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往何处去

西安往何处去

1

一连很多天,有本书被我扔在车子副驾上载过西安的大街小巷——吃饭、喝茶、上班,得闲时总要拿出来翻读几页。这本名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的马克思单行册,描写了大变革时期法国特别是巴黎内部错综复杂的阶层利益,以及由此而来,面对变革不同众人的本能应对——也即阶级分析法。

在我看来,就文笔来说,这本小册子可谓马克思最具感情张力的著作之一(其充沛和激烈程度可能仅次于稍后的著述《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以至于每翻读罢了,有些似曾相识的话语总是激荡在我的胸口,想要下笔说些什么。

所以必得读些别的什么书来调和心情。我的工具是阅读英国老派知识分子的保守论调——尽管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在国内是常被混淆的词汇,姑且一以言之——从阿克顿勋爵、以赛亚·伯林,到近代的蒂莫西·加顿艾什。

然而这些做法于事无补。英国老派知识分子用优雅散漫的笔调罗织出一幅幅历史图景,这其中更引人瞩目的是他们对个体对保守对自由的价值坚守和取向,而非历史解释力(或者说历史逻辑)。

一切现实都有历史的影子。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理解并阐述这些现实。现实,由形形色色的事实组成,就如米塞斯说,那不过是些“川流不息去而不返的人情世故”,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其中,相关人行动的意义,包括:

他们赋予其期望改变之事物的意义,他们赋予自己行动之意义,以及他们赋予行动产生之结果的意义。

如果不能照此来澄清,来安排,来解释,这些形形色色的事实,“那就只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象而已”。

当马克思用雄辩的笔调赋予大变革时期法国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党派所行所为之意义,历史问题也就成为了现实问题,顺理成章的,下一步的行动纲领也就不阐自明了。关于这一点,就连对马克思持不同立场的托克维尔都不能否认,他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就多次这样阐述:我研究得不是个人,而是阶级,阶级才有力量。


西安往何处去


——西安往何处去?取决于如何理解,如何阐释我们正经历的现实。

2

西安的现实,由琐碎的细节组成。把细节抽离开来,则如后人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如果只是截取一个个片段,我们得到的就只能是前后交织却又矛盾的情感反应,就如同我们既自豪于大街小巷的整洁,又怜悯于保洁员的艰辛,既受益于户籍政策的宽松开放,又抱怨于房价的节节攀升,既希望西安得到关注,又不希望西安得到过多关注……林林总总。


西安往何处去


简单来说,我们看到的是这些矛盾的反应,冲突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作为“网红”而备受关注的城市形象,正是由这些冲突构织而成。

但这些仍然不是全部。

比如说,人们普遍厌恶房价上涨,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人们需要买第一套房子,或者需要改善为第二套房子。但是,还有很多人们在庆幸他们没有卖掉房子,资产获得了升值,只是他们当然不会像人们公开抱怨房价那样去公开炫耀。

房价的节节攀升中,获益者——无论是房东,还是开发商——与拟购房者(潜在利益受损者)在声音场中从来都不会构成直接的冲突,这不仅是因为获益者不倾向于发言,更重要的是因为交易是自由而且自愿的。没有哪个房东或者哪个开发商,会强迫一位购房人以某个价格买房,抱怨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西安往何处去


然而,抛开具体交易行为不说,当购房者不得不接受某个市场价格的时候,甚至在某个限定的市场价格之下需要多番排队、摇号的时候,抱怨就油然而生了。

抱怨的情绪会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点上引发,特别是当它与公职人员不公甚至违纪违法的问题联系到一起。融创摇号门事件就是典型例子。因为这件事情太过于恶劣,在很长时间里,很多人们都拒绝相信市场交易是公平的。这进一步加深了种种矛盾片段里的负面印象。

对市场价格和交易环节的抱怨,演化为对市场本身的抱怨。然而市场本身是没有意志的。于是,人们开始抱怨市场政策以及政策的制定者。为了回答人们的疑问和抱怨,房管局努力很少说话。抱怨声越来越大了。

3

抛开这些片段回顾。让我们回到话题之初,无论是开发商、囤房者,还是购房者,他们行为之意义何在?我曾向很多人请教一个问题:西安的房价为什么会涨?

所得到的答案往往相似而笼统:对西安“看好”。至于为什么会看好,则很难具体说的清楚。

看好是人们的预期,预示着“增长”。人们因此而聚集,矛盾由此而产生。然而关于增长,在市场和控制之间,在公共和个体之间,在基本福利与个人义务之间,特别是在公平与不公平之间,有着极复杂的权衡。


西安往何处去


再比如,在教育问题,我们知道在大的框架上很多是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更多的人们在此地安居乐业的愿望和基本诉求,然而细究之下,底下更多的愿望,则又涉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开发区与区县之间,甚至是同一开发区内的具体楼盘之间,有着诸多公不公平的权衡问题。

从烟头革命,网红城市,到房价上涨,行政效能和营商环境的变化,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片段,不同的人们常常能解读阐释出正反两面的不同理解——甚至在同一个人亦然。西安正在经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正由这些无数交织复杂的理解、阐释和情感组成。


西安往何处去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答案。

在这些不同的理解、阐释和情感之下,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行为之意义(不管其附着有怎样的情感),是要与增长中的城市共生长,而非若即若离。 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进一步明了,当人们困惑于“西安往何处去”这个问题时,并不真实意味着人们希望得到城市图景的整体倒退。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说,人民需要,也理应在增长进程中获享更多福祉,包括更优质更平等的居住、教育体系,更透明的交易,更公平的机会,更公开的政策决策,以及,不来自于抄袭的更多城市创意,等等。

——越是在变革时期,人们也就往往越关注有关于公平,有关于平等的正义性问题。

贞观作者

版式设计:霹雳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