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少数名族结婚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少数民族结婚是非常有意思的,很多的风俗与民俗都快被汉化,能全部保留下来的名族与部落都已经很少,今天我们来说说土家族的婚俗是怎样的。

居住在黔东北梵净山区的土家族,有其独特的习俗。它既不完全取决于男女双方的自由恋爱,也不是听命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当一对青年从认识到产生爱情而需要说亲时,一般由男方请人说媒,名叫“牵线”。牵线人由男方委托,来到女方家提亲,要取得女青年和她父母的同意,男方才能够正式的提出求婚,求婚也叫“递书子”或“放炮”,递书子特别讲究,也要媒人从中撮合,选择日子也必须是双月双日,男子准备礼物和“书子”送给女方。礼物最少要衣服两套,鞋子两双。“书子”用红纸折成,内装12元(120元.1200元),意思是一年12个月,月月都红。

贵州 少数名族结婚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约定的日子到了,媒人便带着男青年到女方来,装香,点烛,放炮,女方接受了礼物才算定亲,男青年对女青年的父母改口称呼为亲娘亲爷。这对未婚男女从此便可以公开相互来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情。

贵州 少数名族结婚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土家族新婚姑娘出嫁前三天,后半个月,便开始“哭嫁”,既要哭爹娘哥嫂,还要哭亲友,祖先,倾诉即将离别之情。亲族中的女性都要来“陪哭”,唱“伴嫁歌”。届时堂屋里要摆起歌场,全寨男女老幼都前来参加伴歌,对歌。谁唱一首,由歌师发一颗针,最后睡得的针多,就是受人夸耀的好歌手。

贵州 少数名族结婚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新婚的前一天,新娘家便开始忙着给前来送贺礼的亲友们“摆花宴”,请前来送礼的亲友们吃"油茶",子时,要请姨娘或姑母为新娘更容,绞尽脸上的汗毛,眉毛绞得如一弯月,称为"开脸",然后搭上头帕,身穿青衣素服,脚不着地,由哥哥或弟弟背至门前搭好的棚内,坐候吉时。时辰一到,新娘换上红色的露水衣,哭拜祖宗后,上轿启程。出门放鞭炮,并有"送亲客",媒人和男方的"压礼官",押着嫁妆,一路上吹着唢呐,敲着大锣前往夫家,途中如果与另一新娘相遇,吹鼓手还要对歌,行礼。新娘到婆家门前,将雄鸡抛过轿顶,以驱邪魔。轿子进门时,要脚蹬一下门槛,以示到了夫家。婆母这时要躲藏起来,意思是两婆媳见面早了,会引起争吵。进门同拜天地,夫妻交拜。拜堂结束,还要请一个父母双全,子女多,福份好的"圆亲婆",为新人铺床,然后夫妻双双进入洞房。入夜,洞房燃起辉煌的灯烛,众亲友前来闹新房。最令人捧腹的是给新郎脸上抹锅烟,这样取兴到深夜,才尽兴而散。次晨新娘梳洗后,带着茶盘,由新郎引着向前来贺喜亲友长辈"拜茶",长辈还要打发茶钱。婚后第三天,新娘与丈夫回拜娘家父母,叫做"三朝回拜"。到此,这对青年的婚事才算告成。

贵州 少数名族结婚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贵州 少数名族结婚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贵州 少数名族结婚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