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藏故事」成功抢救一例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病人

5月15日9时40分左右,接到急诊科电话,说有急诊病人需要抢救(这边因人员不足,急诊病人需要病房医生处理),我和其美夺吉主任、吴涛医生急赴急诊抢救室。

当赶到急诊时,病人正躺在病床上,吸着氧,意识丧失,叹气样呼吸,3-4次/每分钟,小便失禁。病人朋友讲述说,患者10分钟前突然两眼翻白,四肢强直痉挛,呼之不应,急送我院。到达急诊后查心电图,显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部逸波心律,V1-V4导联ST段明显压低并T波倒置。

刚做好心电图,患者心跳、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不能触及,瞳孔散大,监护显示心电呈一条直线。立即行心肺复苏,将其头后仰,向前方托起下颌,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我和其美夺吉主任、吴涛医生、桑杰多吉医生等轮流进行心脏按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麻醉科医师快速赶到行气管插管,开始球囊辅助呼吸,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巴桑旺堆院长也赶到现场进行指挥。护士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有的快速准确执行口头医嘱,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同时给予吸痰、导尿等;有的护士协助抢救的同时,记录各种用药,并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抢救过程。非常快速、有序。抢救过程中,发生室速、室颤4次,进行电复律4次。

经持续不断地抢救,11点30分,患者终于开始有了叹气样呼吸,2-3次/分,之后,其呼吸次数逐渐增多至12-13次/分;12点20分,患者血压升至137/59mmHg,SPO280%,加用硝酸甘油、呋塞米、甲泼尼龙、泮托拉唑等药物;13:30分左右,患者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双眼不自主运动,血压稳定在120/70mmHg左右,心率90次/分左右,SPO290%以上。初期心肺复苏成功!

经查心肌三项及多次心电图,提示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从后来赶到的家属那里,我们了解到,病人有心脏病史(今年4月在成都诊治时,医生建议行心脏支架手术治疗,但未做,具体原因不知)。考虑到林周医院救治条件有限,建议转自治区医院进一步救治。为了保障转运途中安全,我们把呼吸机、吸痰机、除颤仪等设备搬至车上。在医务人员陪护下,该患者安全转至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治。

自治区医院专家对我们的抢救措施予以肯定、赞许。

林周县人民医院经苏州十二批援藏专家帮助,通过进行临床知识培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应急演练等教学手段,临床诊疗水平较前有很大提高。但在基层医院,条件简陋,无急诊、心内专科医生,无ICU,有些急救药品、检查手段及抢救器械极度匮乏。抢救过程中,患者家属知道有援藏专家在,对我们非常信任,一遍遍握住我们的手。

【后记】林周县常见心脏病主要有四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林周县地处高海拔地区,低压低氧严重,藏族同胞饮食习惯以高脂、高盐为主,平时健康意识淡薄,以上疾病患病率高,而且未及时、正规治疗。

本次成功抢救一个心肌梗死后心跳骤停患者,给我们带来几点启示:其一,心脑血管疾病已成现代人的主要杀手,并且呈年轻化趋势,尤其林周县地处高原地区,发病率极高,主要有心肌梗死,脑出血和脑梗塞,必须人人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病人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医务人员要经常进行健康宣教,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并进行二级预防治疗;其二,当出现前驱症状,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有胸痛、胸闷、气喘、头晕、心悸、浮肿等症状及时就医;其三,遇病人出现突然昏倒,抽搐、大汗淋漓,要迅速拨打120急救,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是抢救病人的最佳时机,最重要的是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如果心跳已停止,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要普及急救知识。医务人员发现此类病人要积极有效处理;其四,大脑耐受完全缺血缺氧的时间只有4分钟,如果心跳呼吸完全停止,而又没有得到救治,10分钟后将不可挽回。但如果在这4分钟之内开始抢救,要有血液循环,脑细胞就可以摄取氧气,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苏州援藏医生:鲍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