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致勝關鍵人,想立大功出陣爲李世民殺敵,卻被兩招秒殺

玄武門之變致勝關鍵人,想立大功出陣為李世民殺敵,卻被兩招秒殺

提起李世民,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賢明的皇帝。他在任期間,治理國家非常用心,使得百姓休養生息,國力日漸昌盛。而他的這段治世,便是後來人人傳揚的貞觀之治。雖然李世民在治理國家上是賢明有愛的君主。但嚴格上說,李世民這個皇位的得來還是有些不光彩的。他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也就是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自己的四弟李元吉。通過這次政變,唐高祖李淵不得已冊封他為太子,確立了李世民日後的統治地位。

玄武門之變致勝關鍵人,想立大功出陣為李世民殺敵,卻被兩招秒殺

而這次的玄武門之變中,有一個關鍵人物,他便是敬君弘。敬君弘是駐紮在玄武門的一位守將,掌管著宿衛兵。而在當時,玄武門是皇帝所住宮殿的大門,要是控制了玄武門,隨時就能帶兵長驅直入皇帝的住所,控制皇權。而敬君弘能夠駐守在玄武門,說明這個人是非常受到李淵的信任的。

玄武門之變致勝關鍵人,想立大功出陣為李世民殺敵,卻被兩招秒殺

而當時,雖說李淵已經確立李建成為太子,正統的皇室繼承人。但李世民憑藉著建朝時帶兵打仗的經歷,收納了不少精兵良將的支持,很多臣子都站在他這邊,希望他能統治這個唐朝。而李淵的四子齊王同樣不安分,也要加入這場皇室的鬥爭中。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不知道,這個深受李淵信任的敬君弘早已被李世民收買,這為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

在唐朝,文武百官上朝都要卸除身上所有兵器,皇室貴族也不例外。這天,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李元吉上朝覲見高祖李淵。解除了武裝的兩人根本沒想到,李世民早在這裡設下了埋伏。只聽一聲大喝,敬君弘拿著武器衝了出來,手無寸鐵的兩人當場被擊殺。

玄武門之變致勝關鍵人,想立大功出陣為李世民殺敵,卻被兩招秒殺

而這時,李建成的心腹部將馮立得知李建成在玄武門處被殺,立即召集部隊:“太子待我等恩重如山,如今太子身亡,我們理應為其復仇,大家隨我去誅殺李世民這個逆賊!”另外兩門大將薛萬徹和謝叔方聽了馮立的話後,紛紛響應,集合太子殿和齊王李元吉的剩餘部隊,一併向玄武門殺去。

李世民陣營一看對方來勢洶洶,趕緊上大門避戰。而此時,敵方的主要首腦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可謂是大勢已去,李世民等人只要守好大門等候宮外的援軍到來,便可以獲勝了。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敬君弘這時候卻做了一件深感疑惑的事情。他竟然帶著一眾守軍要和去殲滅馮立等人。

玄武門之變致勝關鍵人,想立大功出陣為李世民殺敵,卻被兩招秒殺

當時,敬君弘的部下紛紛勸敬君弘不要急在一刻,再過一會,援軍一到,馮立等人自然被攻破。但敬君弘就是不聽,執意要出陣和馮立決戰。為什麼敬君弘在這個時刻那麼固執呢?根據史料,後人推測敬君弘的原因有二。其一,敬君弘對自己的武藝有充足的自信。敬君弘當時擔任玄武門守將,要知道當時能夠守衛皇宮的都是武藝高強的武官。他覺得自己能夠輕易打敗馮立和薛萬徹。其二,敬君弘想著要立功。敬君弘想著,要是自己能這種皇權紛爭幫自己擁護的李世民殺退這些太子黨羽,到時一定能獲得重賞,加官進爵都是小意思。

敬君弘想到了這兩點後,便帶著一眾兵馬,向馮立和薛萬徹等人殺去。當時跟著敬君弘一同前往的還有同樣想立大功的中郎將呂世衡。結果兩人出擊,和馮立和薛萬徹一交鋒,沒過兩招雙雙就被馮立和薛萬徹斬落馬下。馮立和薛萬徹殺了敬君弘後,還想繼續衝入李世民陣營廝殺,但是聽到身後鼓鑼聲大作,知道已經無力迴天。便帶著剩下的人馬開始逃亡。

而可憐的敬君弘就這樣死去了,要是他不死,憑藉幫助李世民稱帝這一點。他的功勞估計都能讓他被封為凌煙閣功臣了。可惜他沒掂清自己有幾斤幾兩,竟然和馮立和薛萬徹兩人交鋒。這兩個人都是久經沙場的猛將,尉遲恭都不敢和這兩個人對陣。沒想到敬君弘卻想和這兩個人硬拼,得了個未受功勞身先死的下場,倒也是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