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由于,朱元璋出身低微,猜疑心最重,他在开国的时候还是设立了左右宰相,徐达是右丞相、李善长是左丞相。但是朱元璋后来发现,宰相制度无论怎样调整,皇权和相权的矛盾都无法得到解决,最后就干脆把这个沿用了千年的职位废掉。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因此,选择胡惟庸这个跳梁小丑来做丞相,让胡惟庸尽情的表演他的无知,最后还想造反,机会到了,朱元璋灭了他还牵扯了上万人。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于是,在1380年朱元璋正式昭告群臣和天下废丞相,朝廷的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朱元璋废除丞相后,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为正五品,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朱棣篡位后,由于事务实在繁重,受不了了,于是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至此建立。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此时的内阁大学士只是个秘书的角色,还不能称之为“首辅”。直到明中期后,大学士才又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内阁制度实际上就是皇帝决断事情的秘书班底,几个人互相牵制形成了票拟制度。然而,明朝后期的许多皇帝要么爱玩和要么瞎折腾,那谁来主管国事呢?于是,形成了太监专权的情况出现,形成了魏忠贤一类阉党当权这样一种局面。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最后,明朝出现了宦官与内阁相互牵制共同治理国家的现象,内阁拟票,太监批红一件事情才得以实行,主动权始终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但是演变到后来,太监和内阁居然相互勾结,那就非常严重了。如,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司礼监冯保。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张居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冯保(?-1583年),明代太监。嘉靖时为秉笔太监。穆宗死后,冯保假传遗诏“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与高拱同为顾命大臣。隆庆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朱翊钧继位皇帝,年仅十岁,冯保与高拱的关系恶劣,于是张居正与冯保联手除掉高拱,高拱罢官归乡。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张居正成为首辅,在取得太后、皇帝的支持。同时,张居正和冯保一内一外,全面掌握了大权。冯保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在搞政务治理国家方面不如张居正,也知道自己不是张居正对手。而且,张居正和冯保关系一直很铁。所以他没有像魏忠贤一样去夺权,而是与张居正结成同盟。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所以张居正的权势,按他自己的话说“吾非辅,乃摄也”,就是说,我不是首辅,是摄政,可见其猖狂。整个内阁四五名辅臣,全成了他的提线木偶,只能跟在他后面唯唯诺诺,权势的过度集中,让张居正的心开始膨胀。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200年前,朱元璋为了集中皇权,巩固了朱姓王朝.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让自己的子孙像自己一样独揽大权。然而,朱元璋只知道自己是劳模,凡事亲力亲为。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后代要么爱玩和要么瞎折腾,根本不管国事。最终演变到后来,太监和内阁相互勾结。后面居然还出了一位张居正,不是皇帝的“张皇帝”。我想,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活过来。

明朝居然出了一位“张皇帝”,朱元璋若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诈尸

张居正垄断朝政长达10年之久,随着万历皇帝逐渐长大,自然想夺回权力。而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得罪了很大一批官僚阶级的利益了。再加上张居正长期占据首辅之位,他下面的张四维也想搬开他。

所以,万历皇帝很容易找到对付张居正的同盟者。而文官集团想要弹劾谁,根本不愁借口。所以,到了1582年张居正去世了。文官集团集体弹劾他,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张居正。

所以,千古一相张居正,最终也没有好下场。死后居然被抄家,家人也被饿死。他的儿子不是被逼死就是被发配边疆。张居正自己,还差一点被鞭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