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常服龟甲胶强身健体,用鳖甲代替行不行?一字之差,功效不同

龟甲、龟甲胶有滋阴清热、益肾健骨、补虚强壮、消肿止痛等功效。除了自古入药之外,龟甲胶也是现代人群十分青睐的养生佳品。不过,作为龟的“近亲”,鳖甲是否可以作为龟甲的替代品呢?今天,咱们就来为大家解惑,以后去购买龟甲胶的时候,就可以不受蒙蔽哦!


  • 龟甲的功效


听说常服龟甲胶强身健体,用鳖甲代替行不行?一字之差,功效不同

龟甲的记载,始见于中国最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该书中将龟甲录入上品药物之列。书中记载:“龟甲,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痃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腮不合。久服,轻身,不饥。一名神屋。生池泽。”意思就是:龟甲味咸,性平。主治女子非经期阴道流血、白带异常而赤白相间等妇科病,能消散女子腹中暗藏的瘀血包块,改善久疟不愈的状况,治疗各种痔疮、女子外阴或阴道瘙痒溃烂等炎症,祛除风湿病痛、四肢沉重无力、小儿腮不合等。长期服用,则身体轻捷、充腹不饥。又名神屋。产于湖泊、大海中。

另综合史上医书记载,龟甲的功效大致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治疗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龟甲长于滋补肾阴,兼能滋养肝阴,故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的上述诸证。对阴虚阳亢头晕目眩之证,龟甲兼能潜阳,常与天门冬、白芍、牡蛎等品同用,如镇肝熄风汤(见《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者,常与滋阴降火之熟地黄、知母、黄柏等品同用,如大补阴丸(见《丹溪心法》)。

二是治疗肾虚骨痿,囟门不合,龟甲长于滋肾养肝,又能健骨,故多用于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龟背、囟门不合诸证,常与熟地黄、知母、黄柏、锁阳等品同用,如虎潜丸(见《丹溪心法》)。

三是治疗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龟甲入于心肾,又可以养血补心,安神定志,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之证,常与石菖蒲、远志、龙骨等药同用,如孔圣枕中丹(见《备急千金要方》)。

四是治疗阴虚血热,冲任不固。龟甲能止血。因其长于滋养肝肾,性偏寒凉,故尤宜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常与生地黄、黄芩、地榆等同用。

  • 龟甲与鳖甲的异同
听说常服龟甲胶强身健体,用鳖甲代替行不行?一字之差,功效不同


鳖甲作为龟甲的“近亲”,常常有人分不清楚,在很多情况下容易混淆。事实上,在历代本草的著述中,二者的区别还是挺大的。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把鳖甲列入了药物的中品,书中说:“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本中经。”显然,相比于上品药物,鳖甲的作用已然不如龟甲。

对于鳖甲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则说:“鳖甲,味咸,平。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虫,痔,恶肉。生池泽。”意思是:鳖甲,味咸,性平。主治心腹癥瘕、痞积坚硬、发寒发热、赘生息肉、男女阴部发炎瘙痒疼痛、痔疮及坏死之肉。

虽然鳖与龟生活在水塘及湖泊、大海里,鳖甲与龟甲也有相似之处,但比较而言已没有了“久服轻身、不饥”之类的养生意义,功效也只局限在治疗疾病方面。如秦艽鳖甲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骨散(《证治准绳·类方》)中均有鳖甲,都用于治疗肺痨虚热骨蒸之病症。在《温病条辨》中治疗下焦温病,热深厥甚的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中也用了鳖甲。

此外,历代医家对于二者在功效上的异同也有不同的认识,如金代李杲《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曰:“然而鳖甲治劳疟,兼破癥瘕;龟甲坚筋骨,更疗崩疾。”明显强调了鳖甲攻伐之力与龟甲补虚之力的区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鳖,甲虫也。水居陆生,穹脊连胁,与龟同类。四缘有肉裙,故曰龟,甲裹肉;鳖,肉裹甲。无耳,以目为听。纯雌无雄,以蛇及鼋为匹。

总起来说,龟甲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均宜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状。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退虚热。此外,龟甲还兼有健骨、补血、养心等功效,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症状;鳖甲更长于软坚散结,常用于腹内癥瘕积聚。

二者虽然相近似,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功效大不相同。

在功效上,鳖甲虽能治疗肝肾阴虚证,然对于阴虚内热证,鳖甲滋养之力不及龟甲,但长于退虚热、除骨蒸,对于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常与牡丹皮、生地黄、青蒿等品同用,如青蒿鳖甲汤(见《温病条辨》);对于癥瘕积聚类疾病,鳖甲味咸,长于软坚散结,适用于肝脾肿大等癥瘕积聚,常与牡丹皮、桃仁、䗪虫、厚朴、半夏等同用,以之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成块,如鳖甲煎丸(见《金匮要略》)。

好 · 书 · 推 · 荐

听说常服龟甲胶强身健体,用鳖甲代替行不行?一字之差,功效不同


《好甲方能成好胶——龟甲胶》

在成千上万种中华本草中,“龟”和“龟甲”是最有“文化故事”的常用中药。本书全面挖掘整理了“龟甲”的文化与学术内涵,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兼融性:既有“龟”文化赏析,又重在“龟甲(胶)”中医药学术内涵的挖掘;既梳理了传统本草著作的认识,又结合了现代科学认识;既有药理方面的总结,又有临床运用的总结。 全面性:本书涵盖了有关“龟”和“龟甲(胶)”的传统文化、药理认识、科学研究、制剂方法、方剂梳理、名家经验、食用方法、使用禁忌等全面的内容。可读性:全书文字尽量简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既有文化内容,又有养生科普,既可供专业人士学习借鉴,也可供大众赏析玩味。

(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好甲方能成好胶—龟甲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何清湖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