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察禁止「一刀切」,「回頭看」都要看什麼

環保督察禁止“一刀切”,“回頭看”都要看什麼

現如今人們對生態環境破壞所引發的問題如雷貫耳,但被問及為何產生環境汙染、究竟如何治理卻又話語寥寥,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概念一直停留在宣傳標語上,甚至從未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對環境問題進行思考,這其實是一種生態倫理的缺失。

“層層傳導環保正能量,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是最近環保人士常常聽到的一句話。上百環保督查組在2017年壓茬輪換式的下到地方巡查,如此雷霆之勢下居然還有地方頂風作案,不顧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提升的迫切要求,違法排汙,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

環保督察禁止“一刀切”,“回頭看”都要看什麼

生態環境部近日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督察進駐期間,被督察地方在整改工作中要制訂可行方案,堅持依法依規,加強政策配套,注重統籌推進,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集中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將於近期陸續進駐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雲南、寧夏等10省(區),對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並針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領域開展專項督察。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進駐期間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集中停工停業停產行為,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

環保督察禁止“一刀切”,“回頭看”都要看什麼

對於工程施工、生活服務業、養殖業、地方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及企業、採砂採石採礦、城市管理等易出現環保“一刀切”的行業或領域,在邊督邊改時要認真研究,統籌推進,分類施策。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且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產停業的整治措施;對於具有合法手續,但沒有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應當根據具體問題採取針對性整改措施;對於沒有合法手續,且達不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應當依法嚴肅整治,特別是“散亂汙”企業,需要停產整治的,堅決停產整治。對於督察進駐期間群眾環境信訪問題,既要推進問題整改,也要注重政策引導,在整改工作中儘可能避免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意見》強調,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邊督邊改既是加快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的有利時機,也是傳導環保壓力、壓實工作責任的有效舉措。被督察地方既要借勢借力,嚴格執法,加快整改;也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在具體解決群眾舉報生態環境問題時,要給直接負責查處整改工作的單位和人員留足時間,禁止層層加碼、避免級級提速。

環保督察禁止“一刀切”,“回頭看”都要看什麼

這些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全國各地唯GDP論甚囂塵上,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官員始終認為GDP才是政績和升官之道。這種思想過去確實發揮了一定的歷史作用,但在今時今日的環境之下無疑是過時的,是需要改革的。讓部分地方官員意識到生態環境是優先於GDP的。所謂既要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既然全國一盤棋統籌發展,那麼就需要有些地方發展經濟,有些地方專注保護生態環境,也正因為頂層決策者明確了這一點,在未來的利益博弈時,

GDP已經不能成為環保的阻礙,這對中國環保事業絕對是具有里程碑一樣的意義。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環保督察禁止“一刀切”,“回頭看”都要看什麼

那連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環保壓力果真是政策上的嗎?黨中央在十九大後將生態文明拔高到了國家千年大計的層面,生態文明環保當頭,各地政府對環保看待成政治任務,不管是書記市長等政府首腦,還是發改經信住建農委國土城管之類相關部門,都是把環保督查和後續整改任務當成政治任務來辦的,什麼是政治任務,就是不惜任何代價先照辦,有任何問題以後再說!所以環保督查期間,各級各部門但凡和環保相關的,無時無刻在加班辦公,整改階段追責問責的影響面也非常廣。尤其是在祁連山事件被中央嚴肅查處和通報後,各級各部門在處理環保問題上再也不敢做任何程度上的放鬆,往往還要層層加碼以表決心,一些問題是階段性的,一些矯枉過正的問題隨著時間會逐步迴歸正常,

環保要求就擺那裡,日後也將成為常態。

環保督察禁止“一刀切”,“回頭看”都要看什麼

關於環保時評

環保時評,為您提供新鮮、準確的環保信息,犀利點評環保熱點,專業回答環保問題。生態文明進行時,環保永遠在路上。搜索環保時評或ecocomment關注即可。文章為原創,轉載請註明來處與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