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致胜关键人,想立大功出阵为李世民杀敌,却被两招秒杀

玄武门之变致胜关键人,想立大功出阵为李世民杀敌,却被两招秒杀

提起李世民,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贤明的皇帝。他在任期间,治理国家非常用心,使得百姓休养生息,国力日渐昌盛。而他的这段治世,便是后来人人传扬的贞观之治。虽然李世民在治理国家上是贤明有爱的君主。但严格上说,李世民这个皇位的得来还是有些不光彩的。他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自己的四弟李元吉。通过这次政变,唐高祖李渊不得已册封他为太子,确立了李世民日后的统治地位。

玄武门之变致胜关键人,想立大功出阵为李世民杀敌,却被两招秒杀

而这次的玄武门之变中,有一个关键人物,他便是敬君弘。敬君弘是驻扎在玄武门的一位守将,掌管着宿卫兵。而在当时,玄武门是皇帝所住宫殿的大门,要是控制了玄武门,随时就能带兵长驱直入皇帝的住所,控制皇权。而敬君弘能够驻守在玄武门,说明这个人是非常受到李渊的信任的。

玄武门之变致胜关键人,想立大功出阵为李世民杀敌,却被两招秒杀

而当时,虽说李渊已经确立李建成为太子,正统的皇室继承人。但李世民凭借着建朝时带兵打仗的经历,收纳了不少精兵良将的支持,很多臣子都站在他这边,希望他能统治这个唐朝。而李渊的四子齐王同样不安分,也要加入这场皇室的斗争中。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不知道,这个深受李渊信任的敬君弘早已被李世民收买,这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在唐朝,文武百官上朝都要卸除身上所有兵器,皇室贵族也不例外。这天,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李元吉上朝觐见高祖李渊。解除了武装的两人根本没想到,李世民早在这里设下了埋伏。只听一声大喝,敬君弘拿着武器冲了出来,手无寸铁的两人当场被击杀。

玄武门之变致胜关键人,想立大功出阵为李世民杀敌,却被两招秒杀

而这时,李建成的心腹部将冯立得知李建成在玄武门处被杀,立即召集部队:“太子待我等恩重如山,如今太子身亡,我们理应为其复仇,大家随我去诛杀李世民这个逆贼!”另外两门大将薛万彻和谢叔方听了冯立的话后,纷纷响应,集合太子殿和齐王李元吉的剩余部队,一并向玄武门杀去。

李世民阵营一看对方来势汹汹,赶紧上大门避战。而此时,敌方的主要首脑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可谓是大势已去,李世民等人只要守好大门等候宫外的援军到来,便可以获胜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敬君弘这时候却做了一件深感疑惑的事情。他竟然带着一众守军要和去歼灭冯立等人。

玄武门之变致胜关键人,想立大功出阵为李世民杀敌,却被两招秒杀

当时,敬君弘的部下纷纷劝敬君弘不要急在一刻,再过一会,援军一到,冯立等人自然被攻破。但敬君弘就是不听,执意要出阵和冯立决战。为什么敬君弘在这个时刻那么固执呢?根据史料,后人推测敬君弘的原因有二。其一,敬君弘对自己的武艺有充足的自信。敬君弘当时担任玄武门守将,要知道当时能够守卫皇宫的都是武艺高强的武官。他觉得自己能够轻易打败冯立和薛万彻。其二,敬君弘想着要立功。敬君弘想着,要是自己能这种皇权纷争帮自己拥护的李世民杀退这些太子党羽,到时一定能获得重赏,加官进爵都是小意思。

敬君弘想到了这两点后,便带着一众兵马,向冯立和薛万彻等人杀去。当时跟着敬君弘一同前往的还有同样想立大功的中郎将吕世衡。结果两人出击,和冯立和薛万彻一交锋,没过两招双双就被冯立和薛万彻斩落马下。冯立和薛万彻杀了敬君弘后,还想继续冲入李世民阵营厮杀,但是听到身后鼓锣声大作,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便带着剩下的人马开始逃亡。

而可怜的敬君弘就这样死去了,要是他不死,凭借帮助李世民称帝这一点。他的功劳估计都能让他被封为凌烟阁功臣了。可惜他没掂清自己有几斤几两,竟然和冯立和薛万彻两人交锋。这两个人都是久经沙场的猛将,尉迟恭都不敢和这两个人对阵。没想到敬君弘却想和这两个人硬拼,得了个未受功劳身先死的下场,倒也是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