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腿-轉腰-收小臂”如果都沒有,就不能稱之為“弧圈球”

“蹬腿、轉腰(或轉體)、收小臂(或前臂)”

。想要練就高質量的弧圈球,這三個要點缺一不可!


1.蹬轉收,是弧圈球動作的外在特徵


為什麼說是“特徵”?

在國球匯君看來,如果沒有“蹬轉收”的一體化動作,就不能稱之為“弧圈球”。充其量只能稱之為“拉球”。


“蹬腿-轉腰-收小臂”如果都沒有,就不能稱之為“弧圈球”


2.蹬轉收,重點應該在“蹬轉”


一般意義上的“拉球”,比較注重手臂動作。但是,弧圈球的蹬轉收,重點應該在“蹬轉”。

很多人練習弧圈球進步慢,恰恰是過於強調手臂動作,而忽視了腰腿動作。這樣一來,也就出現了各種說法:外弧還是內弧、大臂小臂之間打開的角度是120度還是150度、是觸球前提前揮小臂還是觸球瞬間加速揮小臂、手臂是否要“二次加速”等等。

如果沒有“蹬轉”,過於花精力去研究“收”就意義不大,或者說就不是高質量的弧圈球。國球匯君對於小臂的“收”這個動作的理解是:一是身體帶動手臂引拍,並且小臂是放鬆的;二是不要提前“收”,也就是說要有“蹬轉”的配合的“收”。


“蹬腿-轉腰-收小臂”如果都沒有,就不能稱之為“弧圈球”

3.“蹬轉收”的前期工作“壓轉”要做好


經常聽到有人說:我也拼了命地“蹬轉”呀,怎麼就是感覺沒力量?這種情況很常見,,其本質是“蹬轉收”的前期工作,或說引拍動作沒做好。具體來說就是:壓轉。

首先說“壓”:引拍階段重心是否壓在持拍手側的腳上?如果沒有這個準備動作,何來“蹬轉收”中的“蹬”?

再來說說“轉”:引拍階段腰部轉動是否充分?如果沒有這個準備動作,何來“蹬轉收”中“轉”?

說得更通俗易懂的話就是:“蹬轉”就是“壓轉”的“反向動作”。拿彈簧來打比方:你壓得越恨,反彈力就越大,道理是相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