都是各具特色。无论大人、小孩都甚是着迷。

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基本全靠说书人的一张嘴进行演绎。

单田芳今病世,我们突然发现曾游走乡间的说书人成了记忆

说书人

说书人说完一段,一般都会到了深夜。人们听得正起劲,突然说书人高声语道: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此时,就是要收场了。

人们还有点意犹未尽之感,就会跟说书人约定第二天加演一场,或者约定日子再来。

各家也不用给现金,基本都是准备好一些粮食,说书人挨家去收。

说书人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走下去。他们会把收到的粮食变现,或者拿回家养家糊口。

这是留在记忆中的农村说书人。在农村很多人的眼中,说书是一个不错的营生。

在过去的年代里,说书人也算是一个行当,也就是现在人说的职业了。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能够吃饱那是第一要务。能够通过一张嘴,弄来粮食,自然都是厉害角色。

小时候,总是觉得说书人厉害。一张嘴可以上下五千年。一张嘴可以天地乾坤。

随着时代的变迁,恍然间,大家发现,村子里好多年没有来过说书人。

听说书,只能留在了记忆当中。那时候还有马戏表演、杂技等之类的。

单田芳今病世,我们突然发现曾游走乡间的说书人成了记忆

特别是有了电视机后,听说书就很少了。那些经常走街串巷的艺人都少见了。

人们不需要从说书人的口中了解历史,人们通过电视知晓天下事。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人们获取信息更是海量,更是便捷。

走村串乡的说书人只能留在记忆当中。

有时候,村里的老人们聊天,还会说某年某月谁谁说那个杨家将中,太好听了,好多年没有听到了……

不过,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有声读物也很有市场。很多人通过在手机里听书感受声音和文字的魅力。

时代就是这样,不是你替代了我,还是我替代了你,只是都要与时俱进。

在你的记忆中,知道说书人吗?


单田芳今病世,我们突然发现曾游走乡间的说书人成了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