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毛泽东接见张恨水

01

《金粉世家》的作者民国才子张恨水,一生最擅长写情,内容上虽还是鸳鸯蝴蝶,风花雪月的老套路,在形式上却对旧体小说做了不少的革新,艺术上也很圆融,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是当时拥有读者最多的作者之一。

这样一个多情才子少年时代对爱情的期待自然也是娇俏佳人,红袖添香。可现实偏偏同他开了个不大也不小的玩笑。18岁的张恨水被母亲逼婚,已经受过新文化洗礼的张恨水十分讨厌包办婚姻,只是寡母在前,不得不妥协,他答应婚前必须看一下姑娘的样貌。

那个时候还保守的很,张恨水只能站在远处看个大概,媒婆为了促成这段婚姻,将坐在长凳上的两个姑娘中的一个指给张恨水看。张恨水看那姑娘眉目清秀,苗条娇美,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1913年腊月,张恨水大婚,拜完天地,掀开新娘红盖头的那一刹那,彻底傻眼了:站在他眼前的是一个相貌普通、门牙外翻、身材矮胖的乡下土包子,气的他当夜就搬出了新房,留下不知犯了什么错的新娘独自垂泪。

《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张母这才知道被媒人骗了,但木已成舟,便劝儿子认下这门亲事,语重心长的说,你不喜欢她,以后还可以再娶二房,人家姑娘已经嫁过来了再遣送回去,她怎么做人?你就当可怜她,给她留个一男半女,老来也好有个依靠。

张恨水就再次听从了母亲的安排,可怜了原配妻子--徐大毛。父亲是个识文断字的教书先生,给女儿起的名字竟然这般随意,徐大毛在娘家的地位一想便知。因为名字十分不雅,张母便让女儿给她起了个名字:徐文淑。

张恨水后来写了散文《桂窗之夜》,回忆他和徐文淑的新婚生活:月圆之夕,清光从桂隙中射上纸窗,家人尽睡,予常灭灯独坐窗下至深夜。无数个这样的夜晚,他宁肯看月亮,也不愿意跟她一起入睡。

丈夫的冷漠使她不敢有任何妄想,因为聪慧的徐文淑已经意识到,她和张恨水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大到根本没有一条缝隙,可以让感情通过。

《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张恨水四个月后外出谋生,徐文淑在家产下一名女婴,不幸夭折,对此,张恨水没有太大的感触,也很少回家探望。之后的十几年里,张恨水又谈了两次伤筋动骨的恋爱,可惜并未修成正果。

一人在外闯荡,每天要采访,写稿,工作量很大,没有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再加上恋爱受挫,张恨水的内心很是孤苦。在这般境况下,宁愿去逛妓院,找妓女聊天解闷,张恨水也没有想过要接妻子徐文淑过来。

他还写诗记录生活的寂寞:“宣南车马逐京尘,除夕无家著此身,行近通衢时小立,独衔烟草看行人。”可能是恋爱的不顺利和客居他乡的落寞,使得他想要尽快的结束这种冷居客馆,孑然一身的状态,1923年,张恨水离经叛道的到孤儿院领了一个名叫胡招弟的女孩。

这女孩虽然也不识字,但青春靓丽,活泼灵动,很得张恨水的欢心,二人很快完婚,张恨水不但帮她把名字改为胡秋霞,还教她识文断字,一心一意实现红袖添香的梦想。

《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02

1926年,张恨水把母亲等人接到北京。其时,徐文淑为了和丈夫有更多的交流,已在小姑的引导下,自学了文化课程。只是到了北京才知道丈夫早已另有新欢,并和新太太胡秋霞如胶似漆,连看她一眼的兴趣都没有,那一刻,徐文淑原本就不怎么热络的心,彻底死了下来。

对丈夫没有了热望的徐文淑,对胡秋霞也没有太多的抱怨,因为她明白,就算没有胡秋霞,丈夫对她也是冷若冰霜的。多了这份清醒,徐文淑从不曾嫉妒过什么,和胡秋霞相处的竟十分愉快,对婆婆的服侍也更加尽心尽力。

老太太看不过去了,劝说儿子到她的房间去,希望她能再生养个儿子来作伴。张恨水拗不过母亲,又一次施舍了徐文淑,一年后果真生下了儿子,可惜那个时候医疗水平太差,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婴儿再次夭折,一心想要孩子的徐文淑痛不欲生。

张恨水觉得自己仁至义尽,再没有到她的屋里去过。自此徐文淑的婚姻生活,分成两个部分,白天和婆家人相处,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晚上和自己独处,一灯一人一影。

《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张恨水与家人合影

徐文淑不是没有想过要结束这段没有爱情的封建包办婚姻,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学文化的动力就是有一天能够亲自写离婚诉讼状纸,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彻底与张恨水划清界限。

然而,她最终放弃了,并非因为懦弱,而是源于清醒。作为旧式女子,离婚后她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娘家是不会再收留她的,自己是个裹脚的女子,做不得苦力,没有做生意的见识和头脑,肚里也没多少墨水,能干些什么呢?

再嫁的话,有新思想的男人会像丈夫一样嫌弃她,封建思想严重的男人会对她这种胆敢状告丈夫的女人,如遇瘟神一般避之不及,怎么敢娶她呢?对于她这样的牢中之鸟而言,离开张恨水能有什么好下场?

值得指出的是,和鲁迅先生的原配夫人朱安女士不同的是,徐文淑一开始就对丈夫没有那么多的奢求,因为自始至终她都知道自己是走不进丈夫内心的。但朱安却一直觉得自己是只蜗牛,慢慢的爬,总是能爬到丈夫心里的,所以她做了很多努力去讨好丈夫,换来的却是对她不懂装懂的加倍厌弃。

《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徐文淑早就从丈夫的无视里读懂了心硬似铁,也便早早绝了一世欢好的念头。因少了对丈夫的期盼,徐文淑便将所有的精力用在经营亲情上,她侍奉婆婆尽心尽力,对小叔子关怀备至,对待小姑子亲如姐妹,甚至对胡秋霞也是满满的善意。

胡秋霞早产,一时之间找不到接生婆,徐文淑毫无怨言的帮忙接生,孩子生下来手脚冰冷,不会哭,徐文淑把孩子抱在怀里暖了几个小时,悉心照顾,孩子终于哭出了第一声,这就是张恨水的长子张晓水。

胡秋霞之前已经生了女儿大宝,两个年幼的孩子照顾不过来,晚上经常听到孩子的哭声,没有子女的徐文淑主动请缨照顾张晓水,并视如己出,疼爱非常。张晓水直到晚年还常常念叨:“我的命是大妈救的。”

03

胡秋霞跟着丈夫学了几年文化,但终究是文化水平不高,满足不了张恨水精神层面的交流。1931年,张恨水和比自己小19岁的周淑云(后来改名为周南)恋爱曝光,胡秋霞大哭大闹,甚至要求离婚,张恨水焦头烂额,不得不另租了房子安置新夫人。

《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徐文淑则表现得极为冷静大度,像接纳胡秋霞一样,无声的接纳了周南。不是她不想闹,也不是因为贤惠,而是她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只有被爱过又被辜负了的女人才会死去活来,而她不过是被丈夫用怜悯之心雇养的一个高级佣人罢了,她有什么资格不同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文淑和张母一起回到乡下居住,张恨水每月都会按时寄生活费。有一次接到汇款,徐文淑自嘲的说:“我嫁了一个摇钱树啊。”有人说徐文淑乐观大度,这句话说的很有幽默感,而我却从中读出了彻骨的悲凉。

《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张恨水与第三个妻子周南

张恨水的小说热热闹闹的沸腾了一个时代,写尽了才子佳人之间的恩怨缠绵,徐文淑却清寂了一生,半分情爱和婚姻的温暖也没有得到,他们之间,除了一纸冰冷的婚书和定时寄取的生活费,没有瓜葛,没有孩子,也没有恩情,徐文淑为这个家的付出完全对得起那份赡养费。

徐文淑将这些钱节省下来,置田买地,靠收取地租过日子。毕竟,张恨水给的生活费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自己身无所长,没有可以仰仗的土地就没法生活下去。但人算不如天算,在土地改革时她被戴上了“地主”的帽子,吃尽了苦头。

《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为何对结发妻子徐大毛如此冷漠?

1958年,徐文淑给养大的儿子张晓水寄信,不幸突发脑溢血死在了街头。此时,周南得了癌症,正在准备手术,张恨水脱不开身,就派儿子张晓水回去操办丧事。她的葬礼,张恨水终究没有回去,自从十六岁嫁人至死,她一直是孤孤单单。

1959年,周南死后,张恨水伤痛欲绝,写了上百首诗来怀念她:对镜秋霜太瘦生,纳凉细想别离情,四更眉月窥窗久,不觉思人坐到明。可惜,这样凄美的文字,刻骨的思念,徐文淑是没有资格得到的,哪怕她为这个家付出的再多,也只是局外人罢了。我们只知道,多情才子张恨水对于结发妻子,吝啬的连一个字都没有提起过。

可以说,徐文淑的一生都在寂寥凄冷中度过,却很少抱怨什么,或许心如死灰可以将所有的怨恨与寂寞都一一化解。就算尖刀刺入心脏,她也只是悄悄疗伤,独自抚平鲜血淋漓的伤口,然后继续坚韧的生活。

其实,相比那个时候的其他女子而言,徐文淑的遭遇并不算最糟糕,普通女子所经受的风吹日晒,颠沛流离,衣不果腹她都没有遭遇过。但倘若生命可以重来,而她又有自主选择权的话,我想,她宁愿选择和一个乡间农夫抱团取暖,一起承担生活的磨难,抚养幼子的艰辛,至少,那会有一具鲜活的躯体,还有一颗跳动的心是属于自己的。

无论是否平庸,资质、相貌如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被人放在心底珍爱的资格,人世间最残忍的莫过于对他人尊严的践踏和心灵的杀戮,哪怕这并不是你的本意,哪怕你竭尽全力去弥补,也丝毫抵消不了她在酷刑煎熬中承受的孤独、辛酸与苦楚,来生,但愿永远不要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