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幕僚 专栏|“班农主义”的三个向度及在白宫政策的体现

新朋友点击上方蓝字“一瓣”,可快速关注

白宫幕僚 专栏|“班农主义”的三个向度及在白宫政策的体现

史蒂夫•班农 《时代》封面

邵宇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达飞为高级宏观研究员

原文已经发表在《华夏时报》,本文节选自即将出版的专著——《全球化3.5》

正文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引用了迈克尔·迪布定的小说《死亡环礁湖》中的一段话:“如果没有真正的敌人,也就没有真正的朋友。除非我们憎恨非我族类,我们便不能爱我族类。这些是我们在一个世纪之后正在痛苦地重新发现的古老真理和充满情感的话语。那些否定他们的人,也在否定他们的家庭、他们的遗产、他们的文化、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以及他们自身。

亨廷顿认为,政治家和学者们不能忽视这些“不幸的真理”。“对于那些正在寻求认同和重新创造种族性的人们来说,敌人是必不可少的,而潜在的、最危险的敌人就出现在世界各主要文明的断层线上”。

虽然不能确定班农是否读过亨廷顿,但至少在逻辑上可以推断,在定义“美国的第四次冲突”和树立“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的时候,班农已经确立了敌人。笔者认为,“班农主义”表现为三个层面:

一、美国内部:政治与金融精英的串谋

第一个层面是美国内部。班农进入传媒领域之后,就以白宫的权力阶层和华尔街金融精英为代表的权贵阶层为批评对象。他将国会山的传统模式描述为“金主+顾问+K街说客(K Streetlobbyist)+政客”,认为权钱交易式的治国模式掏空了美国的中产阶级和下层人民。权贵阶层为美国带来了周期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买单的却是中下层人民。这些永久执政的统治阶级正在将美国带向“沼泽地”。

班农执掌的布莱巴特新闻网是一个“另类右翼”网站,以“反建制、建立清一色的白人社会为主要诉求。他向所有新自由主义者、传统保守共和党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政治正确性’宣战。”以布莱巴特为阵地,班农本人极度蔑视主流媒体,认为《纽约时报》应该“为自己感到羞耻”,因为它们丢掉了与“恶势力”对抗的传统。正因为如此,在2012年,班农自己发起成立了一个组织——政府责任机构(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Institute, GAI),并任总裁。该组织专门曝光政要名人的糗事。以该机构的名义,班农一手策划出版了彼得·史威兹(Peter Schweizer)的著作——《克林顿的财富:关于外国政府和企业如何以及为什么帮助比尔和希拉里致富的不为人知的故事》【1】,该书一度成为2015年美国的畅销书,为班农和作者自身也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结合特朗普本人的言行来看,这两点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方面,在竞选阶段,特朗普就痛批希拉里·克林顿,并扬言在胜选后调查希拉里,一旦获得证据,就要起诉希拉里,将其送进监狱。特朗普对奥巴马政府的各项改革措施也不甚满。在葛底斯堡演讲中,就宣称要推翻奥巴马医疗方案(Obamacare)。当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退出奥巴马牵头设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另一方面,在特朗普的语境中,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这些主流媒体就是“谎言制造者”。特朗普和班农都深知占领舆论制高点的重要性。所以,特朗普才有了推特(Twitter),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推特总统”。特朗普经常表示,推特可以绕开主流媒体,与民众直接对话,这种“自媒体”既经济又高效。

在美国内部,除了政治与金融精英的串谋,以及主流媒体的不作为之外,班农还不满于二战后婴儿潮一代的世俗化和腐化倾向。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思想对班农影响非常显著,其中最重要一点是强调对传统的传承。班农出生在天主教家庭,是个虔诚但激进的天主教徒,认为资本主义能够消除20世纪的野蛮,就是因为其建立在西方犹太—基督价值观之上。班农毕生的使命就是恢复美国精神——“

华盛顿—威尔逊—林肯”传统。对于二战后美国的世俗化趋势,特别是婴儿潮一代所表现出的“去信仰化”现象,班农是嗤之以鼻的。与此相反,穆斯林社会则是另一番景象。1980年代左右开始的伊斯兰复兴运动趁着战后婴儿潮一代,以年轻人、知识分子、城市新中产为主体,席卷了中东、中亚以及东南亚等地,渗透进文化和政治等多个领域,还有大量穆斯林移民至美国。班农认为,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变得不纯粹了,白人的势力正在被外来移民压缩。这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班农的意识形态倾向如此明显了。

二、经济民主主义,美国利益优先

第二个层次是美国面临的来自全球层面的经济利益和权力被分享,这是让伟大的美国光辉不再的主要原因。班农自称是经济民族主义者(Economic nationalist),所以他也是个“反全球主义者”。他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是美国伟大的重要基础。然而,二战后,美国逐渐背离了这个传统。在重建战后新秩序的过程中,美国当权者信奉经济相互依赖会带来和平与发展,从而有利于传播民主观念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同时,197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思潮和实践席卷全球。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移民迁往美国,压低了美国工人的工资,抢走了美国劳动者的工作。大量美国的制造业迁出美国,制造业岗位也随之流逝。在这期间,美国加入了大量的多边组织,做出了妥协,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班农认为,全球化正在掏空美国。

班农强调,他并不反对资本主义,也不是反对自由主义。但他提倡的是一种“开明的资本主义”,它讲究节制、鼓励创新,以西方犹太-基督传统为基础。班农认为这是让美国摆脱20世纪“野蛮”的“根本原则”。2014年,班农在梵蒂冈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讲,指出美国在经济上的挑战来源于两种资本主义模式。一种是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在那里,裙带资本主义与威权政府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残酷的资本主义形式,它是为一个很小的集体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它不像20世纪(的美国)那样,将巨大的价值创造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之中。”另一种是以安·兰德(Ayn Rand)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客观派(Objectivist School of libertarian capitalism),实际上是一种激进的自由主义。它将自由市场奉为绝对信仰,反对一切政府干预。班农认为美国应向普京和俄罗斯学习,制定民族主义经济政策,以美国利益为优先。所以,他主张减少移民,限制与中国和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力推美国退出各项多边经贸组织。另外,班农还对美国的海外军事干预持怀疑态度,反对美国扩大在阿富汗、叙利亚和委内瑞拉的干预。

三、文明的冲突,美国的“第四次转折“

第三个层次是文明的冲突。在担任纪录片制作人期间,班农多次致敬里根总统。可以说,里根是冷战期间美国总统中意识形态色彩最为浓烈的一位。在里根领衔的白宫中,意识形态专家有国防部长卡斯珀·温伯格、苏联事务顾问理查德·派普斯和助理国防部长理查德·玻尔。同样,班农在任期间,也是特朗普内阁中的意识形态斗士。他认为,当下不仅是美国的“第四次转折”,也是人类的“第四次文明的冲突”。在2016年7月的一场演讲中,他将这场冲突的双方界定为“西方犹太-基督传统”(Judeo-Christian West)和“伊斯兰法西斯主义”(Islamic fascism)。他甚至认为,伊斯兰是比纳粹主义更为“黑暗”的势力,认为从其诞生之日起,它注定与基督教传统水火不容。在班农的思维中,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等同于恐怖主义。所以,他将第四次冲突,描述为“人类生存之战”。

有评论称,以里根总统为素材的《迎击邪恶》这部纪录片,直击“21世纪的自由世界与伊斯兰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激烈冲突”的要害。班农视自身为自由世界的斗士,号召一切热爱自由的人们团结起来反对伊斯兰法西斯主义。他执掌的布莱巴特新闻网,是“另类右派、阴谋论者与传统保守派集结地”。《时代周刊》的艾略特(Elliott P.)和米勒(Miller Z.)称,该网站将“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排外和反犹太的内容融入了另类右派的血液里”。班农自己也承认,布莱巴特的意识形态混合了自由主义者(libertarians)、犹太复国主义者(Zionists)、保守的同性恋社区、同性婚姻反对者、经济民族主义者、民粹主义者,以及“另类右翼”的价值观。班农也曾明确告诉《名利场》(Vanity Fair)杂志:“我不是白人民族主义者,我是民族主义者,我是一个经济民族主义。这意味着你必须控制这几件事:

边境、货币、军队和国家认同。”班农几乎所有的意识形态偏好,都是在帮美国找回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和国家认同,具体措施包括“禁穆令”,在美墨边境建墙等。

在这个问题上,班农对美国权力机构非常不满。在2007年拍摄的一部名为《摧毁撒旦:美国伊斯兰教派主义的兴起》【2】的纪录片中,他写了一个8页的故事大纲,将美伊关系委员会和北美伊斯兰社会组织描述为文化圣战主义者。在他的剧本中,《华盛顿邮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美国的大学、左派联盟,、美国犹太团体、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美国政府和白宫都是美国伊斯兰建国运动的推手。所以,班农在为特朗普策划竞选主题时,就已经将穆斯林纳入其中,这也让他背上了“排外主义者”的名声,具体措施包括“禁穆令”,在美墨边境建墙等。

班农离开了白宫,但“班农主义”还在,只是它更多的以“特朗普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班农离开的这一年,特朗普仍在继续与民主党斗争,仍在与主流媒体互掐,仍在收紧移民政策,仍在为建墙做准备。特朗普会将美国带向何处,又会将这个世界带向何处?中美关系将会向那个方向演进?答案还将取决于班农

未完待续

脚注

【1】Schweizer P., 2015. Clinton Cash: The Untold Story of How and Why ForeignGovernments and Businesses Helped Make Bill and Hillary Rich,Harper Paperbacks.

【2】《Destroying the Great Satan: The Rise ofIslamic Facism in America》

一瓣公益


白宫幕僚 专栏|“班农主义”的三个向度及在白宫政策的体现

这是一瓣在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每篇文章获得的赞赏,全部捐献给“深圳市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为石门坎的孩子建一个“图书馆”。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目前已为小朋友们筹集1810元“图书基金”。


一瓣

自由而无用 为读书而读书

原创书单 | 政经时评 | 品读经典 | 翻译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可链接到邵宇博士与陈达飞博士在喜马拉雅app开设的专栏——《复旦名师团的经济学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