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涯教育爲你高考加分

生涯教育包括學業規劃、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 是孩子在適當時期盡力規劃個人未來生涯發展的歷程。這個過程中, 孩子應全面展開自我評估, 客觀進行生涯選擇, 穩妥進行人生管理。

新高考改革關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孩子個性特長的全面發展以及孩子的學業安排和規劃。因此, 孩子如何安排課程、如何考試、如何選專業、如何錄取、如何自我管理等取代“唯分數論”, 成為高中生生涯教育的關鍵。因此,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 生涯教育有助於促進孩子自我認識

高中生涯教育不僅包括學生三年學業規劃, 也包括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

高中三年學業規劃, 即高中階段學生對高中課程的整體選擇和安排、對未來大學專業的初步選擇、對未來大學的選擇等, 只是孩子整個人生生涯規劃中的初始階段。它直接影響孩子未來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 影響人的終身發展。因此, 生涯規劃必須建立在客觀認識自我的基礎上。

在新高考背景下, 孩子應全面評估自我, 對自身能力、性格、興趣、優劣勢、個性、身處環境等有清晰的認識, 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學業規劃、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具有導向性, 是隨著學生年齡、經歷、身處環境不斷調整並繼續發展的。但任何一個階段的規劃都應建立在清晰認識到“我是誰”“我想成為誰”“我能成為誰”的基礎上。正如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所說, 學生應在“知我”的基礎上進行規劃、抉擇, 進而進行職業選擇。

(二) 生涯教育幫助孩子進行生涯選擇

新高考背景下, 高中各項課程、活動等較之初中明顯增多。孩子的課程選擇已多達20種 (6選3) ,再加之高中階段各種選修課和活動課, 孩子的選擇權大幅增加。而孩子的選擇又直接影響著孩子大學專業和學校的提前規劃和選擇。因此, 孩子在高中階段需自主規劃升學。即在孩子人生的初步選擇階段。

高中生需要客觀認識自我, 學會選擇, 培養初步的人生規劃能力。新高考改革下,孩子學會選擇是其高中階段的重要任務, 也是其人生規劃初期的基本要求。

孩子不僅要提前清晰認識評估自我, 規劃高中三年的選修課程, 確定高考的選考科目, 更要明確認識到課程選擇的意義、生涯選擇的重要性、社會需要與個人發展的關係以及人生的價值和責任。

建立在自我評估、自我分析後的選擇, 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促孩子未來人生的發展。

(三) 生涯教育有助於實現孩子自我管理

新高考改革強化了孩子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選擇, 要求學生了解自我、瞭解社會、瞭解專業, 全面考慮, 有目標地選擇高中課程和大學專業。

高中生選擇權的增加給予孩子更多機會和權力去思考規劃未來的專業方向和職業道路, 促使孩子更早地思考人生, 選擇滿意的生活方式, 進而尋求個人價值和幸福。

通過生涯教育, 學生對自己的興趣、優劣勢和身處環境等有清晰的認識, 對高中學習、大學專業、未來職業、自我需求和社會需要有正確的認知, 進而進行客觀地、主動地選擇。基於此, 孩子思考評估後的選擇更能強化學生的學習目標, 促進孩子自我管理, 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而有助於其終身發展和自我實現。

在孩子的生涯教育過程中家長做些什麼?

首先,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現在,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不少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後、片面,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髮展,亟待轉變。比如, 只關心吃飽穿暖,不關注生理教育;只關心成績排名,不關心智商情商發展;只關心聽不聽話,不關心價值觀形成;只關心有無早戀,不關心情緒波動;只關心眼前不能輸在起跑線,不關心以後將跑向何方;只關心專業的熱度,不關心專業的適合度等。

其次,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很多高中生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更沒有自己的專長。孩子尚還年幼,家長們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給孩子報名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但一到初中就全給學習成績讓路,許多技能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開了個頭就夭折了。現實是,天賦異稟的孩子是少數的,多數孩子並不能明顯地顯現出特別的興趣愛好,家長若不苦心栽培,孩子是很難有一技之長的。當孩子練習的某項技能達到一定程度時,他便能體會到擁有這項技能所帶來的好處,進而產生願意主動學習的興趣。而當孩子能把這種興趣轉化為能力,把這種能力與職業相連接時,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水到渠成了。

再次,家長要以身示範。有些家長片面地認為, 孩子交給學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了。其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一生的老師。父母和孩子接觸最早、接觸時間最長,是孩子學習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終生影響。美國教育家克萊爾說:“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麼。”父母自己熬夜賴床,就別指望孩子早睡早起;父母自己沉溺於電視、手機,就無法限制孩子少看電視少玩遊戲;父母自己得過且過,生活散漫,就難讓孩子追求上進,規劃未來。父母的職業觀很可能就是孩子將來的職業觀。可見,父母好好努力,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在於父母能不斷地修煉自己,做孩子的好榜樣,這無關乎金錢、學識、地位。

最後,家長要適度鍛鍊孩子。如果家長太過庇護孩子,習慣一手包攬,對孩子總不放心,孩子就易產生依賴心理,失去成長的能力。“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家長就要學會適時放手,不能過多幹涉孩子,要把自己放在觀察者的位置上,多給孩子獨立的思考空間,多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探索,多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 多支持孩子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允許孩子走走彎路,鼓勵孩子學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唯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孩子才有機會放飛自己的夢想,暢想未來, 敢於規劃自己的人生。

更多有關於高考改革、中學生生涯規劃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學邦生涯”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