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近代清军的装备原来很先进,可为什么我们觉得是落后呢

每当我们提起我们的近代史都会觉得那是一段屈辱史,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跟列强发生的战争中好像就没有胜利过,大多数的中国人,对整个满清晚期军事上一败再败的认识,都是归结于武器装备落后,也有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可是,有心的人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清军的装备其实并不差。


清军当时的装备和世界上的军事强国相差不是很大,从历史事实上说,清军在中国近代1860年以后,因为外来强敌带给自己的屈辱,图强御辱,在军事上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中国在1860年以后开始大规模的购买外国的先进军械,同时自己也进行仿制,同治4年(1865年)李鸿章成立上海制造局,开始仿制。同治6—12年间,江南制造总局枪厂已经开始以美国雷明顿边针后装单发枪为样品开始仿制后膛枪。19世纪60——80年代,进入中国的还有美国加特林手摇6管枪,英国的诺登飞5管枪,法国哈奇开思多管枪,多管枪是步枪向机枪的过渡产品,晚清兵工厂与国外的兵器开发使用相差没有多长时间就开始仿制装备清军。

在美​国著名的春田兵工厂的博物馆里,有一挺诺顿菲尔特速射机关枪,上面写着:“英吉利,诺顿菲尔特,敬赠李中堂”。旁边的说明写着,此枪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天津时缴获,此战役中共缴获清军上百把这种机枪。

颠覆认知!近代清军的装备原来很先进,可为什么我们觉得是落后呢


这种先进的装备可真是颠覆我们的认知,不但如此,八国联军侵华时守京部队的炮兵装备更加雷人,75毫米克虏伯大炮16门、60毫米后装炮32门、57毫米速射炮32门、这两种炮射速都在每分10发、还有87毫米速射炮、37毫米速射炮。就炮兵而言,比抗战时期国军一个整装甲种师还强得多。后来一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法国老兵,在回忆录中说,“看缴获清军的武器,有些别说装备,就是见也没见过。就是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被八国联军打的一败涂地。

再说说另一个战争,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清军无论是陆军装备还是海军装备,都全面优于日军。海军就不说了,说说陆军。甲午战争前,清朝军队装备有当时世界闻名的英国亨利-马提尼、德国老毛瑟枪(1871年式)、法国哈乞开司和美国的雷明顿枪等先进的单发后装线膛枪。曰本陆军使用的枪支,大多依靠欧洲进口,型号庞杂,性能比清军落后。1885年,陆军中佐村田经芳对进口步枪进行改进,制成村田13式单发步枪,后又改进,成为村田18年式单发枪。甲午战争中,日本陆军多数均使用这种当时工业落后的曰本生产的二流步枪。

这样说可能还不够直观,笔者搜集上一份资料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奏报,委托驻德国公使许景澄购德国新式小口径五连珠快枪3000枝,子弹300万颗;从信义洋行购十响连珠毛瑟枪1250枝,子弹150万颗;平响毛瑟枪5000枝,子弹250万颗;格鲁森快炮12尊,炮弹1200颗。从瑞记洋行购克虏伯七生半车炮六尊,炮弹1200颗。奥地利三生七快炮12尊,炮弹12000颗。两江总督刘坤一至1894年9月,已购马梯尼枪14000枝,毛瑟马枪1000枝,子弹280万颗。10月,又准备再购比利时快枪10000枝,每枪配子弹500颗……这只是张之洞的,还不包括李鸿章的采购。


颠覆认知!近代清军的装备原来很先进,可为什么我们觉得是落后呢

这么多这么好的装备不仅没有打赢战争,还表现在每一次溃退,均"尽弃军实走,器械尽失"。这不仅削弱自己装备的总体实力,而且反过来大大加强了日军的装备。李鸿章曾哀叹,淮军部队遗弃大炮,"令我寒心,再发再弃,当如之何!"依克唐阿自己承认,自开战以后失去枪枝7807枝,损坏880余枝。至于火炮,到1895年初,只剩下快炮4尊。这些武器被日军缴获后,势必导致敌我装备的此消彼长。日军将缴获的武器(特别是大炮)投入战斗,大大加强了火力。如旅顺口之战,日军以所得卫汝贵部快炮"登山俯击"清军炮台。威海卫之战,日军攻占沿岸炮台之后,即掉转炮口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更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田庄台之战,是役,"我海盖间历战所失行营大小炮无虑百尊,尽为倭人攻具,列辽河南岸,数倍我炮"。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清军势不能支,乃"大溃西奔"。

海军同样如此,当时拥有了当时亚洲最先进的两艘7000吨级的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号称亚洲第一。你要知道,中国直到早些年才再次造出了比这更大的战舰,万吨级的驱逐舰。

既然有那么好的装备,清军却总是吃败仗呢?其实装备从来不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我们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大炮就是一个好例子。

可是为什么给我们的印象总是清军装备落后而不是其他呢?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料档案和西方的资料档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湘军淮军的实际装备情况,和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造成这种印象的人,恰恰是那些拥有大量先进武器的洋务派大臣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在给朝廷的奏折里,都是夸大对方武器的优势,不提自己武器的能力,因为这样才能从朝廷要到钱。因为靠武器的优势打赢了仗,并不能凸显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在每一次的胜利奏折中,都把自己描绘成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甚至故意瞒报实际的战场情形。他们从来不提不提他们大量使用了加特林机关枪和弹仓步枪的情况,反而声称对方的火力极猛,武器极先进,而他们则似乎只是靠着大刀长矛之类的东西,就把对方打赢了,以凸显自己的英勇和才智,万一败了,那也是器不如人。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