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炮轟」收視率造假,消滅黑幕別只靠「孤膽英雄」

导演“炮轰”收视率造假,消灭黑幕别只靠“孤胆英雄”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收視率問題開展調查。圖源:國家廣電總局官網截圖

文 | 韓浩月

近日,導演郭靖宇炮轟收視率造假,透露自己一部戲需要花7200萬元買收視率,因為不配合,該劇被壓了一年多未播。

這一爆炸性消息,驚動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總局迅速表態要嚴查,湖南衛視、江蘇衛視也通過官微對總局的這一做法表示支持。

郭靖宇炮轟收視率造假是因行業“毒瘤”太深

郭靖宇在湖北大學演講,將主題定為“與操縱收視率的黑惡勢力決一死戰”。他的演講之所以引起轟動,因為以下三點:

其一,大學自帶話題放大效應,且臺下聽眾有不少影視行業的接班人。郭靖宇揭黑,站在了關懷年輕人將來從業環境的高度,容易引起共鳴。

其二,以自身經歷為例,具有極強的可信度。演講中所提及涉嫌收視率造假的機構、公司、個人,可以用“指名道姓”來形容,的確也有網友根據郭靖宇演講所提供的信息,很快扒出了相關單位與個人的名字。如此言之確鑿的指控,已經到了主管部門不得不管、被指控方不得不回應的地步。

其三,假收視率已經綁架了整個行業,很多從事電視劇生產的影視公司深受其害但無力擺脫。從支持郭靖宇的洶湧聲潮看,不排除整個行業想以此為契機集體發力,一舉切除收視率造假這個“毒瘤”。

导演“炮轰”收视率造假,消灭黑幕别只靠“孤胆英雄”

郭靖宇微博呼籲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戰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收視率造假隱藏深但不代表不活躍

早在2002年,時任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的張宏森,在“2002中國傳播論壇——中國電視劇傳播學術研討會”上就曾痛斥假收視率,稱“山東省一家電視臺有一個欄目已經停播三個月了,但是收視調查公司根本不知道,依舊提供該欄目的收視率,而且收視率還高達30%。”

2009年,在中國從事收視率調查服務的AC尼爾森公司突然宣佈退出中國,其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斯蒂夫•施密特當時給出的原因是:“這個市場太複雜了。”

2017年3月7日,張國立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文藝界小組發言中痛斥收視率作假現象,“大家想一想這個行業為什麼會這樣子?是我們的從業人員對我們職業的敬畏心沒有了。”同年3月12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對出現統計違法、弄虛作假的現象零容忍,絕不姑息”。

屈指一算,收視率造假禍害行業快20年了,這些年當中,主管部門三令五申,主流衛視簽署自律公約,行業協會宣誓“絕不再與收視率掛鉤,禁止一切對賭行為”,甚至有部門要“組成律師團調查取證,向司法部門報案”……

但最終結果如何,人們有目共睹,收視率造假雖不像以前那麼猖獗,但隱藏深不等於不活躍,在監管之外,收視率造假仍然幽靈般在活動,就像郭靖宇在演講中描繪的那樣,誰都知道那些人在做收視率造假生意時的嘴臉,但誰都拿這幫人沒辦法。

同行與主管部門該重視起來,別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收視率造假如果好治理,那麼早就絕跡了。但行業人士在痛罵收視率造假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身,是否真正做到了與其為敵。

有沒有人一邊抨擊收視率造假,一邊“無奈”地與造假公司“合作”?有買賣才有市場,如果所有影視公司都對收視率造假置之不理,相信造假機構也沒權力與膽量,硬把黑手伸進製作單位的口袋裡。

潛規則的形成,不是播出平臺與收視率造假機構有多霸道,而是買收視率者的軟弱與縱容。

如果影視公司都能淡看收視率,以及圍繞虛高收視率帶來的虛榮與短期利益,把重點放在內容質量上,那麼收視率造假鏈條便會不攻自破、很快瓦解。

收視率造假已絕不僅僅是播出平臺與造假公司兩者之間的事,這其中還有什麼複雜的勾連,只有等這個造假產業被全面曝光後公眾才能知曉,懲處一兩家衛視、警告一兩家造假公司不是難事,躲在造假聯盟背後的力量,才是收視率造假難根除的真正阻礙。

郭靖宇的這次行動,更接近於“孤膽英雄”式的行為,他的“炸藥包”,只能又一次轟開有關收視率造假黑幕的口子,如果有人很快把這個口子縫縫補補,那麼郭靖宇的做法則等於“自殺式襲擊”,很有可能招惹來封殺報復。

治理收視率造假,根本不可能是個人的事。就算多部門聯合執法,也要先搞清楚,收視率造假究竟是不是犯罪行為,如果是,適用哪一條法律條文進行懲處?主查收視率造假的機構,究竟是廣電總局、統計局、工商局還是公安局?……

或正是因為此前上述問題沒有搞清楚,對收視率造假查著查著就沒了下文。如果郭靖宇的這次炮轟帶有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那麼同行們與主管部門就該真正重視起來,別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收視率造假存在一天,就會不停有下一個郭靖宇出來揭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