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元帝國沒落而不敵明軍的原因

其實蒙軍的戰力在元末也沒有大幅度的削弱,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朝廷的內戰,給予漢軍起義者太多機會,分裂內訌以及壁上觀等種種,最終導致元軍被各個擊破。

簡述元帝國沒落而不敵明軍的原因


元帝國的沒落原因簡述

蒙古的生活習慣是崇尚簡樸,是忽必烈帶領蒙古進入享樂的文明的漢地定居生活,如果他的子孫都和他一樣擁有極大的自律性,能夠保留完整的蒙古舊俗習慣,再加上文明的漢族技巧的話,對於帝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忽必烈的後世子孫卻沒有做到,因為平庸和愚蠢,忽必烈所創造的這個雙重的優勢反而變成雙重的劣勢。

簡述元帝國沒落而不敵明軍的原因


他的子孫們要麼過度的漢化軟化,沉溺享樂,被寵臣、嬖人、官僚矇蔽與外界隔離,蒙古的氣息全部被消散;要麼過度的野蠻化,依據舊有的氏族制,公開的奪權,相互消滅。這個壞習慣在面對漢地的起義軍時依舊這麼分裂著,寧願被漢族一一擊破也不知道互相幫助。

除開內訌帶來的災難,還有天災,自從至正初年,黃河開始大氾濫,幾乎每年河南山東淮北都發水災,糧食顆粒無收,到處猶如人間地獄。

簡述元帝國沒落而不敵明軍的原因


面對水患,元帝國開始治理黃河,從至正十一年開始大規模的治河,由於治水人員的強行徵集,以及連年的水災和饑荒,老百姓的苦難達到極點,死屍相枕橫臥於野,農民揭竿而起,烽煙四起,蔓延到江南。

元軍不敵明軍的原因簡述

佔據浙江的方國珍和佔據淮東江蘇的張士誠攔截河運,江南的物資無法運到大都,佔有財政八成的鹽政也陷入危機,忽必烈所建立的以江南為主的經濟體系已經崩潰。

至正十四年【1354】張士誠建立大周,元帝國當權的宰相蔑兒乞脫脫親自討伐張士誠,並圍困高郵,高郵之戰聚集了當時帝國所有人的目光焦點,眼看著勝券在握,可以消滅張士誠軍,脫脫更可以攜帶此戰的餘威橫掃華南,席捲天下義軍。

簡述元帝國沒落而不敵明軍的原因


但是,由於元帝國政府內部的傾軋,導致元順帝妥歡帖木兒聽信讒言,懼怕再出現一個大權臣來,就下了一個非常愚蠢的命令,罷免脫脫,以河南行省左丞相泰不花代替脫脫的軍務,臨陣換將,高郵城下的百萬元軍亂成一團,不戰自潰。

高郵之戰的敗局,讓平息的各路義軍重新死灰復燃,元帝國從此喪失了再軍事上的主動權,對地方上的地主武裝軍閥更是失去節制。

這樣的局勢,元帝國政府好像仍舊漠不關心,哪怕南方已經被漢族起義軍瓜分了,或許 帝國不關心舊宋地的喪失,因為他們看重的華北,舊金國的土地,蒙古人最早征服的領地,還在手中。

簡述元帝國沒落而不敵明軍的原因


如果這個時候,元帝國能夠實現最低限度的凝聚力,保存華北的完整還是沒問題的,但是,他們中間最能打的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為了太原的問題大打出手,窩闊臺的後裔阿魯輝帖木兒甚至發動叛亂進入長城擊敗元順帝公然索要玉璽,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和奇皇后謀劃著逼迫元順帝內禪·····

當時的天下的確是這樣的:華北的戰場上,蒙古的貴族打著內戰;在華南,漢族起義者中的朱元璋展開兼併戰爭,各自打各自的,這樣奇葩的事情就這麼神奇的發生了。

朱元璋佔領整個華南後,1368年八月開始北伐,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則率先抱住祖先神主北逃,元順帝也離開北京逃亡上都。

簡述元帝國沒落而不敵明軍的原因


如此生死存亡之際,佔據山西的軍閥武裝擴廓帖木兒卻仍然拒絕救援他的大皇帝,一心一意保存實力,最後被明軍的徐達擊潰,逃亡甘肅。

因為連年的天災和歉收,華北地區各地,大多不戰而降,朱元璋的軍隊很快進入北京城,建立起明國對中原地帶的統治。

回顧開頭,某說蒙古的軍隊並沒有削弱多少,的確是的,正是因為蒙古的戰力,才迫使朱元璋朱棣父子一直以打擊蒙古為己任,多次北伐征討元帝國的流亡政府,南北對峙二十餘年。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