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陈姓公认太始祖,陈姓宗族不平凡的我历程!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五帝之首,亦是中华陈姓的远祖,舜帝是中华民族五帝之一,是中国陈姓公认的血缘太始祖,因而,中国陈姓家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而繁衍壮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孕育着中国陈姓宗族茁壮成长,陈姓宗族文化源渊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陈姓宗族文化底蕴丰厚,内涵博大精深,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陈姓宗族也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历史证明,陈姓家族不愧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家族。

(一)、舜帝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光辉典范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于舜帝文化,舜帝作为五帝之一,作为中国陈姓公认的血缘太始祖,他最早倡导:“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品、五德、五常,称之为舜帝文化。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始祖,这个伦理道德,孕育着一代又一代陈姓子孙,舜帝不仅倡导推行,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少年贫贱,历尽苦难,由于父顽、母(后母)嚣、弟傲、时欲加杀害。舜克尽教孝道,品德高尚,二十岁以孝闻名天下,为世人所敬仰,被推为中国二十四孝之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楷模。舜帝施行以德治国、教化万民,深得人心、天下太平。

汉太丘长、颍川始祖陈寔,高风名德,天下所崇。因以党锢之祸,案件连扯到他,其他人多逃避免难,但他却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大义凛然地自请入狱,后迂赦出狱,他以宽厚、仁义之心待敌友、待权臣、待毛贼、待世间一切人等,颇具有老祖宗舜帝遗风,而成为时代的典范。陈寔可以说是千古一人,他八十四卒,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特立碑纪念之。

当今时代的道德风范,乃是舜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舜帝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二)、陈姓五朝建国铸就历史辉煌篇章

自舜帝以来,陈姓祖先在中国版图上先后建立了春秋时的陈国(历时645年,传22世,凡二十五君),战国时的齐国(太公和立国历时184年,凡八君),秦末的张楚国、南北朝的陈朝(历时33年、凡五帝),元末的汉帝。先后五朝建国,出了四十位帝王,共历时867年,其建国朝代之频、历时年代之久、帝王人数之多,在中华民族姓氏史上还是没有的,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曾几度铸就了陈姓宗族史上的辉煌篇章。此外,在古安南建立陈朝,出十五位帝王,历时182年。当然,随着朝代的更迭,陈姓宗族也经历了盛衰、荣辱、欢悲、聚散的不平凡历程。我们后裔应当铭记祖先的艰苦创业之路,成才报国之志,开拓进取之力,振兴中华之壮举,开天辟地、治国安邦之理念,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不懈的努力。

(三)、陈勝是第一位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

陈勝率先抗秦,在大泽揭竿而起,点燃了推翻秦王朝的熊熊烈火,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终于攻下陈姓列祖列宗繁衍生息的旧地——昔日陈国故地,建立了张楚国,陈勝被推为国王,谥隐王。因此,陈勝是第一个起来用战争的手段对付秦王朝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勝的光辉业绩载入了中华史册。随后陈勝虽然牺牲了,但他所封的侯王将相最后还是消灭了秦王朝。

由于陈勝率先抗秦,六国纷纷响应也打出六国的旗号。田横立为齐王,率领重兵与项羽开展游击战,项羽被汉王逼死乌江,韩信将兵破齐,田横 率兵500人逃往海上,羞为汉臣,亡入海岛之中,(即今田横岛),演出一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田横500壮士”的悲歌。

(四)、陈轸是第一个改田复陈的始祖

田齐的最后一代君主齐王建,生三子,其中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为王姓(意为王室之后也),而三子轸(一曰伯轸)毅然复陈归宗,成为复陈之始祖。陈轸这一支成为中国陈姓的主体衍脉,繁衍极盛,英才辈出,陈轸的后裔占中国陈姓人口的70%以上,成为现代陈姓最重要的来源,陈轸对中国陈姓宗族的繁衍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当时没有陈轸恢复陈姓,成为陈姓的正宗,那中国陈姓将是一个怎么样的状况呢?大家可想而知。由此可见,陈轸复姓归宗是中国陈姓家族史上一个大义举,功不可没!有人否认田齐的历史和贬低陈轸的功绩,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也是违背陈姓子孙意愿的。

(五)、陈姓历代名臣誉满天下

陈姓宗族代出名臣,而第一位当推助刘邦成就帝业的汉相陈平,他为汉朝开国功臣,并佐汉高祖平定天下。陈平是一位超一流的谋士,“三朝为相”,被封为户牗侯、曲逆侯,世袭。

北宋的陈尧叟在宋真宗时升为丞相、太子太师。胞弟尧佐也官至宰相,太子太师。三胞弟尧咨任龙图阁直学士、武伶军节度使。三兄弟同朝显贵,蔚为奇观。

到了南宋莆田玉湖的陈俊卿、陈文龙相继为相,时称“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陈俊卿考中榜眼时,皇帝问他莆阳何赏人才济济,俊卿曰:“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宋高宗大加赞赏,此言成为莆阳读书人的座右铭。俊卿丞相清正廉洁,深受士民爱戴,宋宁宗亲自题匾:“清忠亮直”。陈文龙登状元及第,官枢密院参知政事(右丞相),他智勇双全,连挫东犯元军,通判曹澄孙以城降,执文龙至杭州,他在岳飞墓前绝食而死。故里建“二忠祠”纪念他。民革中央主席屈武题匾“民族英雄”。

明代的陈道亨布衣卿相。他为人贞亮自守,自兵部尚书至参知政事机务,有人送钱送物,他一概拒绝;他不以家属自隨,只留一老仆人料理家务而已;他因遭母丧、家又被火烧光,便租屋而居,穷得冬天的被帐都没有,妻穿葛布衣服,没有棉衣,便为儿子拾柴烧火以御寒冷。他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典范,为世人所敬仰。

(六)、陈姓“将军侯爵世家”威振南疆

陈政为唐代入闽开漳始祖。政随父仕唐,以从征屡建奇功,授归德将军、副诸卫上将、岭南行军总管事,奉旨统兵入闽平乱。政曾祖父霸汉、官至大宗正、封魏国公。祖父果仁、仕唐户部尚书、拜司徒。父克耕,为唐开国元勋,封玉铃卫翊府大将军。陈母魏箴,奉旨随带敏、敷二子,统五十八军校赶赴闽南增援,乃巾帼英雄。子元光,年方二十一岁,代父统军,为漳州刺史,赠右韬卫大将军,追封颍川侯,世称“开漳圣王”。孙珦、曾孙酆、玄孙谟,皆嗣父职,相继为漳州刺史。陈政十一世孙陈洪进仕唐为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二年赴开封府入觐,亲上《纳地表》献漳泉两郡(含兴化府)辖十四县纳地归宋,为宋朝祖国统一作出杰出贡献,被擢为武宁军节度使,赐顺化功臣,授太子太师,同平章事,留京奉朝请,兴国四年率军攻取太原。后被封为杞国公、岐国公,赐中书令(宰相之职),追封颍川、会稽、东海、南康郡王、谥忠顺。史记洪进“四弟五子俱封侯。”洪进胞弟洪銛、洪暹、洪艺、洪祯及子文顕、文灏、文颛、文琐、文善页皆任各州刺史,太将军,荫封侯爵。

可见,陈政大将军上下十几代皆为将军,荫封侯爵,堪称陈姓家族史上罕见的“将军侯爵世家”,是为陈姓家族的光辉典范。

(七)、陈姓将帅英雄壮举震撼中外

汉代的陈湯,堪称伟大的战略家。史学家称他“骁勇有大智,多策谋、喜奇功”。陈湯出使西域,身为西域校尉,他见到郅支单于势力日大,料日后必为西域大患,竟突然间迸发奇想:“发屯田兵突袭郅支,断边防后顾之忧。”这是一场出奇不意的偷袭战,前不施铺垫,后不留退路。为了不走露风声、丧失主动权,陈湯来不及秉报朝廷;为大振军威,竞伪造诏书令,并执剑迫使将帅同他一起行动,于是发兵大举突围单于城,经过激烈交战,攻入王宫,郅支单于战死,凡斩皇后、太子、各王以下1518人,俘虏145人,投降的千余人,大获全胜,陈湯平定了西域,立下了旷世大功,被封为关内侯,射声校尉,陈湯不愧为伟大的战略家。

陈化成,福建同安人。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了鸦片战争,时陈化成身为江南水师提督,率海军守吴淞口,发炮千余次,击坏敌舰六艘,打死英军数百人,军心大振,英军溃退。不料,昏庸无能的总督牛鉴,得知开战初胜,即走上炮台,意欲争功,被英军发炮攻击,牛鉴嚇得逃跑,东炮台守军也跟着溃逃,于是英军转过来,全力攻击西炮台,时化成亲军不及百人,他仍坚守阵地,亲自发炮应战,忍着创痛仍坚持死战,倒下去又爬起来,中弹殉国,亲兵80多人也壮烈牺牲。后收殓时,发现化成面貌如生,身中弹百余粒。百姓罢市哭奠,声震霄汉,陈化成将军尽忠报国的英雄气慨,不愧为抗英的民族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时任一级上将、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的陈绍宽,亲自指挥“江阴战役”,气壮山河,震撼中外,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迫使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在1945年9月9日他作为中国受降代表之一,在南京出席“日军投降”仪式,并代表中国海军在美“米苏里”战舰上庄严接受日本投降书,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八)、陈姓文坛大作家名扬古今

晋代陈寿,仕蜀汉观阁令史,又任晋著作郎,才华横溢,推举他的多,忌恨他的人也不少,以致仕途坎坷,屡遭废辱,最后逼得他步太史公(司马迁)之后尘,便精心研究史学,著有《三国志》六十五篇、《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老旧志》十篇以及《蜀相诸葛亮集》问世,成为宋明理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大作家。

玄奘,原名陈祎,俗称唐僧,为陈寔之后裔,自幼随兄出家,为寻找佛学之真谛,竟只身跑到印度去,行程五万里,历时十七年,他所受到的磨难和最终达到的心境与舜帝大致相似,玄奘法师在当时可以说是千古一人。后从事翻译工作,共译出佛典七十五部共1335卷。明人吴承恩以唐僧玄奘的事迹为素材,写成千古奇书《西游记》。

再说陈寅洛,在民国初,他四次赴日本、瑞士、法、英、美留学,能通藏、蒙、满及日、英、德、拉丁、希腊等多种文字,对魏、晋、南北朝史、隋通史、蒙古史均有精湛的研究,为海内外学者所推崇。他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建国后,为中国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唐代政治史事述论》等,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其兄陈师曾(原名衡洛),是位著名的近代画家、书法家、艺术家,著有《中国绘画史》,堪称“兄弟二才子”。

现代陈景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氏定理”蜚名中外。

(九)、江州义门是陈姓家族史上的“一大奇观”

陈朝后主陈叔宝之弟陈叔明,大业五年(公元573年)立为宜都王,叔明的第九代孙陈环为临海令,为避难迁于福建省仙游县乌石,其后曾孙陈旺于唐文宗六年(832年)迁于江西省德安县永清村(今义门村),为江州义门之开基始祖。

陈旺以孝道治家,撰家规,建书堂,义门陈氏日益昌盛,开创了十九代、3700余人聚族一堂,同居共炊、和睦相处的人间奇迹。是为中国文明家族、和谐家族、昌盛家族的光辉典范。

义门大家族,立有严谨的族规和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拥有学校、藏书楼、接待馆、医院、祠堂,置有林园和田庄三百多处,有生产生活的各项设施。特别是有着醇厚的家风,这里没有游手好閒的人,没有玩物丧志的人,没有不利世道人心的奇谈怪论,没有营私舞弊的邪念,“室无私财、厨无异馔、大小知教、内外如一”。即使用餐,也是一 种高度统一而又谦和的行为。

整个大家庭分工细密、各司其事、井井有条。尽管子孙众多,却上下卑尊有序、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共建家族繁荣。

义门家族重教兴学,培养英才,登科举,仕官吏者多达四百三十多人。

义门家族成为中国古代聚族而居的家族制度的典型,这在古今中外家族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时称:“族聚三千余人世间第一、居同五百多载天下无双”。朝廷赐“义门世家”、“真良家”匾,这个的忠义之家自然成为芸芸众人仿效的光辉榜样。

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自然引起朝廷的恐惧,宋嘉佑八年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太守吕海,县令穆珣率众官,奉旨临门,监护家族析产分居,义门家族分析为二百九十一庄,依派拈阄,分迁全国各地的十六个省所辖一百二十三县市。在元末义门家族又进行了第二次大分析,先后二次共析庄338处。所有分析各地的义门子孙都在门首都挂有“义门世家”匾额。

中国近代现代史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陈独秀、陈云、陈毅、陈赓、陈慕华以及陈立夫、陈果夫、陈诚、陈明仁、陈布雷、陈明枢、陈济棠等都是从江州义门分析到各地支系的子孙。因此,江州义门是中国陈姓家族史上的一大奇观。

(十)、陈姓精英在现代史的杰出贡献。

陈姓在中国现代史上,精英辈出,相继登上政治舞台,有的成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和爱国华侨家领袖。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七年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陈潭秋是中共一大的十二位代表之一,他为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作出杰出的贡献。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杰出的贡献,他还在1920年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参加中共一大的筹备工作,后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

陈云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成为中共的五大领袖之一,是著名经济学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杰出的贡献。

陈毅是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是新四军军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开国元勋,陈毅还是杰出的外交家和著名诗人。

陈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在1950、1956年两度应邀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奔赴越南前线指挥抗法战争。

陈嘉庚是驰名海内外华侨大实业家,他腰缠万贯,可生活十分俭朴,他把全部财产报效祖国,尽用于教育事业,不留给子孙一分钱,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光辉。”

陈慕华、陈至立,作为陈姓的杰出女性,先后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成为国家的领导人之列,为国家建设和妇女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

陈云林受命担任海协会会长,多次率团与台湾海基会会长江丙坤会谈,先后签定了两岸“三通”和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协议,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舜帝陈姓公认太始祖,陈姓宗族不平凡的我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