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應該如何篩選優秀人才?原來只用掌握這4招!

每次一個真實案例,幫你解決辦學難題。

河南的張校長最近遇上了這麼一件事,在面試員工的時候,一個老師表現的特別好,張校長非常滿意,但是,到了工作崗位上,這位老師的各種毛病就顯現出來了,比如:眼高手低,不團結同事等。張校長問,怎麼才能在招聘的時候辨別人才。

最近到了招聘季,也有不少校長問招聘的事。那今天我們就談一下,如何通過看簡歷,判斷他是否適合我們的用人標準。我總結了四點:


1. 簡歷投放細節映射內心狀態

也就是說,應聘者在投簡歷時表現出來的動作可以反映出他的一些特點。有兩種情況:

① 同公司多崗位投放表現出他定位不清晰。

每個崗位要做的事都不同,需要的能力也不同,如果應聘者每個崗位都投了簡歷,都想嘗試,或者工作崗位一直換,說明他不瞭解自己擅長哪一方面的內容,不清晰自己的定位,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又或者他什麼都會一點,這類人我們不用。

管理者應該如何篩選優秀人才?原來只用掌握這4招!


我們要先確定應聘者2到3種對我們需求職位來說重要的技能,然後找到擅長這些技能的人。

② 短時間內重複投放表現出他對自我不自信。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應聘者上午投了簡歷,下午再投一遍,這種重複投遞的行為,表現出應聘者對自己或者對操作不自信的心理狀態,因為他會在上午投遞之後,想到了中午還不聯繫我,是我不好還是我沒投成功?陷入自我懷疑的境地,於是再投一遍。

這樣的人容易懷疑自己,沒有自信,工作狀態也不會好。

說完簡歷投放,我們再看簡歷內容。


2. 時間間隔長短隱含多種情況

兩份工作時間間隔長短也是我們要考量的點。分為兩種情況:

① 工作時間無間隙

比如,今天從一家公司離職,第二天就到了別的公司任職,這樣的應聘者有可能是在“騎驢找馬”。

管理者應該如何篩選優秀人才?原來只用掌握這4招!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剛畢業的大學生身上,在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時,先找個其他工作將就著,等找到了再換掉。兩份工作之間無間隔,這類人流動性大,很可能在我們的機構裡也呆不長,浪費我們的時間成本。

更有甚者吃著碗裡的看著盆裡的,想著鍋裡的,這類人不踏實不穩定,我們也不要。

② 工作時間間隔長

除了工作時間無間隙之外,兩份工作時間間隔長也不好。

比如,應聘者第一份工作離職的那天和第二份工作間隔了一年,那為什麼會間隔這麼久呢?是做了其他的事?比如,創業、生孩子。

也有可能是他心態出了什麼問題,導致長時間沒有工作。

那究竟什麼原因,就需要校長在面試時去問了。

說完工作間隔的兩個小點之後,我們再看第三點。

3. 迷信大機構背景而忽略細節

我們知道中小機構招人難,好不容易有個大機構出來的老師願意加入我們,我們應該十分歡迎,但是我們在應聘這類員工時,也不能“掉以輕心”。

比如,我們需要的是專業做教學的老師,但是他同時也能幫助招生、諮詢,而大機構出身的老師一般只專一項教學,不願意出去發傳單,這就不符合我們的需求。

4. 基本信息全面反應做事態度

一般來說簡歷信息越全面,應聘者做事越認真。簡歷上除了性別、年齡、學歷、工作經驗、求職意向、期望薪酬等項目還有一些開放型問題,比如自我評價,有些應聘者不寫這些開放性問題或只寫一點,這表明應聘者抱著應付了事的態度或有著考慮問題不全面的問題。

管理者應該如何篩選優秀人才?原來只用掌握這4招!

以上只是從簡歷的角度去篩選或者“瞭解”適合我們的人,但更深入的瞭解還要在面試階段,面試時,將我們在篩選應聘者簡歷時,產生的疑惑問清楚,可以避免主觀判斷,更全面的瞭解他。

對於重要的職務,一定要詢問應聘者的整個職業生涯,面試時間可以拉長到2個小時至4個小時。

因為,有些人在45分鐘的面試中表現得很不錯,可能是你想聘用的人才,但在2個小時至4個小時的馬拉松面試中,他們就招架不住了,會暴露出一些弱點。

招聘動作和填寫的簡歷內容,反映出應聘者內心的狀態,我們可以根據這些點來判斷他是否是我們想要的人,其中細節就需要校長通過面試印證了。

最後一點,管理者要把20%-30%的時間花在招聘上,只有在招聘上多下功夫,才能為機構的正常運轉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