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当从细微处——家长不要当别人的面教育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带着孩子会碰到认识的人,你希望孩子和他们主动打招呼,可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于是你就责怪、催促孩子:这孩子,怎么不懂礼貌啊,快叫阿姨。

教育当从细微处——家长不要当别人的面教育孩子

此时,孩子要么不情愿地叫了声,要么不给你面子或者害羞偏不啃气。

你觉得有面子了吗?

殊不知,如果孩子不懂礼貌,那是你大人平时的教育问题。

而且,你呢,责怪归责怪,还以为这是小事,一阵子不快就过去了,而这样的故事会在今后的生活里继续演绎。

其实,这些场景就是孩子待人接物的开始,也是检验你平时教育成果的好机会。

孩子需要社交,无论他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如果外向可以顺势而为,如果内向,就需要相机而为。而无论怎样,都需要家长在事前教导与事后沟通,不宜当着别人的面直接教育或训斥孩子。

教育当从细微处——家长不要当别人的面教育孩子

人都爱面子,无论他是大是小,而孩子在社交方面,是弱势群体,需要家长的呵护、尊重,才能培养自我的尊严感,才能乐意探索这个未知世界。

当着外人面,指责也好,教育也好,也须孩子还不是很懂什么叫面子,(很多家长就是这么认为的)但伤其潜在的自我感、尊严感,挫其接触大人和世界的积极性。

你忘了自己小时候,家长在别人前面指责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

教育当从细微处——家长不要当别人的面教育孩子

这种案例很多。略举一例(网络所得)

教育当从细微处——家长不要当别人的面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在你的训斥中懂了一些道理,也是在伤害中得来的,你不妨换一种方式,在归途中,甚至以后的某个机会与他讨论刚才的场景中,作为孩子应该如何去做,孩子就会产生自己被保护、尊重的感觉。那么,接受也是愉悦的,而不是被迫的、敷衍的。

生活中孩子会遇到很多事情,他不会处理;成长中会犯许多错误,他不知如何改正。又比如,家里有人来拜访的时候孩子自顾自,酒席上孩子一马当先,单位里不顾同事在场,旁若无人、扬长而去----

虽然事情性质有不同,问题程度有轻重,处理方式不可相同,但原则还是一样的。

细心的家长会在平时有机会就与孩子交流,具体如何做,让孩子心中有数,不会面对公众场合怯场、鲁莽。

很多地方,孩子因为小,可能处理得不够好,家长不要心急,不要当众训斥,毕竟很多不是什么大事,事后再跟孩子分析讨论也未晚。

当然,那些煞风景的熊孩子表现也是应该当众、立马、坚决阻止。(这些其实也是平时教导的内容之一)

不少家长说,我知道这个道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其实是家长还没有真正把孩子当作与你平等的人看待,把他当做一个大写的人来教育。

这是一个人的教育理念的先进与落后,教育境界的高远与低浅之别。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很私人的事情,你在和孩子私下里交流,解除孩子在很多方面的困惑,你和孩子的生活会更充盈,你和孩子的感情会更浓厚;发现问题后,慢慢与其分析,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懂礼貌,而且会乐意与大人接触,乐意与这个世界交流。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忍住自己不好的脾气,不在外人面前指责自己的孩子,就算他做得再不好,也等外人走了,慢慢的去教导孩子。

甚至,父母有时也须一方回避,教育效果更好。

这与骄纵孩子绝对不是一码事。这不是放纵的借口,这是教育的艺术。

当然,教无定法,有时也需要父母双方合力,甚至家校合作。

如果再深入一点,从孩子的角度看,由于他们平时在家里都是受关注和照顾多,唯我独尊,所以常常难以顾及到他人的感受,不习惯想人所想。

教育当从细微处——家长不要当别人的面教育孩子

所以,在家里,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需要父母渐渐放手,让孩子去做,让他在承担责任的时候,体会到他人的存在与重要性。

又,人天生喜欢和同龄人玩得来,孩子接触社会不多,不很了解大人,有天然的陌生感。

有些时候,家长鼓励孩子尝试与大人接触交流,即使幼稚,也许可笑,但是锻炼到了。

这又是一种教育的深化,境界的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