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稼轩路、文清路,有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一、两条路

1.稼轩路

而稼轩路,是东西走向的,其修建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几年。这条路的名称,取自于辛弃疾的自号,是为了纪念曾在赣州为官,在郁孤台写下千古名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辛弃疾。

赣州稼轩路、文清路,有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文清路

赣州市老城区的文清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这条路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南宋赣州著名的诗人曾几。据说,其是蒋经国在主政赣南时以曾几的谥号命名的。

赣州稼轩路、文清路,有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二、两个人

1.辛弃疾

辛弃疾,大家都很熟悉了。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其和苏轼合称“苏辛”,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辛弃疾一生,是壮志未酬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一生。

其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善于用典,存世的词有六百多首,大多爱国题材。

辛弃疾和赣州有不解之缘。辛弃疾曾任江西提点刑狱一职,驻赣州府。如今,郁孤台文化公园前,有辛弃疾的雕像。

赣州稼轩路、文清路,有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辛弃疾在郁孤台写下的《菩萨蛮》,其中“西北望长安”,是对山河破碎的痛心。

其实这首词也是有用典的。这还得从40年轻的金兵南下说起。

南宋初年,朝廷偏安南方,但金人并没有放过南宋偏安朝廷。金兵仍大举入侵,其中一路于次年的九月进逼江西。隆祐太后从洪州溯赣江至赣州,金兵紧追不舍,追至赣州城下游的万安造口,

因山深林密、河水湍急,不敢贸然前行,方才罢兵北去。

辛弃疾睹物生愤,倍感耻辱。他忧虑,他想抗争,却得不到重用。他的豪放,带着几许无奈。

2.曾几

那么,曾几是谁呢?

恐怕知道他的人不多。

但是,其历史成就也很大,其人也是非常值得敬仰的。

曾几,赣州(今赣县区)人,是南宋“江西诗派”的领袖之一。

曾几学识渊博,为政勤勉,有满腔爱国热血,其学生陆游的诗便是受其影响。

赣州稼轩路、文清路,有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他的学生陆游为其作《墓志铭》。“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这是陆游对曾几的评价。

懂曾几的人不多,其学生陆游是其中一个。

曾几的诗简洁明了、干练通达、轻巧明快,其诗歌擅于应景而作。如《三衢道中》、《寓居吴兴》等。

曾几有体恤民情的悲悯之心,毫无当时士大夫居于庙堂却不知百姓疾苦的习性。

曾几有高士风骨,甚至连位高权重、炙手可热的秦桧,其也并不畏惧。

曾几,是历史上的一颗长明星,虽不是最亮的,但一直光照千古。

赣州的稼轩路、文清路的风,有两位古人的韵味与气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