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五大經典葡萄酒相關電影

每個靈魂裡都珍藏著一瓶葡萄酒,在那日落月升的時刻,開啟瓶塞,淡淡吸一口紅酒散發的醇香,慢慢品味它苦澀而甜蜜的滋味,盡情體味著世間的千姿百態……也許平日的繁忙讓你鮮有機會靜下心來享受那若有若無的淡淡留香,而葡萄酒與電影完美融合的奧妙正在於此,它喚醒了人們心中久違的恬然,讓失落的心重新找到了歸屬……

1、《杯酒人生》(Sideways)

著名的五大經典葡萄酒相關電影

喜歡葡萄酒的人,沒有不看《杯酒人生》的,它似乎可以稱作是葡萄酒的教材。不僅是因為它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而是這部以加州葡萄酒鄉為背景的電影,葡萄酒成為電影中的主角,佔據了銀幕上最重要的位置。

同時,故事中人物借葡萄酒來比喻人生,把葡萄酒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主人公邁爾斯是一位潦倒的作家,還是一個葡萄酒愛好者,品酒很地道。尤其傾心Pinot。而女主人公瑪雅則是一位園藝學碩士,對於葡萄酒的共同的愛好使失意的作家終於找到了久違的共鳴。同時,給這個身陷低谷的作家上了一堂關於人生哲學的課程。

這部小製作的電影,最後卻在美國和世界引起轟動。不僅在電影界包攬了大大小小的獎項,還掀起了一個葡萄酒的消費狂潮。讓葡萄酒成為人們體會人生的一個媒介。截至2005年1月15日前12周內,美國葡萄酒的銷售量達到37萬箱,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在加州,增長達到33%。葡萄酒商們都認為這種增長明顯受到《杯酒人生》的影響。紅酒知識微信ID:hongjiuzhishi

2、《芭貝特的盛宴》(Babette's Feast)

著名的五大經典葡萄酒相關電影

這是一部轟動世界影壇的飲食電影,也帶起了西方近10幾年的飲食電影風潮,通過飲食來反映人文主義的精神即強調了飲食的文化內涵,又突出了電影家們看待社會的獨特視角。葡萄酒作為西方餐桌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部電影中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電影中,流落於丹麥漁村的巴黎著名餐廳Café Anglai主廚芭貝特被當地清教徒教區神甫的兩個善良的女兒收留,為報答十幾年收留之恩,芭貝特用買彩票獲得的一萬法郎為當地的清教徒做了一頓豐盛的法國大餐。不論是菜色還是配酒都堪稱經典。從Amontillado雪莉酒配海龜湯,1860年Veuve Cliquote香檳配Blinis Demidoff(配有魚籽醬和酸奶油的燕麥烤餅);到主菜的Cailles en Sarcophage(用黑松露與鵝肝醬做餡兒的烤鵪鶉)配1845年份的

Clos de Vougeot勃艮第頂級紅葡萄酒。餐後的水果,甜點及餐後的上好Cognac干邑白蘭地Vieluxe Marc Fine Champagne,這些都為人稱道。現在一些西方的頂尖餐廳還會有人仿效這些菜式與配酒,帶領饕客重溫芭貝特的盛宴。如同片中將軍的一句話:“美食和美酒足以使平凡的一餐變成一場戀愛。”

3、《美酒家族》(Mondovino)

著名的五大經典葡萄酒相關電影

從巴西的叢林地帶到布魯克林的大街小巷,從比利牛斯山地區的山民到佛羅倫薩的皇宮貴族,魔術般從葡萄轉化成的葡萄酒,將窮人與富人,本地人與外來者的夢想聯繫起來。在三個大陸,三個不同的國家拍攝而成,《美酒家族》講述的是從加利福尼亞強大的納帕家族(Mondavis de Napa)到法國勃艮第地區的蒙蒂家族(Montille)三代接連不斷的內爭外斗的衝突,為的就是保衛祖上留下的幾公頃土地。影片隨著波爾多葡萄酒釀酒工藝流程,向觀眾講述了意大利和阿根廷現代釀酒工藝的特色和優越性。紅酒知識微信ID:hongjiuzhishi

4、《秋天的故事》(Conte D' Automne)

著名的五大經典葡萄酒相關電影

45歲的女主人公Magali經營著一小片葡萄園,因為怕影響酒質而堅持不用除草劑,導致葡萄園雜亂無比。她寧願以減產為代價,也要證明她釀的酒與勃艮第酒一樣味道醇厚。舉起一杯紅酒,面對豐美的葡萄園,方能領悟:只有心靈與葡萄酒一樣醇美持久,才是深諳酒道的種植者。

說起這部影片,不得不先介紹該片的導演法國人埃裡克·侯麥。相信世界上沒有多少個導演會像他那樣二十年如一日拍攝同一個主題的電影,而始終保持極高的水準。在他的影片裡,一連串極其自然的生活情景成為主要的情節,而主角永遠都有一個感情脆弱而從不迷失自我的女性。紅酒知識微信ID:hongjiuzhishi

作為侯麥76歲之時誕生的鉅著,秋天的故事》被譽為其“春”、“夏”、“秋”、“冬”四部曲裡面最感人的一部。女主人公馬格麗獨立經營著一片小葡萄園,為保持酒的質量始終不肯使用除草劑,以致葡萄園雜亂不堪,招致鄰里的批評;而為了證明羅納河的酒具有與勃艮第的酒同樣的久藏能力,她寧願減產一半……

5、《瓶擊》(Bottle Shock)

著名的五大經典葡萄酒相關電影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1976年英國酒商史蒂文·斯拜瑞爾在巴黎組織了一次品酒會。史蒂文專賣法國酒,他舉辦這場比賽的原意是想借美國兩百週年國慶日造勢,彰顯法國酒的優勢,以贏得更多的對法國酒的關注。沒想比賽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來自美國加州的葡萄酒打敗了歷來被人們所膜拜的法國酒,改變了只有法國酒才是品質象徵,而加州酒只是“廉價可樂”的定論。這場品酒會具有革命性的影響,酒標上標明的國家或產區對消費者的魔力終於被打破,“開蓋定論”,酒瓶子裡裝的什麼貨才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Montelena酒莊出產的1973年霞多麗曾在巴黎品酒會上,打敗了四款勃艮地白葡萄酒,摘得白葡萄酒桂冠,這一歷史榮譽也在影片《瓶擊》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