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青年,只有永远的艺术!

没有永远的青年,只有永远的艺术!

一转眼,“青年艺术 100”八年了,真不容易!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 2012 年评选的时候,某位老师看着那些递交的五花八门的报名资料说,“辛苦你们了,但是他们都这样随便地对待自己的作品,我们为什么还要坐在这里认真地评选呢?”这是态度问题,也是职业素质问题!“我们这么早地就叫他们为‘艺术家’,他们配得上这个称谓吗?在我看来,现阶段只能叫艺术从业者。”无疑,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在思考,“青年艺术 100”对初出茅庐的青年人而言,是真的如外界所言“拔苗助长”? 还是有着我们最初的设想,有着正能量导向作用?

没有永远的青年,只有永远的艺术!

蔡雅玲《管他呢!》水晶玻璃珠 不锈钢丝 900×400cm 2018 年作

伴随着这样的问题,每一年的“青年艺术 100”选拔,我们都想尽办法地去体现公正公平,并一再引导青年人能够从小事入手,从规范整理资料,有条理地与艺术行业各环节交流,到如何准备作品参加不同类别展览项目等方面给予意见,再到我们自身能把控的“青年艺术 100”年度启动展。这已经不再局限于每年只做一个纯粹的入围作品展览展示,而是想尽办法最大限度结合所有与青年、与创意相关的领域,与艺术相结合,让所有人能够通过他们熟悉的方式去理解和体会艺术,也让参与的艺术家能够感受到自身与其他行业的差异与融合,到底可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没有永远的青年,只有永远的艺术!

回望这八年,“青年艺术 100”把艺术带入了地产、公益、品牌、汽车、时尚、金融、峰会和设计等领域与行业。我们在此不说自己有多么成功,我承认某些创新的尝试也有失败,但是失败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即我们需要更好地做好艺术本体,给青年人更正向的信息与引导,让青年人有自己的品格和能力,对自己有深刻和客观的认识,对艺术这条道路有自己的判断与方向,不受他人所左右,不受外界所干扰,做好了自己,做好了艺术,才有可能去思考自己是否配得上“艺术家” 这个称谓。青年不是为所欲为, 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自己无限的可能,没有人是应该为青年人买单或者付出,有的只能是自己的苦修与思索。没有永远的青年,只有永远的艺术。


原文:《<2018年度“青年艺术100”寄语>选段 没有永远的青年,只有永远的艺术》- 彭玮

资源出处:《艺术品鉴》2018年8月刊

注:因篇幅问题,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