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不是貧窮,而是恐懼失敗

在任何時刻,我們都在為中國製造發出品牌的聲音!

恐懼失敗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贫穷,而是恐惧失败

一個人可能害怕貧窮,因為,成為流浪漢那是多麼自由、無聊且痛苦的事情呢!

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不是貧窮,因為當你經歷貧窮之後,就會想方設法擺脫貧窮。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不是失敗,因為當你經歷失敗的時候,就會為下一次成功積攢“財富”。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是“恐懼失敗”,它會讓你在沒有付諸行動之前就喪失鬥志,它會使你在沒有付諸行動之前就失去方向,它會使你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被恐懼擊倒。

談論失敗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贫穷,而是恐惧失败

J·K羅琳在2008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曾經說過,“那麼,為什麼要談論失敗的好處呢?只是因為失敗剝去了你不需要的東西。我不再偽裝自己,而是直接把所有精力放在對我最重要的工作上。如果我已經在其他領域成功了,我可能絕不會再有機會找到在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臺上取得成功的決心。我重新獲得了自由,因為我最害怕的已經發生了,但我還活著,我還有一個我深愛著的女兒,還有一箇舊打字機和一個大創意(指寫《哈利·波特》)。”

當然,大家也都清楚“失敗是成功之母”,談論失敗是為了能夠取得成功。而往往經歷過失敗的人,只要不被失敗所擊倒,就有可能在下一次站起來前行的過程中汲取失敗的教訓。

其實,很多人並非都願意談論失敗,因為失敗容易使人聯想到並不美好的記憶,更容易使人陷入到曾經失敗的旋渦當中,甚至無法自拔。然而,迴避曾經的失敗,是一種主觀的逃避行為,逃避所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不敢正視,無法正視曾經的失敗,如何建立起勇氣去面對未來可能的成功?顯然不可能。

從心理學上來講,反思失敗或者敢於公開討論失敗,是一種勇於面對客觀事實的表現,是一種在面對挫折時心理成熟的表現,更是考量一個人的心理承受力的最佳方法。其實,人在心理上也需要有一個“排毒”過程,談論失敗恰恰就是最佳且有益的“排毒”過程,使人迅速走出失利或失敗的陰影,重新上路,面對挑戰。

企業家的失敗恐懼症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贫穷,而是恐惧失败

其實,人們或多或少都存在失敗恐懼症,尤其是一些企業家。我們常常會聽到他們說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當然是在潛意識裡存在一種“失敗恐懼症”的誘發因素,一旦出現某一項目的失敗,失敗的陰影就立即被無限放大,投身到企業家的內心深處,無法抹去,再進行戰略決策和管理決策時,便會不自覺地從這片陰影處出發,猶豫不決,不敢做出本來正確的決策和決定。

相反,也有一些心理強人,在外界看來,這樣的人總喜歡置之死地而後生,儘管經歷過很多失敗,在面對新鮮事物和全新機會時,他們總能夠輕鬆地回憶起曾經失敗的過程,能夠冷靜地面對全新的一面,並敢於打出手裡他認為合理的牌,這個時候,他總是樂觀地看待機會,他總是冷靜地面對風險,大膽出牌。在外界看來,就是那種不怕死的精神,而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行為極為不可思議,殊不知,這便成為別人無法讀懂的成功秘訣。

上述二者是完全相反的思維模式。這兩種從企業決策或管理者心理層面對於失敗的解讀,會解讀出兩種截然相反的結論,便會形成兩種不同的做事風格,這兩種風格會直接導致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懼怕失敗卻迎來失敗,另一種是面對失敗卻迎來成功。

營銷者的失敗恐懼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贫穷,而是恐惧失败

我在做營銷時,常常會說的一句話——做大格局的市場,做精細化的銷售,做個性化的品牌。營銷者的格局常常會束縛營銷者的成功,在患得患失中陷入失敗恐懼症。

在市場中摸爬滾打,一部分營銷者越挫越勇,一部分營銷者惟恐失敗。之所以會形成兩種不同的營銷者陣營,就是因為雙方對於曾經的失敗的態度。上面兩個詞是非常有意義的兩個詞彙——越挫越勇和惟恐失敗——都是曾經經歷挫折和失敗。

營銷者的失敗恐懼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於自身品牌認知不足,我稱之為營銷者認知失敗恐懼症;

2、 對於自身產品缺乏信心,我稱之為營銷者競爭失敗恐懼症;

3、 面對商業合作伙伴的不自信,我稱之為營銷者社交失敗恐懼症;

4、 面對消費者無法做出正確的互動,我稱之為營銷者互動失敗恐懼症;

5、 面對市場營銷環境不知所措,我稱之為營銷者圈子失敗恐懼症。

上述五項營銷失敗恐懼症,對於很多營銷者打擊是非常巨大,甚至有可能斷送營銷者的職業前途。一些企業營銷總監和營銷管理者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其便快速失去對於市場的判斷力、失去迎風破浪的競爭精神、失去取得市場突破的驅動力和執行力。

心想事成的秘密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贫穷,而是恐惧失败

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不是貧窮,而是恐懼失敗。其實,很多人總是面對成功,當然也有很多人總是面對失敗,為什麼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

一個人在恐懼失敗中,面對的永遠是失敗的可能、失敗的場景、失敗之後的不可收拾;一個人在向住成功中,面對的永遠是對成功的憧憬、成功的喜悅、成功之後的不可一世。高傲的因為它的高傲,怯懦的因為它的怯懦,因與果之間,總是在你內心裡不自覺地跳出來一個閃念,它出現的是什麼因,後來便因此而結什麼果。

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名叫《自然法則:吸引定律,心想事成的秘密》,你想要的,宇宙都會給你,你不敢要的,連最基本的都被剝奪去。無論我們處境如何,都能找到讓生活更美好的因應之道。

2008年6月1日作者是傑裡·希克斯出版了著作《心想事成的秘密》,用他自己的話說:“始自童時代的每個夢想,如今都夢想成真”。傑裡小時候體弱多病,一次聽到醫生對母親說:“我看這孩子挨不過這冬天了”。長大成人後,他一直過著健康完美而富有生命力的生活。他從小生活於貧窮之中,母親曾故意將鄰居家的籬笆弄斷,讓奶牛進到自家院裡,這樣她就可以為弟弟擠出一點牛奶。遇見艾斯特之前,傑裡已經創建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公司。他將自己的成功歸於一次偶然讀到拿破倫*希爾的《思考致富》:“此前我從未對金錢產生如此大的興趣,後來我對如何過上精彩而自由的人生產生了更大興趣”。如今他與艾斯特成為一對心靈相通的幸福夥伴。艾斯特?希克斯 她當過公共汽車駕駛員、開過起重機、做過文件管理員,業餘時間還喜歡玩遊戲,以訓練其智。她出生於落基山脈一個小鎮,從不敢對未來有何非份之想,滿足於數著日子天天流逝的生活。後來與傑裡結合,每日開始沉思。她評價傑裡為“世上最充滿好奇心的人”,他們這對神奇搭檔,每年在全美60多個城市創立工作室,舉行演講,共完成了700多種圖書、電子出版物和音像產品,幫助人們應對現實、消除疾苦,過上幸福的生活。

吸引法則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贫穷,而是恐惧失败

所謂吸引定律,又稱吸引法則,是指世間萬物皆由能量或者振動頻率組成,相同的振動頻率相互吸引,並引起共鳴。人類的意識也是能量的一種,正面的思想會促成積極的結果,反之負面的能量則會吸引不好的結果。

歸納總結一下影片中強調成功的秘密在於:

1.你要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行車,金錢,房子,美女,愛情,幸福等等任何都可以),你要想象它已經發生。每天都要花一些時間沉浸在這種想象中,將自己處於已經得到某物的狀態中,並且從中得到快樂(這個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你不能因此感受到快樂,證明你還沒做好準備)。

2.每一天都要感恩。

3.摒棄任何負面的你不想要的東西(否則它們會被你吸引過來)。

4.只關注你喜歡的令你感覺幸福的事情。

5.遵循你的靈感,向目標邁進。(你要的東西已經被你吸引過來了,靈光一現是宇宙在提醒你要繼續,因此你需要邁出第一步,並且從中得到幸福感,你便會得到what you wa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