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谜:徐志摩的“剑桥日记”到底去哪了?

“剑桥日记”(又名“康桥日记”)是了解徐志摩的重要史料。这部日记记录他从一位经济学者转变为诗人的心灵过程以及他与林徽因感情纠葛。遗憾的是,这件宝贵的资料在徐志摩去世以后却神秘地消失,至今去向成谜。

百年之谜:徐志摩的“剑桥日记”到底去哪了?

徐志摩

今天,笔者就想带领大家揭开“康桥日记”的去向之谜。由于这项研究涉及一代才女林徽因,为了不招惹“林粉们”,笔者在此纯以客观史料展示为主。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以后,为了防止她看到自己在剑桥的日记(因为记录了徐与林徽因的恋情),特将日记封入“八宝箱”内交给凌叔华看管(1925年)。此后,除了徐志摩1928年开启过一次外就一直存放在凌叔华家里。八宝箱内除了“康桥日记”外,还有大量书信、情诗以及陆小曼的日记。

百年之谜:徐志摩的“剑桥日记”到底去哪了?

陈西滢与凌淑华

1931年11月徐志摩飞机出事后,林徽因多次索要“康桥日记”,未果。于1931年12月9日11点,亲自前往凌叔华家索取。凌叔华当时不在家,林留下便条离去。凌淑华认为徐志摩的法定妻子是陆小曼,徐志摩的遗物当应交给陆小曼。但碍于林徽因的强烈要求,只好于5日后将康桥日记的半本(128页)寄到林徽因家。林徽因收到后,一看是半本而非全部,大发雷霆,写信给胡适说:

志摩刚刚离开我们,遗集事尚觉毫无头绪,为他的文件就有了些纠纷真是不幸到万分,令人想着难过之极。

我觉得甚对不起您为我受了许多麻烦,还累了许多朋友也受了些许牵扰更是不应该。

百年之谜:徐志摩的“剑桥日记”到底去哪了?

胡适

收到林徽因的抱怨信后,胡适于1931年12月28日写信给凌叔华,命令她交出剩下的康桥日记。原话如下:

昨始知你送林徽因处的志摩日记只有半册,我想你一定是把那一册半留下作传记或小说材料了。……请你把那两册日记交给我,我把这几册英文日记全付打字人打成三个副本,将来我可以把一份全的留给你做传记材料。

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很明确——凌叔华必须交出康桥日记后半部。凌见胡适也偏向林徽因,十分生气,索性将所有文件打包寄给了胡适,并附上一信:

适之:外本璧还,包纸及绳仍旧样,望查收。此事以后希望能如一朵乌云飞过清溪,彼此不留影子才好,否则怎么对得住那个爱和谐的长眠人!……

胡适于1932年1月22日收到。那天他在日记里记载了此事:

读志摩的《康桥日记》(1921年)有一段云(其为英文现译如下):

七十多年前,麦考利在他的日记评论道……这一条我最同意。可惜志摩不能回来和我重提这个我们不常常同意的问题了!…为了志摩的半册日记,北京闹得满城风雨,闹得我在南方也不能安宁。今天日记到了我的手中,我匆匆读了,才知道此中果有文章。

我查此半册后幅仍有截去的四页。我真有点生气了,勉强忍下去,写信去讨这些脱页,不知有效否。后面是今早还日记的原书。这位小姐(指凌叔华,编者注)到今天还不认错!

胡适的日记证明:1.凌叔华已交出全部“康桥日记”,只缺了其中四页。2.胡适读过一些康桥日记,认为里面“果有文章”。“果有文章”当是指徐、林两人果然有一腿的证据。由于徐志摩迷恋林徽因天下皆知,因此“果有文章”应是指林徽因主动追求徐志摩之事。

胡适很快将后半本日记转交林徽因。林徽因1932年春节写信给胡适提到此事:

现在无论日记(中的四页)是谁裁去的,当中一段缺了的实事,她没有坦白地说明以前,对那几句瞎话没有相当的解释以前她永远有嫌疑。

可见,除了被截去的4页外,“康桥日记”最后全部落在林徽因之手。另外,这封信还记录了林徽因对凌淑华的侮辱:

我以前不认得她(凌叔华),对她无感情,无理由的,没有看得起她过。后来她嫁通伯,又有《送车》等作品,觉得也许我狗眼看低了人,始大大谦让真诚地招呼她,万料不到她是这样一个人!真令人寒心。

在林徽因看来,凌叔华是低她一等的人,只是因为凌叔华嫁入上流社会层(陈西滢),林徽因才开始看得起她。没想到她竟然给脸不要脸,连林小姐的意愿也敢违背(此番评论将林才女的傲慢暴露无遗)。

百年之谜:徐志摩的“剑桥日记”到底去哪了?

凌淑华的画

林徽因的朋友圈起初都猜疑凌叔华想霸占康桥日记,所以大家都全力帮林徽因夺取日记。然而日记、书信到了林徽因手中后,林徽因的态度大变,再也不肯拿出来了。

之前,胡适说过要把“康桥日记”打印三份存底,林徽因此时也以各种理由推辞:

“据我意见看来,此几本日记,英文原文并不算好,年轻得利害,将来与他‘整传’大多补助处固甚多,单印出来在英文文学上价值并不太多,并且关系人个个都活着,也极不方便,一时只是收储保存的问题”

林徽因觉得康桥日记写得很差,世人都没有读过,也 不知道真假。胡适博士曾看过一部分,然而据他所见,“康桥日记”很有意思,甚至还说要是徐活着,一定要找他聊聊里面的话题。

林徽因认为徐志摩早年日记很稚嫩不宜出版,只能留给后人写传记用。可是,当凌叔华真要给徐志摩写传记时,林徽因又改口了。她写信给胡适说:

“‘传’不‘传’的……暂时也没有赶紧的必要”

所以嘛,一切都是借口。

PS:徐志摩生前说过很多次:凌淑华是他唯一可靠的朋友。凌淑华也曾答应过徐志摩,帮他写传记。徐志摩之所以把日记、书信全交给她保管也有此意。

后来,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出钱为徐志摩编全集,林徽因不仅没出力,还将徐志摩写给她的信件、诗文、康桥日记全部扣留,所以《徐志摩全集》到现在都是一本很不完整的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