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乐意写一些文字

思想如气体,虽充斥宇宙,却飘忽不定,易烟消云散;语言如液体,虽流贯江湖,却停驻不得,易转瞬即逝;文字如固体,虽看似呆板,却横跨时空,能定格永恒。所以,我愿将思想液化为语言,再将语言凝固成文字。

2009年初,我在新浪博客开通“紫云山人”博客。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我又于2017年创办了“紫云山人”个人微信公众号。为什么总是“紫云山人”?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山人”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住在山区的人,也指隐居山中的士人,还指学者士人的雅号,甚至还指仙家、道士、江湖术士之流。我自小在堂街镇河里圈儿长大。河里圈儿南依紫云山,北临汝河水,“紫云晴雪”为郏县八景之首。我这个住在山区的人取个“紫云山人”作为代号是件很自然的事,而绝无故作隐士高人之意。正如全国不止有一个“紫云山”一样,从古至今称为“紫云山人”的也不止我一个。不过,我很自豪的是,不管是百度,还是360搜索引擎,输入“紫云山人”,第一个显示的就是我的“地盘”。这可能是由于其他“紫云山人”是真正的隐士高人,在网络这个汪洋大海中潜水而已,倒让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山野之人因为勤于在网络上更新而浮出水面罢了。

人们做事情,有主动与被动之别。被动做事,会觉得很苦很累。不愿学习的学生在师长的逼迫下假装努力,学不了多长时间,便叫苦不迭;主动去做事,虽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比如,夜半幽会的情侣绝不嫌耽误瞌睡,一天一夜蹲红薯窑搓麻将者绝不抱怨腰酸背痛。我写文章是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当然是主动的,是乐而为之的。我之所以乐意写一些文字,首先是一种内心的冲动。当我经历过,看到过,想到过一些自认为值得记下的东西后,我就会坐在电脑旁,将这点点滴滴组织成语言,用键盘敲击成文字。这种朴素的初心,其实源于文字的基本功能。正因为如此,我从来没有过想当什么作家的梦想,我的梦想只是当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对于文字,我是心存敬畏的。同时,在我眼里,文字也不是那么玄虚飘渺的,它只不过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写文章只不过是心之所想,下笔成文。如此而已。

其次,是职业素养的要求促使我这样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有个体会:当教师的都会对学生的作文评头论足,但自己不一定愿意去写作文。个中原因,很可能是不屑于写,但要真正地尝试一下,就会发现,这虽不是难事,但要想写好,也是颇费脑细胞的。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游泳教练,自己不下水是肯定不行的。语文教师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练,自己也理应下水。所以,我觉得,勤练笔使我对“水性”更为熟悉,引领孩子们“游泳”时更有感觉。顺便捎带着,我还喜欢练字,主要是毛笔字。这些都是当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不练不行。

文章写好后,为什么要发表出来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毕竟每个人的阅历、境界不同。就我个人的经验与教训来说,首要的作用是保存。不知各位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说不准哪天心血来潮了,文思泉涌了,写出一篇自己非常满意的佳作,存放在电脑里或手机里。不知哪一天系统重装了,手机丢失了,啥都没有了,心里肯定不爽。自己写的文章如同自己生的孩子,孩子丢了,心里会高兴吗?而一旦发布在博客、空间、公众平台等网络媒体上,就不用担心丢失了。

除了保存外,还可以逼迫自己升级。因为要发表,所以会用心。这样,不由自主对自己就高标准、严要求了。自己在家可光着膀子,穿个大裤衩。一旦要出门,谁不把脸洗洗,套件上衣?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幸运地碰到一两个敢说真话的高人,可以帮自己免费审稿,不断进步呀!文章发表后,有好心人会指出不妥之处和需改进的地方,并且不要一分钱,这便宜事往哪儿去找 ?君不见,自微信面世以来,点赞者众,评论者少,直言不讳者少之又少。其实,我们都不缺“赞”,我们最缺的就是直言者。我在个人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的文章,有不少文章的左下方都显示着“文章已于某年某月某日修改”。这就是有好心的高人以不同的方式帮助我,指引我不断纠错、进步。如果不发表出来,是没人帮我们一把的。也许,我们一辈子就这样错下去。

当初,我也曾顾虑重重,怕文章发表出来别人说三道四。所以,虽然我主动被动加入的微信群有一二十个,但我的文章只发朋友圈,不发任何群。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朋友圈的人我都熟悉,并且都是正能量的人。自去年萌生到合适时机出版一个集子的想法后,通过近段的努力,整理出来的文字已大约有9万字了。字数虽然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跃?我只管做我乐意做的事,别人怎么想,怎么说,随便!

我们每个人都超越不了时空。成吉思汗再伟大,他没用过大哥大;鲁迅文章写得再牛,他也没用过“QQ”。也许过不了多少年,微信也将会被更先进的媒体所替代。时代造就了英雄,英雄(也包括普通人)也必然会被时代所局限。反过来想,正是这个局限性,也使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历程,那怕极微小的个人事件,也会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我们的文字也会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这好像说得有点儿大了。如果从小的方面来说,等到某一天,我们老了,走不动了,翻看当年写的那些陈谷子烂麻的文章,回味一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曾经动过的情,曾经闪烁过的灵魂,不也是件有意思的事吗?

我为什么乐意写一些文字

本文作者张帅锋近照

作者简介:张帅锋,号紫云山人,郏县新城中学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主编有《考场作文高分利器》,参编有《孝德香校园》《记住乡愁——郏县传统村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