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我的名字不是随便起的


“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民间有这么一句传言。宋江打方腊结果如何呢?


结果是一败涂地。


梁山好汉在征辽、平田虎、打王庆的战役中,没有损失一个人。


但在打方腊时,死亡却高达70人。


那么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呢?


方腊,又名方十三,他生活在宋徽宗时代,徽宗特别热衷收集奇花异石。“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所以徽宗朝的各地官员就成立了花石纲这样的特殊队伍,专门给徽宗搜罗天下异石。


方腊家多次被强行索取花石纲,实在不堪其扰,于是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



方腊做事有勇有谋,起义准备了很久,虽然开始势力范围不大,但振臂一呼响应的人很多。很快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


方腊自此觉得大局已定,就私下称帝,自号圣公,国号永乐,并分封了大臣。


他订下目标,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


方腊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先是被招安的宋江主动要求去征讨方腊,失败而回。


后来朝廷派童贯率领精兵十五万南下,水陆并进,连续作战了整整一年。


因叛徒告密,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童贯率领的精兵悍将俘虏,方腊本人也被生擒。



公元1121年8月,方腊被朝廷处死,至此轰轰烈烈的江南方腊起义彻底被剿灭。


方腊农民起义是以宗教为诱饵发动起义的典型,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也是学习了这种形式。


方腊农民起义是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场底层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有奋力拼搏的决心。


即使大军压境,方腊集团众志成城,视死如归。


即使被捕,也宁死不屈,表现了起义者坚强的决心。


荒海拾书


北宋末年有两大农民武装反抗组织,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集团和以方腊为首的江南集团。

尽管两支农民武装都失败了,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不同:梁山成了好汉们的典范,是草莽英雄,成了

“忠义”的象征,在社会世俗价值观中得到了肯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官府的认可;方腊他们则成了地地道道的造反者。这可能多拜于《水浒》所赐。为了塑造梁山好汉的正义形象,不得不将同为起义者的方腊放在对立面。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江接受诏安后远征方腊的一战可以用“惨烈”形容,在这场战役中,梁山集团与江南集团两败俱伤。梁山一百零八将,竟然死了
59个,一蹶不振;而方腊集团则全军覆没。

话说当时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荒而逃,在深山旷野中脱了赭黄袍,丢掉金花啐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乔装打扮,然后翻山越岭,急忙逃命。连夜翻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茅屋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屋内寻讨些饭吃,这时松树背后走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将其打翻,然后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正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后带到草中取了些饭吃,将方腊带出深山后,迎面碰着搜山的军队,然后一同绑住捉来见宋先锋。

以上是《水浒传》中描写方腊被鲁智深所擒,场景,那真实的历史场景,方腊的结局是什么样呢?

宋史上方腊没有单独的传记,方腊传是附在童贯传中,作为童贯的战绩出现的,在《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传三·童贯(附方腊)》,记载如下:

话说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率领军队进攻秀州,统军王子武利用坚固的城防固守不出。待大军抵达之后,一起合击贼(方腊),斩首9000,但方腊依然不出。二月,贯、稹率前锋部队抵达清河堰,水陆并进,两路合击。方腊没有办法只能焚烧官舍、府库、民居,连夜逃走。然后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前来增援,收复了全部失地。四月,在梓桐石穴中生擒方腊及其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并杀敌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数得以平定。

下面梳理一下方腊起义的最后阶段:

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

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叛军。

宣和三年二月,宋军进攻杭州,方腊不敌,放火烧城,之后撤出杭州。之后起义军所占城池逐个被官军收复。

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及其部属被宋军包围。方腊在某石洞中躲藏起来,做最后的抵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俘虏,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

《宋史》关于方腊个人的描写到此为止,至于压到汴京后如何,没有记述,但估计难逃一死。


越后汤泽


方腊原是歙州人,后来到了睦州青溪万年乡,靠给当地地主打工维持生计。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明教(摩尼教),对其教义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笃信不疑。很快,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法活动中,宣扬“二宗三际”说,二宗即明与暗,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史书上称他“托左道以惑众”,许多人对大宋朝廷已失去信心,在方腊的鼓动下入教。

当时朱勔在江浙一带督花石纲,致使民怨沸腾。方腊认为机会已经成熟,遂纠集教众,聚于帮源洞。在这里他导演了一出戏,假装受到上天的启示而得到天符牒,虔诚的教众对此深信不疑,遂跟随他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开始了。

起义时间是在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十一月。

起义军揭竿为旗,斩木为兵,以这种最原始落后的武器向政府军发动进攻。不到十天的时间,队伍已经扩大至数万人,并攻陷青溪县城。两浙都监蔡遵、颜坦率一支军队去镇压起义军,结果大败而回,蔡遵等人被击毙。


在之后的一个月里,起义军几乎所向无敌。

方腊首先攻陷睦州,杀死官兵一千多人。此役令官兵丧胆,附近的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也纷纷被义军所攻克。面对来势汹汹的方腊义军,地方政府军完全溃败。继睦州沦陷后,歙州也被义军攻占,宋将郭师中战死。婺源、绩溪、祁门、黟县等官吏一箭未发,弃城而逃。起义军进军神速,轻而易举攻下杭州,东南为之震动。

宋徽宗开始坐卧不安了,为了对付方腊,大宋帝国把血本都押上去了。皇帝任命谭稹为两浙制置使,童贯为宣抚使,率领中央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共计十五万人,杀向浙江。

宣和三年(1121年)春,贯兵分两路,一路向杭州,一路向歙州。在童贯领兵出征时,宋徽宗给了他很大的权限:“如有急,即以御笔行之。”童贯虽然是太监,还是比较有本事,代皇帝写了一份“罪己诏”,代表皇帝向大家说声对不起,寡人有过错。然后,他又以最快的速度罢除苏杭造作局与花石纲,以争取民心。

方腊毕竟没有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作战太分散了,未能集中力量对付官兵。很快,官兵乘方腊攻陷处州之际,收复杭州。这时方腊回师再攻杭州,在杭州城外被击败了。

大宋军队节节进逼,连续收复衢州、婺州。对方腊来说,此时的局势已经完全逆转了。起义军不得不退守睦州,宋朝官兵从杭州发兵,占领睦州,并攻陷青溪县。当初起义是从帮源洞开始的,现在还要在这里终结。

方腊的部队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被打得溃不成军,只得回到老巢帮源洞。这时义军还有二十万之众,被围困在山区之中。帮源洞一带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义军据险而守,与官兵打游击。来自中央及边疆的官兵对地形不熟悉,久攻不下。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宋军将领打开局面。这名将领此时还是个小人物,只是一名裨将,但日后却成为一代名将,他就是韩世忠。

韩世忠是怎么找到路的呢?他率领一支小分队,沿着溪谷潜行,在半路上时,遇到了一个山村匹妇,向她打听山路。在得知秘密通道后,他立即悄悄潜入,突袭方腊的指挥部,竟然侥幸得手,杀数十人,擒方腊。在方腊被擒后,义军群龙无首,终无法突围,遭到官军的血洗,共有七万人死难。

方腊从起义到失败,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时间不长,地域也不算广阔,死于战乱的人口却高达两百万以上,可谓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君山话史


方腊,他是北宋歙州人和宋朝大多数起来造反的人一样,他也是被逼造反的,徽宗是一位优秀艺术家,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其中有一样喜好就是收集奇花异石,在徽宗手下当官,不会做官没关系,懂得欣赏艺术,懂得送礼艺术就能平步青云,所以各地官员就都成立花石纲这支特殊队伍,专门给徽宗搜罗天下异石。

搜集花石纲地方官员升官了,徽宗珍宝变多了,可是老百姓就遭殃了,这些运输劳动力就全转到了老百姓身上,深受压迫,方腊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对宋王室的愤怒,老百姓民怨沸腾,方腊也借机吧这些备受迫害的穷人们组织起来,在宣和二年,方腊率众起义,各地也开始纷纷响应,不过短短几天就有几万人参加义军。

两个月不到连续攻克数城,占下杭州,宣和三年正月起义军在攻打秀州时,遭遇宋朝援军大败,撤退到了杭州,二月徽宗派兵包围了杭州,并下旨招安,方腊拒绝招安,但是却因为杭州缺粮被迫丢城弃逃,三月方腊再次率军攻打杭州,在杭州城外被王禀大败,之后方腊起义军便开始节节败退,四月方腊被俘,七万起义军被杀,方腊于宣和八月被处死。

据说带兵镇压方腊的是大奸臣童贯,活捉方腊的在宋史记载是韩世忠将军,但是我宁肯活捉方腊的是童贯,毕竟方腊起义也有迫于无奈的原因,而韩世忠对我而言是位英雄。


玄坤


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写到方腊的结局时,写的是方腊是在山中被抓住的,而不是在战场上被生擒。

这与史料所记载的比较接近,方腊确实不是在战场上正面交锋时被抓住的。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5-6月份的时候,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宋朝正规军的军人抓住。

与此同时,方腊起义失败后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亦被杀,方七佛等人侥幸逃走。随后,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交给宋朝皇帝。

在《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具体情节之中,并不是这样的,施耐庵将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了他所写的人物: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

据称,鲁智深受到一位高僧委托,要他去抓捕一条长大汉子。于是,鲁智深藏匿在山中的一个小庵中,蹲守了整整一夜,到了第二天拂晓,终于等来了一个长大汉子,于是冲上前去,与汉子搏杀一番,最后将那厮一禅杖打翻在地,将长大汉子活捉。此大汉不是别人,正是名震宋王朝的起义军圣公,朝廷重要人犯方腊。

现代人看施耐庵原著《水浒传》的恐怕已经不多了,大都是通过电视剧《水浒传》来认识方腊的,电视剧跟原著有一点是完全一样的,说是梁山好汉在接受朝廷招安之后,在宋江的率领之下去征讨方腊。于是,两帮农民起义军在战场之上拼了个你死我活。不过,在抓捕方腊的这个关键情节上,电视剧修改了原著的情节,不是由鲁智深来擒拿方腊了,而是改由梁山好汉武松来执行这一任务了。而且,剧中是在正面战场上,行者武松与方腊遭遇,手臂被方腊斩断,武松仍然英勇奋战,最后将方腊撞下马,将其击打晕之后生擒。

其实,原著和电视剧擒拿方腊的情节都是虚构的!

因为道理很简单:梁山好汉受招安之后征讨方腊的整个情节全是虚构的!

史实之中,不是宋江带领梁山108条好汉去征讨方腊,而是宋徽宗命大将童贯率15万宋朝正规军南下进行镇压。为平息民怨,宋朝廷宣布罢免“花石纲”。方腊义军人数虽有百万之众,但多是农民兄弟,且器械粗劣,纪律性较差,缺乏军事经验,虽然面对镇压的军队,敢于拼杀,敢于战斗,但是,浴血抗敌之中却多次失利,很快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那么说来,活捉方腊的人没有留下历史记录?

不,史料有记录。

谁?

他呢,现代人大都熟悉,是宋朝的名将。

名字叫做:韩世忠!

此人不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么?

是的。

方腊起义是在北宋末年。韩世忠当年在童贯手下还是个小兵。

最后,一句话回答: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方腊的最后结局是——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被韩世忠捉住之后押往汴京的方腊被诛杀。

轰轰烈烈的北宋末年的方腊农民起义,至此落下帷幕,成为历史。

历史的谜团在于——

该记名的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记名,不该记名的却名噪小说和电视剧。

所以,不要读(看)文学作品之后,就将它们误会成了历史!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悬疑大师


夜狼文史工作室


方腊,又叫方十三,睦州青溪人,是北宋著名的农民起义首领。

北宋年间,宋徽宗十分喜欢花石竹木,就设了江南应奉局,派很多人到东南搜刮花石竹木还有奇珍异宝,然后用大船运到汴京,十船为一纲,也就是一批船的意思,所以也叫做花石纲。

浙江青溪盛产竹木漆,是应奉局的重点对象,很多人对朝廷十分的不满,方腊就趁机把大家组织起来,于公元1120年十月,在帮源起义,方腊自称圣公,建元永乐。不到一个月,就有几万人参加了义军,义军在息坑打败了宋军,并且杀死了宋将蔡遵。

十一月,义军攻占了青溪,十二月攻占了睦州,歙州,又向南攻克了衢州,杀死了彭汝方,向北攻克了新城,桐庐,富阳,直逼杭州,杭州郡守弃城逃跑,义军拿下了杭州城,义军杀死了宋将陈建,赵约。

公元1121年正月,方腊派方七佛率军七万攻打秀州,秀州主将王子乘坚守拒敌,不久之后,援救的宋军赶到,方军大败。

二月,宋军包围杭州城,宋徽宗想招抚方腊,但是方腊拒绝了,方腊亲自指挥战斗,但是城中粮食不足,最终方腊率军撤出杭州城。

三月,方腊率军再次攻打杭州城,但在城外被王禀打败,这一败不可收拾,之前占领的衢州,歙州,睦州也陆续失守,方腊先退到青溪,最后退到帮源,虽然方腊军此时还有二十万,但是士气大降,战斗力自然也不行。

四月,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躲在石洞中,最后方腊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给俘虏了,方腊被押往汴京。八月,方腊被处死,至此方腊起义失败。


历史简单说


方腊乃一介农夫,力高智穷耳。方腊固然借势反叛得一时之快,但战争打的是后勤保障,粮草不足则人心必乱,更何况是一群乌合之众呢。方腊最终兵败被抓,死于极刑。正史上宋江的势力跟方腊没得比,而且方腊压根儿瞧不起宋江等人,纯粹小巫见大巫,双方不在一个量级上,没有可比性。


卖字书生


正史所载方腊为后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亲自擒获,后押往汴京被杀。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不知如何进入。时在宋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亲手擒获了方腊。而非水浒传中武松单臂擒方腊。

《宋史》韩世忠卷载: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禽即擒,即韩世忠亲自擒获了方腊。

同时被宋军所擒的还有方腊的妻子及宰相方肥等人,后被押往汴京。同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杀。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记载:“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

说明当时时任防御使、比韩世忠官大的辛兴宗抢了本是韩世忠的擒方腊之功,但另一个将领杨惟忠替韩世忠说了话。

据1939年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铭》(现保存在西安碑林)记载:宣和初元,王师伐夏,公有斩获绩,升閤门宣赞舍人。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从这块碑文内容来看,北宋名将折可存在征方腊时立了功,升为武节大夫,班师回朝后奉旨征讨宋江,几个月后抓获宋江,又升迁为武功大夫。

有关史料也记载:方腊起义后宋廷以童贯为江淮京浙宣抚使,即主帅,前往镇压,时可存为河东第四将,率其部属从童贯南下,可存领其他三将兵(东南第一将、第七将和京畿第四将),冒矢突阵,力擒方腊,迁武节大夫。班师京途中,又奉命镇压宋江起义,因功迁武功大夫。

《宋史》记载是张叔夜平定了宋江起义,张叔夜官职比折可存要高,应该是征讨宋江的主将,折可存则是受张叔夜节制的一名将领,但具体抓宋江应该是折可存干的,功劳记在主将身上也属正常。

如同擒获方腊的本是韩世忠,但功劳分别记在各级将领身上。


赵燕云


这个问题值得问,因为正史上的宋江也并没有电视剧水浒传中那么大气凛然,多次打败朝廷的兵马,最后一次征剿方腊也是大获全胜,其实在正史上也只不过是一个败军之将,只能说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土匪然后让人们给美化了。那么在正史上的方腊又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真的像水浒传中被武松单臂给擒住了。



根据历史记载方腊是北宋睦州清溪县(今浙江淳安县)人,而起义的目的也和宋江差不多,因为多次受到他人的压榨,而宋江则是因为朝廷的赋税过重,真的是民不聊生,实在没有办法才起义的,所以方腊也是条汉子,实在不行就直接起来反抗了,也就是在公元1120年的十月份正式起义。



那时候的宋徽宗正是亲信小人蔡京还有童贯,那时候的宋朝可以说是生灵涂炭,几乎就被这两个人掌控了政权,而这两个人借着这个势力更是压榨百姓,同时也因为花石纲的事情,搞得人们几乎没有饭吃,人民吃不饱,就闹事,朝廷就压制,但是朝廷不管那么多,于是有能力的人就会站出来带领大家造反,而方腊就是因为受不了这鸟气,这才揭竿而起。



历史上的方腊势力比宋江大的多,而且宋江也没有剿灭什么方腊,方腊的大军真正是被童贯剿灭的。方腊在起义之后,打着奸贼朱勔的口号,没多少时间久召集了上十万的人,可以说实力滔天,他们一路向北打,势如破竹,接连攻城拔寨,而在打过之后各个地方的人也参与到其中来,不就军队的数量就超过了百万,令人胆寒,而此时的方腊正是心高气傲,以为此举可以拿下宋徽宗,于是就建立自己的政权,自己当皇帝,年号永乐。



这时候最慌的人是宋徽宗,立即派遣童贯去御敌,朝廷毕竟是朝廷,军队都输训练有素的人,而方腊的势力表面上看很多人,实则实力估计还没有朝廷的十万大军厉害,都是临时的农民起义,没有编制,装备也不算厉害,这童贯一次出征带领15万大军就把方腊给剿灭了,剿灭之后活捉了方腊,带回京城便被处死了。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我们通过看《水浒传》这部书,了解到,方腊是被鲁智深所擒,这也应了方丈送给鲁智深的四句偈语。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水浒传》的作者施大爷有点迷信和宿命观,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则改为了“武松单臂擒方腊”。

那么真实历史是不是方腊被两位水泊梁山好汉所擒呢?(秉烛读春秋)将给亲们聊聊历史上真实的方腊。

〖方腊(?~1121年),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

单就老方的身世就有好几种说法,可见方腊神龙见首不见尾。

说实话,方腊和宋江是宋朝一南一北的英雄好汉。这从宋江受诏安后,平方腊可以看出来,北方众好汉,死伤十之八九,侥幸活下来的不是断臂就是少腿。


老方起义和宋江起义如出一辙,因为南方出奇石异树,奸臣高俅和童贯,需要这些孝敬皇帝的东西。

但老方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讲真,我对老方的宗教一窍不通。)

说实话,南方人头脑就是灵光,太平天国洪秀全就是南方人,也是利用宗教起义的,看来南方利用宗教起义由来已久了。

方腊起义也是筹谋已久的事了,别看势力范围不大,但振臂一呼响应的很多。很快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计划十年内推翻宋王朝。

宋徽宗赵佶一看这阵势,说,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是不?


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果然方腊是银枪腊枪头。起义军战斗失利。

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情况岌岌可危。

我觉的方腊起义失败是肯定的,只是早晚的事,因为农民起义本来胜利的概率就低。从头算起,陈胜吴广失败了吧,李自成失败了吧,宋江被诏安了吧天平天国洪秀全失败了吧……。

但是谁擒的方腊呢?这个问题没说清呢。别着急,咱接着聊。

话说童贯包围了方腊,方腊手下还剩下几十名义军兄弟,他们见“圣公”危险,都争先恐后地围到方腊身边,用身体挡住敌军的砍杀……。

后来,宋朝士兵一拥而上将方腊砍成了肉泥,方腊便在松毛岭这个地方英勇就义了……。

这一天是农历八月二十四日。


历史真实情况大致是这样的,至于具体是谁砍的,没有记载。这也给后世留下了想象空间,

就连《宋史》和多种版本的史书,都记载方腊最后的结局是被擒受俘,而后被宋朝廷砍了头示众,然而方腊究竟是被何人所擒?一直语焉不详。

刚开始文章说方腊是武松和鲁智深所擒,实际是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

后来我查资料,《宋史.韩世忠传》记载擒得方腊的是偏将韩世忠,韩世忠是南宋抗金英雄,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但我觉得韩世忠名气太大,似乎有贪天之功的嫌疑。你还不如说是岳飞所擒呢。我更喜欢岳元帅。

另一说法说是方庚擒的方腊,桂林方氏族谱记载:

“庚遂得生擒腊,献军中。”

方庚带宋军搜帮源洞,收买了叛徒方京,找到了方腊等人的藏身地点,生擒方腊。



说到底,方腊被谁所擒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更希望是一个大英雄擒的方腊,这样不会辱没方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