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兵孙纯秀:我是党和人民的一粒石子

耄耋老兵孙纯秀用一生,书写“党员为民”的光辉岁月——

“我是党和人民的一粒石子”

大小新闻6月12日讯(记者 慕溯 摄影报道)烟台海阳市西小滩村,是93岁老党员孙纯秀的出生地,也是后来近一个世纪里一直“牵绊”着他的地方。之所以谓之“牵绊”,是因为他的人生信念—— “为了人民的利益”, 就在这里扎根脑海,进而践行一生的。

自14岁参加儿童团,1943年加入民兵组织,1945年加入人民解放军,1948年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孙纯秀以通讯兵身份,先后经历了攻打莱阳、烟台、平度、即墨以及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等近百次战斗,荣立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一次,获得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枚勋章。

耄耋老兵孙纯秀:我是党和人民的一粒石子

孙纯秀在向记者讲述当年的战斗经历

战争年代,浴血抗战的经历,烙刻在他深浅不一的皱纹之下;和平年代,铸剑为犁的故事,隽写在他为了家乡建设勇挑重担的瓦砾之中。作为一名建国前老党员,孙纯秀老人说,他就是党和人民的一粒石子,哪里需要就填在哪里。微不足道,却涌动着铿锵足音。

2015年,孙纯秀老人受邀赴京,作为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纪念活动;2017年,作为山东省老民兵英雄、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受邀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

走进新时代,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为人民的利益,“幕后英雄”孙纯秀用一生的时间完成。

什么是“人民的利益”?年纪尚小的孙纯秀并不完全理解。在他幼小的世界里,这句口号,可以团结更多的人,“吓”跑敌人

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记录下孙纯秀戎马半生。

“这个是建军90周年勋章,这个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勋章,这个是抗战胜利60周年勋章,这个是淮海战役勋章,这个是渡江战役勋章。”6月8日,已过耄耋之年的孙纯秀向记者一一展示他的“宝贝”,也把我们拉回那个弥漫战火硝烟的年代。

“劝同胞,放宽心,参加八路军;全工农,和商人,咱都一条心。”

孙纯秀老人的右手半悬在空中,打着节拍,唱起他14岁时最喜欢的小调。因为它有力量,“让我有了上前线打鬼子的想法。”

不久,孙纯秀加入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利用小孩身份作掩护,为队伍探听情报。

第一次听到“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一次儿童团的夜间宣传。“团长告诉我们,要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了人民的利益,抵抗侵略。”孙纯秀老人至今记忆清晰。但什么是“人民的利益”?年纪尚小的孙纯秀并不完全理解。在他幼小的世界里,有了这句口号,就可以把更多的村民团结到一起,“吓”跑敌人。

儿童团的历练,不仅让孙纯秀有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也让他看清日寇的面目。1943年,面对日寇在家乡的烧杀抢掠,17岁的孙纯秀毅然加入当地民兵组织。从此,孙纯秀在民兵组织负责人的带领下,成为战斗力量之一。

当时,地雷战已在海阳广泛开展起来,孙纯秀和著名的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西小滩村作为青岛至行村的重要交通要道,成为地雷战的重要一环。而孙纯秀所在的破坏组,就负责用地雷破坏附近的公路和桥梁,让敌人无法从这里运输兵力弹药。一到夜间,孙纯秀以外出玩耍为由,按照白天所记录的位置,到敌人活跃地带埋地雷。头发丝雷、子母雷、碎石雷、连环雷……那时,孙纯秀被一股热潮拉动,只要听到“破坏”,就如脱缰野马奔去“前线”。后来日寇为躲避地雷改走水路,孙纯秀与民兵们就研制出一种“水雷”;敌人又用探雷器,他们就研制出“粪便雷”。据不完全统计,自1943年秋天至1944年春天,孙纯秀所在的5人民兵小组利用地雷和自制的水雷多次炸敌和破坏敌人交通,共炸死炸伤日伪军近40名。

1945年,日本投降。此时已参加过多次战役的孙纯秀心中已清晰,当年那句“为了人民的利益”,就是要为人民胜利而战斗到死

抗敌的激情在18岁的孙纯秀心中涌动,并愈加澎湃。

1944年,盘踞在海阳一带的日本鬼子被驱赶出去,但全国还没有解放。次年1月,19岁的孙纯秀告别家人,参军来到胶东军区驻乳山某部队,被安排在后勤负责喂养战马。

喂战马?这对于一个一心想上前线杀敌的青年来说,或许会有些失落。孙纯秀却有另一番想法:把战马喂好了,它可以替我上战场多杀几个敌人。

就这样,勤奋好学的孙纯秀一边精心喂养战马,一边又跟老战士学习马术,并成为骑马高手,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兵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攻打掖县时,组织后勤部门需要用马车往前线运送炸药。由于善马术,孙纯秀主动请缨,绑上三副裹腿就出发了。不料,在运输途中遭遇敌人埋伏,小腿被子弹打穿。来不及处理伤口,孙纯秀忍着伤痛,按时将弹药送到指定位置,为前方战线反击敌人提供了宝贵的物资支援。

1945年,日本投降。此时已参加过莱阳、平度、掖县等多个战役的孙纯秀心中已清晰,当年那句“为了人民的利益”,就是为人民胜利而战斗到死。

1948年,孙纯秀随部队抵达莱芜,攻打济南。当时,组织需要从莱芜送一封绝密文件到济南。孙纯秀再次请缨启程,独自策马飞奔在茫茫夜色中。当行至章丘时,突遇十几名国民党兵,令他下马检查。对方用枪指着他,无所畏惧的孙纯秀想起平时的应敌对策,利用巧言将他们说服,并交给正巧押送俘虏的我方部队。次日8点,他准时将文件送达济南。

“作为通讯兵,我们必须学会的一个本领就是能快速吞下文件。一旦绝密文件落入敌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我也做好吞下绝密文件的准备,防止信息泄露。”孙纯秀老人说。也因此,他立下参军后第一个三等功。

1948年11月13日,经所在部队排长钟卫江、王本泽推荐,孙纯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孙纯秀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并到福建闽侯军分区独立第一营三连负责剿匪工作。从山东,到安徽、江苏、福建,他用马蹄怒对敌人,也用脚步,丈量着祖国大地。1952年,孙纯秀以副排长的身份,带着两次三等功、一次四等功荣誉,转业返乡。

(小标)走进新时代,已93岁的孙纯秀老人铸剑为犁坚守“后方”。 “为人民的利益”,在历经近一个世纪风雨后,变得简单:“带领村民,把路修好,把麦子种好,都能过上好日子”

经历过战争的人,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转业后的孙纯秀回到家乡西小滩村,担任民兵连长,带领村民修路架桥,建设美丽生活。

“他一开始不痛快,一心念着部队,想继续当兵为祖国奉献。我就劝他,国家号召咱干啥,咱就干啥,你是党员,把你的热情奉献给乡村建设,咱在哪都能为人民谋利益,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89岁的老党员、孙纯秀的妻子程元淑这样说。

转业,但不歇业。解开“心结”的孙纯秀带领村民,积极投入到家乡建设中。以前炸公路,现在修公路;以前炸桥梁,现在修桥梁;以前变着式样让敌人“骑虎难下”,现在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出行的路舒坦敞亮。

2015年9月3日,孙纯秀老人作为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在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纪念活动。

胸前挂着淮海战役勋章、渡江战役勋章、“和平勋章”的孙纯秀老人,在步上阅兵车的一刹那,泪水潸然而下。“祖国强大了!祖国强大了!”他如孩子实现了生日愿望一样,感慨祖国的强盛与辉煌。长安街上缓缓而过的现代化武器与士气高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仿佛让他看到了当年那个执着的自己、那些为了革命的胜利献出生命的战友们、那些为了祖国的胜利而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

2017年7月28日,孙纯秀老人再次启程赴京,这次,他作为山东省老民兵英雄、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

“我是党和人民的一粒石子,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如今已93岁的孙纯秀老人仍坚守“后方”,铸剑为犁,以务农享受和平时光,生活简朴而清贫。“为人民的利益”,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后,变得从容而简单:“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能带领村民们把路修好,把麦子种好,都能过上好日子。”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新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回顾历史,在那些无法触及的沟壑里,有同样一批像孙纯秀老人一样的老革命、老党员,他们每一个人,犹如一滴水。一滴滴水汇入大海,组成了胶东革命史、民族胜利史的一部分。他们不怕被时间遗忘,默默无闻,以荣誉为最高,为人民、为祖国,奉献到最后一刻。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临别时,西小滩村前一株株麦子在微风吹拂下,昂首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