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馒头换一卷经卷

敦煌藏经自1900年发现后,经卷的流散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有外国探险家劫掠的,有政府官员公然索要的,也有商贩倒卖的。上世纪上半叶,李德贻、陈万里、张大千等人在甘肃各地,目睹了流散在民间的经卷。

两个馒头换一卷经卷

敦煌洞窟

“兰州,兰山市场有一铺云,有敦煌经卷,长达丈二,给价400元尚未肯脱手;

张掖,王府街有一古玩铺,见敦煌经卷数卷,价昂未购,遂至南街邮局,于一小摊上购得经卷两小册;

敦煌,闻某绅士有唐褚遂良的所写经卷,可以割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敦煌经卷流散甘肃各地。

两个馒头换一卷经卷

唐画《白衣观音》

有个敦煌县令,将经卷装了六七箱,大概有七八百卷。这个县令卸任后,就以出售经卷为生。他死后家人也以出售经卷为生。直到上世纪30年代,据说他家还剩一百多个经卷。这时,距发现敦煌经卷已经过去了30年。可见经卷的流散程度。

甘肃督军张广建一人就得了七八百个卷子。张广建所藏的经卷,仅仅流散到日本三井家族的就有112件。

私人藏经卷数量比较大的是许承尧。许承尧字际唐,曾用室名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等,是徽州府歙县人。后随甘肃督军张广建任甘肃省府秘书长、甘凉道尹、兰州道尹、省政务厅长等职。据说他有一千多个卷子。

两个馒头换一卷经卷

敦煌写经

有人估计,当时省城内大小官员和古玩商店,所有敦煌经卷数量达8000卷之多。也有人认为,流散在省城的经卷未必有这么多。因为有些人为了充数,将长卷割成几个。人们判断,虽然达不到8000多卷,但三四千卷还是有的。

两个馒头换一卷经卷

流散到民间的经卷多是通过各种手段交易所得,质量不同,价格各异。1909年李德贻在安西(今瓜州),那年,正好遇上西北大旱,民不聊生,粮食奇缺。经卷也无人问津了,两个馒头就能换一张经卷。

1925年4月5日,陈万里到兰州后,在兰州看到了一些经卷。兰山市场,有长达丈二的经卷,价值400大洋,自然很贵。

两个馒头换一卷经卷

国宝的命运,往往是国家命运的折射,大量经卷的流散,也是一个国家命运的见证。我朋友赵澎涛先生长期致力于写经书法的研习,热爱敦煌藏经,此故事是他所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