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只看一眼,就从造型上分辨出明式家具的真假

有温度的知识才最真实


美丽的灵魂需要肉体的承载,尘世之中我们见过太多灵魂美丽而外表不堪之人,但相反之人更多。

依据动物本能审美和社会教化的结果,我们往往先喜欢皮相怡情怡眼之辈,然后才有欲望去探究灵魂的高尚和宽厚。

怎样才能只看一眼,就从造型上分辨出明式家具的真假

艺术品外在表象尤为重要,绝大多数艺术家在创作时都先遵循其理解的艺术本质与规律后,再选择用合适的表现形式去体现。

只有极少数人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风格而风格的。但我们无法否认顺应大众审美的艺术品往往在夺人眼球上占得先机,例如写实的古典主义素描和雕塑或是印象派的油画和水彩。

怎样才能只看一眼,就从造型上分辨出明式家具的真假

维纳斯

明式家具之所以在中国家具史上独占鳌头,造型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精炼简洁恰到好处的造型自然赋予明式家具一种俗世出尘的气质,这样的精工和气韵在世界家具史上也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怎样才能只看一眼,就从造型上分辨出明式家具的真假

明式家具生活场景一角

探究明式家具的造型本源,其源头有两处,所以其表现的形式有两种,即是有束腰和无束腰的两种。

怎样才能只看一眼,就从造型上分辨出明式家具的真假

古建筑结构

无束腰的家具的源头是吸收了古建筑中大木梁架的造型和结构,梁架的柱子多采用圆材,直落柱石之上。

为了稳定,柱子多带“侧脚”(1),下舒上敛,向内傾仄。柱顶按㭼(ta)头,并用横材额枋等连接。

而无束腰高桌可见直落地面,无马蹄,带侧脚,上端有近似㭼头的牙头,安横枨和大木梁架造型和结构基本相同。

怎样才能只看一眼,就从造型上分辨出明式家具的真假

明黄花梨无束腰长方凳和小方凳

有束腰家具的源头是吸取了壶门床、壶门案和须弥座(2)的造型和结构。

从唐代以来有束腰家具一直在变化,直至明朝时变化成我们所见的模样,明及清初有束腰和无束腰的家具的数量和品质已经平分秋色。

怎样才能只看一眼,就从造型上分辨出明式家具的真假

须弥座

由于生活方式变成了垂足而坐,高桌便于使用下部必须留出足够空间。

而高度增加后为了解决摇晃和结构不稳的问题,除了用托泥以外,只有在腿足的上端加强连接,因为束腰移植在此。

唐代的壶门床和须弥座都是四面见方的,垂直不带侧脚,所以有束腰高桌的腿足也多用方材,不带侧脚。壶门则在床上退化后只剩牙脚,也就是有束腰家具的马蹄。

怎样才能只看一眼,就从造型上分辨出明式家具的真假

明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长方凳

由此可知,明式家具的不同造型都是由各自的渊源,彼此之间界限分明,各自按照各自的造型规律去制作,绝不东拼西凑,任意而为之。

而清末、民国以及现代仿古典家具在营造法式和造型规律上并没有这么讲究。

一味的取悦统治阶级和市场,造成很多“怪、丑、奇”的家具样式,这使中国传统家具从此走向没落。

怎样才能只看一眼,就从造型上分辨出明式家具的真假

现代中式家具

近年人们审美逐渐提高,越发意识到明式家具之美,市场随即出现一些明式和“新明式”风格造型的家具,中国古典家具逐步回归本色,质量也略有所提高。


(1)柱子侧脚:古代建筑中一种稳定木架结构的方法。即将建筑物两侧柱子的柱脚向外侧出,柱身向里收进,与横着的枋子连接。

这样的建筑物遇到震动时,重心不易外移,稳定性能较高。所以,在宋代《营造法式》一书中,就规定为木构建筑物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方法。

(2)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后来代指建筑装饰的底座,比如影壁底座等。


部分图文来源

互联网/《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