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生花,要生有根基的花,民俗與旅遊不可犯常識錯誤,切記

“理性認知民俗的地域特色,是科學發掘和客觀推介地域文化的前提。民俗包括多種類別,事象繁雜,如果不秉持理性立場,就容易出現誤判,甚至出現錯判。”

筆下生花,要生有根基的花,民俗與旅遊不可犯常識錯誤,切記

8月9日,三峽民俗網在宜昌山城水都大飯店宣佈對外開播。劉洪進攝

2018年8月9日,“三峽民俗網開播暨宜昌民協通訊員高級班開班”活動,在湖北宜都市高壩洲鎮宜昌山城水都大飯店舉行。

筆下生花,要生有根基的花,民俗與旅遊不可犯常識錯誤,切記

知名學者王作棟在山城水都為宜昌民協學員上課。劉洪進攝

知名學者、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民協副主席王作棟,到會講授了《理性認知民俗的地域特色談例》課,他通過大量事例,告訴人們,任何想當然的民俗表達,都會漏洞百出。

筆下生花,要生有根基的花,民俗與旅遊不可犯常識錯誤,切記

圖為宜昌民協通訊員培訓授課現場。劉洪進攝

王作棟老師所談的出錯例證,不僅對新老媒體人和基層通訊員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也對熱心旅遊的開發者和相關領導都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筆下生花,要生有根基的花,民俗與旅遊不可犯常識錯誤,切記

王作棟的講課為通訊員“妙筆有根”打下基礎。劉洪進攝

現將王作棟老師的講課內容(完整版)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從中得到啟示。

理性認知民俗的地域特色談例

王作棟

理性認知民俗的地域特色,是科學發掘和客觀推介地域文化的前提。民俗包括多種類別,事象繁雜。如果不秉持理性立場,就容易出現誤判,甚至出現錯判。

在長江三峽區域,以往出現的錯訛比較多,有不經核驗、人云亦云的;有一廂情願、似是而非的;有妄稱特色、乃至妄稱第一的。五花八門,有的經不起推敲的報道,至今仍然時有出現。

在新版“三峽民俗網”正式面世開播的今天,我想結合一些實例,和大家共同探討,確保“三峽民俗網”的採編質量應注意的學術尺度。

例一 2018.7.21湖北手機報宜昌週末版,置頂的是對“和渣”的報道。這篇報道很短,140餘字,全文如下:

和渣,是湖北土家族群眾所特有、用黃豆製作的一種菜餚。其製作過程最關鍵的一步是用小石磨將浸泡超過12小時的黃豆磨成豆漿,這一步被稱為推合渣。土家人推合渣原本是在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時用於招待貴賓,近些年隨著鄂西山區民族風情旅遊的興起,合渣逐漸成了進山的中外遊客必嘗的土家美味佳餚之一。 新華社發(王俊攝)

此文的主要錯誤,是第一句話中的錯判:“和渣,是湖北土家族群眾所特有”。 合渣,是懶豆腐的別稱,南京也叫小豆腐。

懶豆腐不止流佈於長江流域,從東北到廣東,歷史上大面積流佈。它製作簡單,黃豆泡好了,用磨子推成漿,煮熟就食用,不用濾漿,不用點滷,不用打包壓榨,省去了打豆腐的工序環節,所以用了偷懶的“懶”字,形象地叫它“懶豆腐”。它的營養成分保留得充分,連同豆渣一併食用,粗纖維沒有浪費,所以在集鎮農村盛行。

新華社發的這條消息,第一句話錯了三點:1、“土家族群眾所特有”沒有依據;2、界定“是湖北土家族群眾特有的”,更莫名其妙;3、“和渣”的合,是合併的“合”,本意為連同豆渣一併食用,合渣吃。

這則報道的次要錯誤,是第三句“土家人推合渣原本是在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時用於招待貴賓“。

第三句錯了兩點:

1、推合渣、煮合渣吃,是懶豆腐流佈範圍內,包括土家族聚居區域內,百姓家庭一年四季日常的事,懶豆腐不是稀罕菜品,不是傳統意義“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時用於招待貴賓”的;

2、土家先民在年節中恰恰是看重豆腐的,稱為“年豆腐”。因為普通百姓家裡沒有打豆腐壓榨的傢俬,也大多不會點滷技術,所以到快過年的時候,背上一些黃豆,到會打豆腐的人戶打成豆腐,或者以黃豆直接換成豆腐,揹回家裡,過年時做煎豆腐、炒豆乾、豆腐湯、豆腐圓子。

家裡若有紅白喜事,一般用同樣方式提前置辦豆腐。若預計親友賓客將來的人數多、豆腐用量大,便接請打豆腐的師傅提前到家裡來製作;接請的當日,要去人帶上背架子,替師傅背來打包壓榨的傢俬(點滷的石膏,師傅自帶);末了,送師傅返程的時候,一併派人將傢俬送回去。

在年節和紅白喜事中,豆腐是主菜之一.而不需要精工細作、太平常的合渣,在年節和紅白喜事中,不算主菜。

例二 宜昌某風景區的一個石磨上,刻有“天下第一磨”五個大字。很多遊客質疑,“天下第一磨”,同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的石磨比較了?

喬家大院,五世同堂,每天幾百人吃飯,糧食加工不但用大石磨、大石碾,裝糧食的庫房除了保證長年供給之外,還得儲備一批糧食以防荒年。

在長江三峽區域,山嶺丘陵多,歷史上罕見幾百人的大家族居住在一個院子裡,兒子成家後,大多另起爐灶,比如五峰漁洋關的大房坪、二房坪、三房坪,都是例證。這是地域民俗的差異性事象。不作橫向比較,自稱“第一”石磨,就成了荒謬。

例三 上刀山,被說成“本地巫術的遺留”。三峽某景區聯繫貴州藝人來表演上刀山,以擴大景區遊客量,此屬於旅遊企業運作行為。

但是有兩個問題出來了,第一,推介用語為“本地巫術的遺留”,不符合史實。上刀山,被認定為貴州苗族絕技。三峽宜昌區域的古代巫術遺存中,沒有“上刀山”事象。這與平善壩曾經引入湖南女書相似,推介用語錯誤。

第二,來景區表演上刀山的幾個人,不是真正的傳人。真正的傳人,帶著中青年徒弟,在貴州當地正規表演場館和重要景區表演。那是有證書的師傅,當地文化旅遊業界的將才,外地想挖都不容易挖走。在他們周圍,有瞄學的、沒有拜師、沒有經過艱辛的專業訓練的,搞到我們這裡來“猴子稱大王”,“倒掛金鉤”、“觀音坐蓮”等高難度傳統動作做不到位( 識不上膽,怕摔下來),內行點的遊客看了搖頭。

好比劉德培二十多歲時想學皮影戲,師傅(水濜司,左氏戲班)一聽五音不全,拒收徒弟。劉德培央求背皮影戲箱子,換口飯吃。師傅看他吃得苦,留下打雜背箱子。晚上,人家在演、唱、打,劉德培就一邊看管箱子影子、一邊看戲。他的記性好,幾個月下來,戲文唱詞記得幾套正本,又還學會了一個人擊打鑼鼓梆鈸。

翌年入冬,他又去水濜司左氏戲班背箱子,繼續瞄學。離開戲班以後,他自己組建了一個皮影戲班,稱為“劉家戲班”,他自己以打家業為主。很少提影子(視力不濟)、很少唱(只幫腔),他到老還是黃腔走調。採風人員找他,是記錄他的唱詞、道白,不記曲譜的。他老人家的唱段,請他重唱一遍、他高低長短又是一個樣,你怎麼記得準?

這是就貴州來之不入流的上刀山表演,換個方式的說明。對那幾個上刀山表演者,我向當地宣傳部長和鄉負責同志建議,要求景區退回去了。

例四 滴水床,“土家先民的發明”。三峽區域地瘠人貧,富裕人家為子女籌辦婚事,請木匠師徒上門製作全套新傢俱,包括床、衣櫃、書櫃、櫥櫃、書案、桌子板凳等一應俱全,耗時半年就算長的了。從來沒有出現過僅一張床就用1000個工的“千工床”。

我們這一帶的富裕大戶,同東南蘇杭一帶的豪商巨賈比較起來,只是小菜一碟。那裡的豪商巨賈相互攀比(如同當代的豪華婚宴、豪華車隊),不惜代價促進工匠雕龍刻鳳精工細作,是產生“千工床”的基礎。

寧波博物館展陳的“千工床”,為國寶級精品。三峽地區原來使用簡單的鋪板床(在簡易板凳或馬叉上鋪木板),在清朝前期歷時百餘年實施“江西填湖廣”大移民其間,浙江移民中的木匠帶來了“寧波床”製作技藝,才使我們的先民用床更新換代,——先富戶、再中等人家,先集鎮、再傳入村落。

本地學打“寧波床”的木匠於是開始遍佈城鄉。不過,因為受市場需求限制,我們本地的“寧波床”沒有技藝層面的發展,始終達不到寧波製作水準。名稱在部分山區也改了,稱為“露水床”。

困難些的人戶,就打“架子床”(四根床柱,掛蚊帳)。

上述移入、仿製的過程歷時三百多年,證明滴水床為“土家先民的發明”的說道,是錯的。

例五

猇亭某景區,將與容美土司從無統屬關係的溶洞,粘上容美土司符號。這個風景區內的溶洞,是景區營銷的依託。洞口處,立一大通石碑,刻有當代人撰寫的專文,開篇竟是“容美土司多溶洞”。

容美土司強盛時期,勢力最大範圍、北向只抵今五峰長樂坪百年關,與猇亭隔了漁洋關(當時屬長陽縣),隔了宜都縣,隔了長江。

高湖的溶洞與容美土司毫無瓜葛,碑文犯了生拉硬扯、假容美土司之名以廣招徠的錯誤,屬於濫貼標籤,誤導遊客。我告知了區委宣傳部長,景區後來做了處理沒有、是如何處理的,我就不清楚了。

例六 今年6月份,還有人講、寫“土家先民世世代代以包穀洋芋紅苕為生”的,其中包括負領導之責的幹部。

這是以訛傳訛造成的。包穀洋芋紅苕原產南美洲,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1494年起帶回西班牙,逐步在歐洲推廣種植。明代中後期,經海路、陸路傳入我國。其中經海路傳入的種子,先在東南沿海的個別村落試種,獲得成功,接著增加試種鄉村,進而擴大到一個縣、一個府、幾個行省。

明朝末年,我國已經有十幾個省份種植了。接著,清朝前期大移民,來自江浙的移民將種子帶到了湖北西部,這種旱地高產作物覆蓋區域得以進一步擴大,從平原、丘陵地區到原來缺少人間煙火的山巒地帶,被大量移民依次開發。

旱地高產作物改變了我們傳統的飲食結構,這段歷史距今為200餘年至300餘年。清代後期,道光、咸豐、同治年間的各縣縣誌,已經都有了出產包穀洋芋紅苕的記載。

近幾年來有些人的所謂“土家先民世世代代以包穀洋芋紅苕為生”,錯在沒有探究,土家先民的歷史遠遠不止300餘年。

國家強調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質上與“丁是丁卯是卯”的務實求準密不可分,與對文化的敬畏與堅守密不可分。

我們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人生是如何理解的,理解的程度是膚淺還是深刻,能否通過自己的思考比較,將信息客觀地傳遞出去,並影響到社會他人,實質上是文化行為,是責任意識的表現。我上面講到的這些內容,意在給各位提供參照座標系,對事象的認知儘可能客觀一些、探究深入一些。

筆下生花,要生有根基的花。比如需要了解一點清朝前期大移民對我們宜昌本地帶來了哪些影響,——清朝前期大移民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代,前後100餘年。

大移民改變了我們本地原來的人口構成,增加了數以十萬計的生產力,生產水平空前提升,徽派建築、寧波木器等九老十八匠技藝含量高的產品,與旱地高產作物一起,帶動了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 促進了人口繁衍,促進了私塾教育和祠堂、族譜、門楣文化的普及,也促進了地方口語的多樣化。

大致瞭解這個宏闊的社會背景,對我們認知本地的歷史與民俗,對共同辦好“三峽民俗網”,都是切實有益的。

(王作棟,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國務院津帖專家)

筆下生花,要生有根基的花,民俗與旅遊不可犯常識錯誤,切記

山城水都風光。劉洪進攝

筆下生花,要生有根基的花,民俗與旅遊不可犯常識錯誤,切記

參加宜昌民協通訊員培訓的學員在山城水都實習。劉洪進攝

怪奇公社劉洪進/配圖,2018年8月22日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