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应县木塔,全塔无钉无铆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今天要讲的是山西朔州的中国第一木塔——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俗称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始建于距今约1000年的辽代,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现代高楼,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图为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木塔局部,木塔上的牌匾。

释迦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保证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从结构力学的理论上来看,木塔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卯榫结合,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图为应县木塔内部结构。


建筑结构的奥妙、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加上人为保护的因素,木塔千年不倒,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从结构上看,应县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图为应县木塔内部结构。

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图为应县木塔内部结构。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图为应县木塔内部结构。


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释迦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图为木塔斗拱建筑和檐下匾额景观,散发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图为木塔斗拱组合,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

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图为木塔斗拱组合,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

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图为塔檐木构建筑景观。

应县木塔,也俗称天柱,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木塔浑厚、高大、粗犷。应县木塔暗层外观是平座,沿各层平座设栏杆,可以凭栏远眺,身心也随之溶合在自然之中。应县木塔局部。

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应县木塔局部。

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应县木塔局部。

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图为应县木塔局部。

应县木塔作为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是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