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进补,秋先打底 错过这些准备工作,就要再等一年了

马上中秋了,又到了各路吃货们狂欢的时候了!历来素有“贴秋膘”和“冬令进补”的传统,民间也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可是很多人不清楚“冬令进补秋打底”的道理,错过了秋天的准备工作,到了冬季临时抱佛脚去盲目进补,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增加脾胃的负担,危害健康。因此如果您打算在今冬进补,可能现在就要做好这些准备了:

1.祛暑湿、健脾气:每年的暑季是一年最湿热的季节,过了处暑之后,虽然气温逐渐下降,但是湿热之气也容易随着气温下降,闭塞到体内,表现为容易困倦、全身酸软乏力、胃口差、口粘、烦热、大便溏等。这个时候需要先去祛暑湿、健脾气,否则冬季进补稍微滋腻,就容易上述症状加重,甚至腹泻。健脾气、祛暑湿可以选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也可以选择苍术15g、白术15g、山药15g、茯苓15g、荷叶10g、五指毛桃30g、竹叶10g煮水服。

2.疏肝气、消滞气:秋季肃杀,最容易肝气郁结,加之夏季贪食生冷、烧烤,容易饮食积滞。表现为胸胁胀满、腹部胀闷、口干口苦、嗳腐吞酸、头晕头胀、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睡眠不安、大便臭秽等。这个时候就需要疏肝气、消滞气了,调整好肝脾,为秋冬进补打底。可以选用中成药逍遥丸、保和丸、越鞠丸,也可以用白萝卜1个、佛手柑10g、炒麦芽20g、鸡屎藤20g煮水服。

3.润肺燥、养胃阴:秋冬干燥,对于一些阴虚体质的人简直是个折磨。对于肺胃阴虚的人群,容易出现口干口粘、皮肤干燥皴裂、饥不欲食、形体消瘦、大便秘结等。这个时候需要提前进行养胃阴的准备了。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生脉胶囊等中成药,也可以用南杏仁、白果各10g,北沙参、山药、无花果各15g煮水饮用。

实际上脾虚湿滞与肝郁食积常一同出现,针对这类人,尤其是打算冬天使用膏方进补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建议服用2周左右的“开路方”,一般选择半夏厚朴汤合平胃散或越鞠丸加减。我一般使用的剂量为:法半夏10g、姜厚朴15g、苍术15g、陈皮10g、茯苓20g、紫苏梗10g、砂仁6g、炒山楂15g、炒莱菔子15g。

而对于另外一种肺胃阴虚的情况,选择沙参麦冬汤加减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一般选择的剂量是:北沙参30g、麦冬15g、玉竹15g、炒白扁豆20g、生麦芽20g、天花粉15g、木瓜15g。

总之,如果打算在深秋及冬季进补,现在就要抓紧时间进行准备了,不然错过了真的又要再等一年。更多的健康咨询,欢迎关注正哥 进行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