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領跑之勢從何來

□記 者 杜輝升 丁兆霞

通訊員 解玉升 王 田 報道

本報日照訊 立秋之時,日照市嵐山區再傳佳音:今年前7個月,全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6916萬元,增長35.2%,完成年初預算的72.9%,超時間進度14.6個百分點,其中稅收佔比94.4%。在去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破千億元大關,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137個縣(市、區)第一後,嵐山區依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一路疾馳,勢從何來?嵐山區委書記來風華說:“在把靠海臨港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過程中,一邊培植增量‘鋪攤子’,一邊盤活存量‘上臺階’,是嵐山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關鍵。”

在該區鋼鐵產業園區內,投資543.6億元的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項目,一期一步工程創造了熱試投產即達產達效的記錄;化工產業園區內,總投資67.6億元的嵐橋油品質量升級項目已完成投資13億元……一批塊頭大、層次高、產業新、帶動強、進度快的新開工工業項目,是催動嵐山疾馳的新動能。

新動能並非憑空而來。嵐山區立足自身稟賦和產業基礎,圍繞園區、產業、人才開展“雙招雙引”培植優勢增量。今年以來,新招引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9個。引進轉化先進技術成果16項,授權發明專利26件。引進44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其中,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2個,高層次創新人才21人。

加快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以此提供新動能,培植新優勢也是一步好棋。在嵐山區安東衛街道,去年8月開建的水產精品加工示範園將承接因城中村改造、環保整治和產業升級搬遷轉移的“小、散、亂、汙”的水產初加工業戶。“養活了半個安東衛”的水產加工業,即將迎來“高大上”的新生。

借智創新“上臺階”,是嵐山好態勢的另一個由來。嵐山區出臺了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意見,設立4000萬元的財源建設專項資金,並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實施“中小微企業培育工程”,設立了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獎勵資金。在今年3月召開的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嵐山拿出了6億餘元真金白銀,獎勵“專精特新”企業。

去年,嵐山區共新上中小微企業1232家、增長21.5%;全區企業研發投入增長44%,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25億元、利潤總額91.7億元,分別增長45%、400%。

有魯南經濟帶最便捷的出海口,有年吞吐能力過億噸、遠期能力過3億噸的4個30萬噸級泊位,有今年將達到2250萬噸產能的鋼鐵深加工能力……靠海臨港的嵐山,今年將繼續高揚港口龍頭,放大港口比較優勢,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臨港產業體系,做好“港產城”融合發展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