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19小升初,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需要上补习班?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送孩子上补习班已经是正常现象。特别是小升初阶段,操心的家长在孩子四五年级就报了补习班,早早备战小升初。

你的孩子需要上补习班吗?根据我们多年经验,总结出了需要上补习班的孩子七个症状,来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面对2019小升初,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需要上补习班?


症状一: 知识面不广,思维不开阔

有的孩子思维不开阔,没有发散性思维,主要原因还是积累的知识太少。这些大多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家长没有办法带孩子出去多走走看看,导致孩子见识少,课外知识储备不足,课内知识死记硬背。

症状二: 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

你的孩子有没有这种情况:平时上课也还算积极,但是一到做作业的时候就会磨蹭。本来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非要花上成倍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你的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得不到衔接,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不高,作业完成度也不是特别理想。

症状三: 自控能力差,易受影响

上课不能全神贯注,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但同时这样的孩子,其实内心是想好好学习的,只是自制力不强,如果刚好遇到一点挫折就很难再坚持下去。甚至周遭的的环境、人们对他的反应和评价,都会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症状四: 不愿思考,有依赖思想

这种情况一般主要出现在年纪偏小的孩子身上。家长们经常会陪同其完成作业,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从旁辅导”。时间一长,孩子就有了依赖心理,但凡遇到困难就会眼巴巴地看着你,等着你给他一点思路。很多时候这种“挤牙膏”的方式,在数学和语文写作中尤为明显。

症状五: 知错不改,不重视分数

每次测试后孩子的情绪也反应出了他的学习状态。在我们提倡“知错就改”的时候,“屡教不改”就显得尤为严重了。小学内容虽然涉及得不算深,但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还不够重视,对分数高低过于看轻,尤其是在小升初的时候,这样的错误是不能容许的。

症状六: 感兴趣就学,不感兴趣不听

在小学阶段孩子学习主要还是兴趣为主导,都说兴趣是主动的先导,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要随着孩子。培养孩子的主动性非常重要,有的孩子偏科从小学就看得出来,如果不及时纠正,只学自己感兴趣的,后期偏科就很严重了,并且是恶性循环到高中。

症状七: 过早上补习班,成为“小江湖”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并不适用于过早接触补习班的孩子。爸妈初衷是好的,但是目前市场上补习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管理相对于学校也较为松散。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误区:培训学校可以散漫,反正老师又不管。这样下去导致的恶果是孩子听讲、作业等配合度不高,不积极参与。

以上几点你的孩子中了几条?这些症状都是上补习班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就要赶快做出反应措施了。那么是不是就代表我们应该赶快给孩子报补习班呢?在报补习班之前,我们还要弄清楚一些问题。

首先要先了解政策,知道要考什么,再去做应对措施,准备材料和学习手册是重中之重。对于4—6年级的同学来说,就可以开始为小升初做准备了。学习手册是小升初的一个门槛,大部分孩子在4、5年级的时候就会开始准备语、数、英、体、美各个科目了,一般英、体、美孩子都没什么问题,难度和考试比重较大的就集中在语文和数学科目上。

各个年级的孩子报辅导班需要注意什么呢?

4年级的孩子主要要学会自学和思考,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家长可以在家帮助孩子培养。加上4年级的孩子涉及的知识其实并不难,课堂上又总在重复。所以可以多接触一些课堂知识,辅助孩子学习。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习手册的准备上。

5年级的孩子需要构建一个大概的知识体系,5年级的知识内容也是课堂体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下学期的知识跨度和难度会很大。这个阶段要注重思维拓展,知识点的拔高,同时深入知识点。为了避免6年级“填鸭式”教育,这会儿上补习班是越早越好。比如数学的计算运用就是一个重要考点,针对数学压力比较大的孩子,给孩子适当上一些补习班是比较恰当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给孩子参加多参加一些比赛、杯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作为以后的一个筹码。其中省、市、国家级的“三好学生”含金量最高,总的来说家长还是需要理智对待,不能盲目追求。

6年级的准考生是必须上补习班的。之所以要这么说,是因为在统考时,6年级的知识内容占比很大。回顾2016年统考情况大部分孩子学习手册的分数很高,但是统考成绩相对不理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统考出题形式相对新颖,需要考生平时多看多练。加上6年级学习任务加重,压力大,要是在复习的同时还要整理4、5年级的知识,对孩子的知识构架和要求会很高,时间上也不允许孩子这么做,这时候上补习班是明智之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