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本报讯(记者 姚赞原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9月8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医师学院、广东省医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举行。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顾立强教授致辞

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师级专家及骨科医师共800余人进行交流演讲,为骨科各专科领域医学同仁提供一个多学科协作、交流的学术平台。论坛内容涵盖脊柱、关节、运动医学、骨肿瘤、显微创伤手外、骨基础、护理等领域的新技术及临床应用新进展,并进行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前身为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附设公医院,历经百年沧桑磨砺。中山一院骨科成立于1958年,经历了60年岁月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老一辈学科带头人邝公道、黄承达、朱家恺、李佛保等教授、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廖威明、刘小林及顾立强教授的艰苦创业、勤奋自强、求实创新息息相关。

回首60载春秋,硕果累累。1964年11月23日成功开展世界首例断腿再植手术;1978年成立显微外科专科,创办《显微外科》杂志,1986年成为《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年组建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2005年骨科亚专科化使骨科学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0年骨外科、手外科双双获得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1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手外科),2013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2015年获广东省周围神经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获广东省骨科学重点实验室,2018年获广东省软组织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论坛现场

目前,中山一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院本部设立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显微创伤手外科、骨肿瘤科、脊柱外科,东院设立脊柱外科、上肢骨科、下肢骨科,惠亚医院设立显微创伤关节外科、脊柱外科与创伤骨科两病区,2018年成立骨科医师学院。目前已建设成为华南地区骨科疑难和危急重症诊断与治疗中心、规范化骨科医师临床教育培训中心和转化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之一,医教研技术优势突出,影响辐射港、澳、台和东南亚。

骨科目前学术队伍人才济济,现有硕士导师19人,博士导师22人,60年来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和进修医生,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优秀骨科专家,为全国、全世界的骨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5年(2013~2017),发表了SCI论文近200篇,平均每年都在40篇左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面上和青年项目)43项,共2321万元,获各级研究基金项目(含国自然基金)135项,总经费高达9000万,同时获得专利17项。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专家合影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中山一院骨科事业在无数“骨外人”艰难的探索与开拓中,经历六十年峥嵘岁月,影响辐射港、澳、台和东南亚,成为中国骨外科学事业的中流砥柱。

链接

【中山一院骨科发展简史】

1958年:中山一院骨科成立,邝公道教授任第一任骨科主任(1958-1960)

六位骨科创始人:邝公道、黄承达、朱家恺、徐锦森、黎秉衡、欧阳季

1962年:黄承达研制出同源无机骨和人造骨应用于临床,属世界首创

1964年:11月23日世界首例断腿再植成功,黄承达教授人第二任骨科主任(1960-1993)

1966年:断指再植成功(中国最早断指再植成功单位之一)

1972年:广州断肢再植经验交流会,施行肢体恶性肿瘤瘤段切除及重建

1973年:美国显微外科代表团访问中山医

1975年:人工关节成功应用于临床

1976年:椎体肿瘤切除人工椎体重建

1977年:吻合血管的腓骨和皮瓣游离移植

1978:显微外科专科成立(骨科专科化走出第一步)朱家凯任主任,《显微外科》杂志创刊,黄承达、朱家凯、徐锦森、李佛保、刘均樨 ,断肢再植,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术奖

1980年:骨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淋巴管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

1985年:6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医学杂志》出版发行

1986年:《显微医学杂志》更名为《中华显微外科杂志》,骨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徐锦森教授开展临床腕、髋、踝、肘关节关节镜检查与手术,属国内最早

1980年:开展脊柱外科临床研究

1993年:李佛保教授接任第三任骨科主任

1999年: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成立(从外科分出,独立大科建制),李佛保教授任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

2000年:称为博士后流动站,黄埔院区骨科成立,李佛保教授任黄埔院院长

200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学院

2004年:在黄埔院区建立骨科研究所

2005年: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院部正式分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科、显微创伤外科四个专科,廖威明教授任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第四任大骨科主任)

2010年:获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手外科)

2011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手外科)

2013年:获国家临床专科重点专科(骨外科),惠亚医院骨科成立,刘小林教授任中大惠亚医院院长

2015年:广东省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

2016年:广东省骨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

2017年: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换届,成立运动医学科,顾立强教授任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主任(第五任大骨科主任)

2018年:广东省软组织生物制造工程试验室(广东省发改委、科技厅)

【部分重大成就回顾】

01、世界首例同源无机骨和人造骨

1962年,黄承达教授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例同源无机骨和人造骨,并应用于临床。黄承达教授在骨肿瘤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曾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副主委、卫生部创伤骨科专题委员会委员、骨肿瘤学组主席。1955年,黄承达教授还研制出外科止血海绵,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02、世界首例断腿再植成功

1964年11月23日,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承达、邝公道、黎秉衡成功为广州黄埔港务局船队工人梁锦开施行世界首例“断脚再植”手术,这在当时中国医学界是首例,即便在世界医学界也是罕见。

1965年6月24日,黄承达因“断脚再植”手术的成功受到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等领导人的接见及表扬。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03、《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创刊

1978 年,全球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元年,《显微外科》内部刊物在广州创刊,1985 年更名为《显微医学杂志》公开发行。1986 年改为《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学术性期刊,我国惟一的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也是一本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专业性刊物。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04、国内率先将腕关节镜技术应用于临床

1986年,徐锦森开展了腕关节镜技术,为国内首创。徐锦森教授在国内最早全面、成功在四肢六大关节开展了关节镜技术,为发展我国的关节镜技术作出了贡献。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05、国内首例骨肉瘤切除和可延长假体置换术成功

2002年,国内首例儿童骨肉瘤切除和可延长假体置换保肢手术在我院获得成功,为我国医学界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06、研发国内首个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

2012年刘小林团队开发出全球第二、国内首个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并投放市场,实现了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生产的转化。指神经缺损患者使用“神桥”6个月后单丝触觉优良率达到94.44%,两点辨别觉优良率为66.67%,达到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水平,全国123家大型医院在使用“神桥”,直接受惠患者超过2000人,终端经济效益过亿元,相关成果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中山一院第一届骨科论坛暨骨科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举行

图|通讯员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