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英雄为何遗祸中华数百年,为大唐成功续命却惨遭学者误解

大家都知道唐朝灭于朱温之手,然而在清末明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眼中,覆灭唐朝的却成了沙陀头领李克用。王夫之认为李克用不仅一手葬送了唐朝,而且还开启了少数民族问鼎中原的先例,让契丹、蒙古、女真有了效仿的对象,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历史上真实的李克用恰恰相反,不仅没有葬送唐朝,反而是大唐帝国的保护神。李克用是沙陀部首领,原本姓“朱邪”,父亲朱邪赤心在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被赐国姓,改名“国昌”。

爱国英雄为何遗祸中华数百年,为大唐成功续命却惨遭学者误解


沙陀是突厥处月部的一支,最初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北,今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一带。因生活的区域内有沙漠,又被称为沙陀突厥。西突厥灭亡后,沙陀归附唐朝,成为安西都护府最为倚重的一支武装力量。

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西域,沙陀人因不堪忍受吐蕃和回鹘的压迫举族内迁,被朝廷安排在代北定襄川。“沙陀劲勇冠诸胡”,唐朝北境每有战事,沙陀必为先锋,朱邪赤心的国姓爷身份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爱国英雄为何遗祸中华数百年,为大唐成功续命却惨遭学者误解


李国昌讨伐庞勋时,年仅15岁的李克用就展露出过人的军事才能,“摧锋陷阵,出诸将之右,军中曰为‘飞虎子’以功授云中牙将。”沙陀内附不久,李氏父子势力却迅速做大,自然会引起长安的猜疑。

公元878年,代北地区连年饥荒,大同防御使段文楚不愿压迫百姓,下令缩减军士粮草供给。不料李克用在部下的胁迫下,率领五万大军攻入云中,取段文楚而代之。段文楚被凌迟处死后,朝廷立刻派大军讨伐,李克用无奈只能北投达靼。

黄巢起义为李克用化解与唐朝之间的间隙提供了机会。各地官军畏敌如虎,黄巢攻破潼关时,唐僖宗一面逃亡成都,一面向边疆少数民族求救。李克用“雄武之略,为众所推”,率领一万七千沙陀骑兵入关平乱。

爱国英雄为何遗祸中华数百年,为大唐成功续命却惨遭学者误解


沙陀骑兵骁勇善战,奔赴前线后立刻给了义军巨大压力,“及克用军至,贼惮之,曰:‘鸦军至矣,当避其锋。’克用军皆衣黑,故谓之鸦军。”黄巢曾一度想策反李克用,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被沙陀骑兵一路穷追猛打,最终在狼虎谷兵败自杀。

黄巢之乱终于被平定,但唐僖宗却成了统治集团竞相争夺的傀儡。李克用又联合周围藩镇,“发蕃、汉三万兵进讨凶逆”,助唐僖宗成功复位。僖宗驾崩,昭宗继位后,邠宁节度使、镇国节度使和凤翔节度使又发兵入朝,“拥兵胁君,诛戮宰辅,焚烧宫阙”。

爱国英雄为何遗祸中华数百年,为大唐成功续命却惨遭学者误解


此时又是李克用在河东发兵勤王,作乱的三位节度使自知不敌,慌忙挟持昭宗退出京城。李克用率大军围困华州,救出昭宗车架返还京城。昭宗“令二亲王设拜,以兄事之,近古未有也”。叛乱平定后,李克用被封为晋王,“自余克用将佐、子孙并进官爵”。

毕竟出身自西域少数民族,李克用与朝廷之间存在不少间隙。可是国家出现危难时,他总能挺身而出。沙陀军事集团因他而迅速壮大,李存勖建立后唐也在他的基础之上,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没有李克用,大唐帝国早就被黄巢的大齐取代了。

爱国英雄为何遗祸中华数百年,为大唐成功续命却惨遭学者误解


​王夫之生活在清末明初,一生都致力于反清复明,眼见大好河山落入北方游牧民族之手,难免会对李克用有些偏见。李克用忠君救国恰恰是沙陀人主动接受汉文化,认同中国的最好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