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洽會20歲:4天「吸金」5275億元

厦洽会20岁:4天“吸金”5275亿元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文揚 9月8日上午9時,廈門國際會議中心,不同膚色、各類口音的客商們拖著拉桿箱從四面八方彙集於此,參加一場一年一度的貿易盛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

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每年9月8日至11日在廈門舉辦,又稱“廈洽會”。廈洽會今年已經是第20屆,目前是中國唯一以促進雙向投資為目的的國際投資促進活動,也是通過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的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性展覽會。

20年來,展覽面積從首屆2.8萬平方米發展到13萬平方米,成員單位從首屆36個增加到57個。從境內擴展到境外,廈洽會正在成為一個全球性投資促進平臺,也是全球資本流動的“風向標”和投資信息集散地。在全球貿易與投資面臨新變局的時刻,廈洽會的形勢正在獲得更多的關注。

9月10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廈洽會活動“2018國際投資論壇”上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吸收外資規模穩步增長,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尤其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著力構建更加公平透明、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環境,大力提升利用外資規模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雖然開幕當天小雨瀰漫,但廈洽會的熱度不減。在短短的四天裡,來自12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5個工商團組、約5000家企業的12萬名客商在這13萬平方米的偌大展區中川流不息,並達成1982個項目的合作協議,協議總投資額5275億元人民幣。

科技領域受熱捧

從圍觀人群的密集程度上,可以大致猜出展會上展品的受歡迎程度,並且據此判斷出什麼行業更加受到關注。而在這次的廈洽會,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內容非常引人注目。

在四天裡舉辦的87場投資促進研討會中,“人工智能”一詞在會議上被頻頻提及。在科技創新合作暨人工智能推介專場,涉及人工智能的企業有68家,帶來人工智能項目有72項,技術需求有26項,涉及領域有大數據、智能物聯網、機器人、語音識別、智能物流等。

一些人工智能項目在現實中已經得到了應用。福州海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鄭碎武介紹,海景人像識別技術正在應用到智慧城市中,比如福州鐵路公安處在福建省35個火車站點安裝海景人像識別技術產品“動態人像布控預警系統”後,2017年8月下旬運行至今,共查獲冒用他人身份證案件700餘起,共抓獲網上在逃人員80餘名,身份證漂白人員8名,預警發現各類網嫌人員1300餘名。

在中國,有關人像識別類的人工智能技術類企業正呈發展之勢。廈門雲脈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闕少雲對經濟觀察報介紹,公司正在與阿里、華為、騰訊這樣的大型企業做技術對接,因為諸如銀行櫃檯、文件管理、人臉抓拍考勤制度等方面都需要人像識別技術,未來這個市場將會越來越大。

有關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領域的投資正在受到歡迎。9月8日,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傅仲森(Stephen Phillips)在一場投資香港座談會上對經濟觀察報說,創新科技是今年非常重要的話題,特區政府想要重點發展四大領域: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科技、金融科技、智慧城市以及生物科技。據他透露,香港政府投放了100億美金,並推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包括基礎建設和超級稅務優惠,鼓勵企業投資香港、並鼓勵來自外地大學或研究學院到香港開業。

傅仲森表示,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內地企業可藉助香港世界級的金融和專業服務進行融資和併購活動,盡享優質的會計和稅務、法律、建築工程設計、工程管理和規劃等服務,並利用香港成熟的債務及股票市場進行集資。

WAIPA執行董事兼CEO博斯揚·斯卡拉爾(Bostjan Skalar)則認為,新一輪的投資應該探討,如何通過新技術的引進——如人工智能技術、社交媒體、數據庫建設等,驅動產業升級,推進可持續的投資。

此外,超智能工業產品也在吸引著投資客的眼球。在座無虛席的中德經濟合作項目對接會上,一大撥德國超智能工業產品項目被一一介紹,包括智能電池、能製冷供暖的車載半導體空調、碳纖維加工工藝、無鏈條動力自行車等。

20年之變

廈門當地人將廈洽會視為見識世界的一個窗口——他們樂於在週末帶著孩子來廈洽會“漲漲見識”。9月9日,恰逢週日,許多當地的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展館參觀。

這在20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首屆廈洽會展覽面積不過2.8萬平方米,與會的5000餘名客商主要來自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地區以及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規模與如今不可同日而語。據廈門市民闕少雲回憶,當時,很少會有廈門當地人特地去看展會,因為覺得這離自己的生活非常遙遠。

而現在,人們願意讓孩子看一看中國中車的製造模型,或者是識別人臉的新鮮技術——這有可能會是下一代興趣的起點。闕少雲用微信註冊的方式進了展廳,他帶著孩子在展館逛了一整天。他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他感受到變化最大的一點就是,廈洽會能夠把以前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東西展示出來,使得民眾們能夠親眼所見,親身感受到中國力量和技術的先進。

廈洽會的前身是福建投資貿易洽談會。1987年,作為最先享有“特殊”政策地區之一的福建省步入了改革開放的第八個年頭,9月8日由福建省的廈門、泉州、漳州、龍巖四個地市聯合主辦的“閩南三角區外商投資貿易會”在廈門開幕。1991年,國家外經貿部(商務部前身)批准廈門作為舉辦口岸級貿洽會的國際招商城市之一,福建投資貿易洽談會由省內區域性的洽談會升格為口岸洽談會。

1997年,國家外經貿部將福建投資貿易洽談會正式升格為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即如今人們口中的“廈洽會”。廈洽會成為了中國吸引外資的權威平臺,開始進入了迅猛發展狀態。20年來,30000多個項目在廈洽會上籤約,3400多億美元資金從投洽會進入中國市場,一大批中國企業從廈洽會走向世界。

廈洽會的“老朋友”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WAIPA),早在2002年就參與了廈洽會的組織與推介工作,今年WAIPA還與廈洽會共同舉辦了“WAIPA世界投資大會”。WAIPA執行董事兼CEO博斯揚·斯卡拉爾介紹,每年的廈洽會都有許多WAIPA會員參會,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世界投資。斯卡拉爾說:“中國在世界投資舞臺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是投資的熱土,所以把今年的WAIPA世界投資大會舉辦地放在廈門,和投洽會一同舉辦。”

據王受文介紹,截止到今年7月底,中國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將近2.1萬億美元,外資企業為中國貢獻了10%的城鎮就業,20%的財政收入和將近一半的進出口業績。王受文亦表示,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中國對外投資也達到1.88萬億美元,其中最近五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金額達到了800多億美元,中國三項投資的發展不僅僅促進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也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新面孔

美國加州駐中國投資貿易辦公室首席董事成員徐鵬是廈洽會上的“新面孔”。對他來說,廈洽會不僅是他向中國推介項目的平臺,更是他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諸如“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推廣和交流的窗口。

9月9日,在見到經濟觀察報記者前,徐鵬在偌大的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裡來回奔走,他已經參加了幾場洽談會,並接觸了一些中國、捷克以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負責人。

徐鵬甚至在這個平臺上與西雅圖的葡萄酒企業進行了對接,他們距離雖近,卻並無交流機會。他對經濟觀察報說:“加州在電子科技、農業出口、運輸行業方面都具備發展前景,而我們今年已經率領了三個代表團前往中國尋求合作機遇;這次來廈洽會,我們發現還可以把項目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接,比如此次的主賓國捷克,我們已經決定下次去捷克拜訪,尋求下一步的對接機會。”

捷克國家投資局中國及東南亞業務總監楊·扎普萊託(Jan Zapletal)同樣是第一次來廈洽會,他的主要目的是招商引資,尋求大型投資項目到捷克落戶。

在過去的十年裡,捷克投資局經手了大約20個來自中國的新項目,這個數字還在增長。扎普萊託表示,特別是在過去的四年裡,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有了更大的發展。自從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放眼全球,而捷克是中國企業走向歐盟、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門戶。

據扎普萊託介紹,目前已經有幾家公司來進一步瞭解捷克共和國的投資環境。目前,公司普遍對在一個廉價的共和國建立新工廠或運營感興趣。捷克在汽車電子行業、電子技術行業、人工智能、機器人方面都具備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