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文&图 叶望庆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周末,炎炎夏日,选择比较阴凉的古道登山,大家想到永瑞古驿道桐岭古道。这里大树参天,遮天蔽日,是登山的好去处。荡友集中后,沿瓯海大道前往。在福州路左拐往瑞安方向,到桐岭隧道口右拐沿高桐路抵达桐岭村。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抵达桐岭村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桐岭村,位于潘桥街道老竹南部,桐岭北端,桐岭隧道西侧。以岭两侧往昔有大量的桐树得名。西北是群山峻岭,自岭根自然村起,向西南经岭背,一条古驿道通向瑞安桐溪乡,为历史上永嘉(温州古称永嘉)和瑞安之间陆上主要通道。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桐岭村,明代时属永嘉吹台乡十六都,清后期属建牙乡十七都,民国后期称永嘉第四区桐竹乡。新中国成立后称桐岭村属老竹乡,1992年开始,桐岭村归属潘桥镇(后改街道)。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古代瑞安桐溪一带的人要进入永嘉境内(温州),桐岭村是必经之地,当时从瑞安经古驿道抵桐岭村后,有温桐河直通永嘉(温州),人们就在桐岭村船埠头坐船经温桐河到达小南门河上岸,河面上船只穿梭繁忙。如今,高桐路、新桐路、福州路穿村而过连接瑞安,陆路交通来往便利。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想想多年以前在文成供职,每周经过高桐公路来往市区与文成,觉得这里特别亲切。遗憾的是我们抵达桐岭村后,既找不到船码头,也找不到古村的痕迹。唯有岭根村口的红枫见证这里的过往,诉说着曾经的沧桑。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不过可惜的是我们这个季节来,枫叶不红,如若是秋冬季节来到这里,蓝天白云映衬着红枫,一定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岭根南路的两颗红枫虽不及文成的哪些,但年代应该也比较久远。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村里盖的房子横七竖八的很没有规划,电线杆很多,电线如蜘蛛网一样横在空中,以至于找不到一处可以拍照片的地方。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我们在岭根南路找到了古道入口,开始登山。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桐岭古道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桐岭古道,又称永瑞古道,历史上是永嘉(温州)南面的重要通道,横贯集云山脉南北走向,以桐溪两侧往昔有大量桐树得名。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古道起点在瓯海潘桥街道桐岭村岭根,经桐岭背,终点为瑞安市桐溪乡桐岭村,全长约2.3公里,全程路宽1.5-2米,条石构筑。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桐岭,在城南三十五里,联瑞安界。”。这是一条包含丰富历史与征战故事的线路。历史上的桐岭,是物资交流的商道,是文书传送的驿道,是征战的要道。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桐岭位于楼平顶山和红岩山之间,东西两侧为高山所掩,地势险要,是历史上的军事要隘,是温州城外围一处军事防御的关隘,与护卫温州城的屏障。桐岭城门与珉岗的金堡,雄溪的分水城,牛山的南堡,杨府山的老杨堡,龙湾的炮台,构成了过去永嘉城的外围军事防御屏障。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历史上多次兵事都与此古道有关。宋·宣和年间方腊攻入温州,进攻瑞安是通过此岭。据《永嘉县志》记载:“元刘万奴拒南田桐山寇处;国朝康熙十四年,闹寇自飞云江过此岭至郡(乾隆志); (汤志)按咸丰十一年平阳金钱曾匪之乱亦由此岭入郡。”。明嘉靖年间倭寇两次犯温也是经过此岭,同治元年,太平军经此岭进攻瑞安县城。民国三十年,日寇也是由此岭进入侵犯温州城区。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古道始建时间已无从考究,但从事件记载与传说中,可以肯定宋朝就已经有此古道。时序更替,世事沧桑。时间已然已千年,如今这里不再有马吼声、厮杀声,有的只是寂静的古道,人们也不再依托古道从事商品交换,人情往来。古朴的古道,唯有天地为友,古枫为伴。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林子里的小鸟在吟唱着,古树上的微风拂过在和弦着。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然,一切是那么的美丽大方。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这里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古道宽而且平坦,两旁种满古枫树,骄阳如火中,这里特别清凉,炎炎夏日里,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如果是秋冬季节来这里,红枫似火!肯定是另外一种娇艳的景象。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错走高桐路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高桐路,是我们错走桐岭古道,经过的一条公路。从桐岭古道上来,两次被公路截断甚是可惜。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一般遇到公路截断我们会往高处,去寻找新的古道入口,所以第二次遇到公路的时候,我们往右走找不到古道,想想高桐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在文成任职时,每周必然要走的路,那个时候每周一五点多就从家里出发,走老的瓯海大道,从娄桥沿山边在潘桥这里上高桐路翻越桐岭背,随后经陶山马屿等地去文成,周末再沿这条路回温州。今天步行走一段去回味当年的情景,也是不错的选择。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高桐路,是瓯海郭溪高殿至瑞安桐浦的一条公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瑞安中西部地区连接瓯海的重要道路之一。虽然当时公路只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和建设,但那个时候的路面还是可以的。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如今桐岭隧道通车后,很少有车子翻山越岭走这条线了。特别是绕城西通车后,这条山路几乎废弃,一些路段可能由于塌方后只是简单维修,造成部分路段成了石子路。完全没有当年的模样。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在这条路上,我又想起了2004年在瑞安任职时发生的,一起在鹿城杀人,抛尸瑞安的案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那年的7月28日23时许,受害人王某与何某在温州市区东瓯大桥附近遭两名持刀歹徒抢劫,王某被捅死,何某被“掐死”后置于汽车后备箱,凌晨四点来钟被劫的马自达M6汽车被开至桐岭背后,连车带人被歹徒推下山崖。汽车的震动又将昏死中的何某拉回了人间,她爬到村里报警。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我是凌晨五点多接到指挥中心警情报告的,随即带侦技人员到现场,并组织专案组侦破。那个时候沿途很少有监控,后来我们还是通过各种方法,侦查发现了对象的照片,并通过发动群众获悉湖北籍的杨某与谭某有重大作案嫌疑,9月6日派侦查员在其原籍地成功抓获两犯,案件成功告破。应验那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名言。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转登太平山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太平山,原名平头寨,属瑞安陶山镇桐浦社区桐溪村,位于有小西湖之美誉的桐溪水库东边,西南麓为桐溪村,东北连桐岭背。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它因山顶道观“天庆观”而扬名。上太平山有多条古道,一年四季,山道上游客和香客络绎不绝。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山不高,但山路险要,道观外还设有山门,如在战争年代,实属易守难攻之地。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平头寨改名太平山是因为一段山寨的传说,据说,明朝时有王刚、王英兄妹在此立寨,劫富济贫,福佑平安。老百姓为纪念他们,将平头寨改称太平山。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我们几个错走高桐路的人,在一处“太平山天庆道观”的牌坊这里进去,去登太平山,我们一路前行,路的右侧有一个山头被称为“狮子山”,经过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后来登太平山的时候,在台阶上回眸倒是真的有点像。本邑人士陈时枢有《世狮吼日》诗:“桐岭峰前狮子头,雄姿威武镇千秋。面东张口迎红日,兆报年年庆丰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炎炎夏日,烈日当空,路无遮拦,又值临近中午,很多荡友不再前往。走着走着最后剩我,班长,王兄与徐秘书长四个人登上太平山。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我们走的这条是新建的在其东边,山路花岗岩砌就,外侧建有石头的护栏,比较好走。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上山的半路有一筒茯茶,旁边放了一些一次性的纸杯,走的口渴的我一下子喝了三杯,我想肯定是道观里的修道者放的,后来印证了我的猜想。就这样在炎炎的烈日下,我们大概走了二十来分钟抵达山顶“天庆道观”。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天庆观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天庆观,位于瑞安桐溪太平山。始建于宋,明、清年间扩建,公元一九八五年重修。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天庆观有多个传说版本。一种说法是,明朝时有王刚、王英兄妹在此立寨,劫富济贫,福佑平安。被官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派官兵围剿山寨,因地势险要,防守严密,数攻不下。后来,官兵改用围困,过数月,还见山寨上炊烟袅袅,于是,解围而退。后来,王英老死山寨,百姓筑庙塑四面的王英像以祀,称“四面娘娘”,保佑四方太平。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另一个说法是明·嘉靖年间,朝政腐败,温州知府何文渊的副将王刚和他的妹妹王英揭竿起义,在太平山上结寨聚义,劫富济贫,多次打败前来围剿的明政府军队。明朝皇帝无计可施,只好派员前来招安。当时王英已经英年早逝,朝廷就封她为“斗母天尊”,把他们聚义的山寨改为“天庆道观”。一个说是百姓塑的,一个说是皇帝封的。我想大体意思一样,也反应中国几千年来百姓祈求与皇恩浩荡是一致的愿望。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抵达天庆观,道观里的人见我们到来,非常热情好客,给我们倒开水,拿毛巾,从水井里面打水给我们洗脸。指点我们下山走阴凉的古道,讲述道观的历史。一打听上来的半路上茯茶果然是这里的一位老者放置的。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观前有块盘龙石,站在这里陶山与桐浦片的山水田园一览无遗。盘龙石边上是石桌石凳,供人们品茗论道。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左侧一个标有“文昌阁”的小牌坊。上书“文昌赋文名颐金榜,魁星朱笔点攞文章”。道观门台上有一楹联:“狮卧平山祥云恒集,人居仙府道法宏开。”上联“狮卧平山”指的就是狮子山,下联的“仙府”指的就是天庆观。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我们进入道观,起先一惊怎么左右是四大天王,莫非是寺庙?一打听确认这里是道观。四大天王来源于佛教,传入中国就被中化了,成了守卫天庭的神将。明朝道教徒写《封神演义》时,大笔一挥就把佛教的四大天王给归顺了。中国道教又是出了名的多神体系,天庆观里就有“斗母天尊(四面娘娘)”。道教宫观尊重明朝传统,符合一下百姓的期望,塑一塑也没什么了不起。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里面还有大罗宝殿。佛教大雄宝殿是因为佛陀释迦牟尼被称为“大雄”,道教的大罗宝殿是因为神仙住在大罗天。道教认为宇宙之间,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层为大罗天。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太平山古道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太平山古道,是桐溪村登太平山的古道,起点桐溪村,终点为天庆观。是我们四个荡友登天庆观后下山的路。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在天庆观里休息了一会后,我们觉得实在是太热了,就问老道长,是不是还要其他路可以走,因为上来的是新建的游步道,两边都是光秃秃的,这样的天气实在是太晒了。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老者问我们去哪里?我们说去桐岭村的岭根自然村,他说可以从山门的右侧下山,走一段后右拐,这条古道晒不着。随即我们就从这里下山了。只是我们走的快没有发现右拐的岔口,径直走到桐溪村罢了。但也没有枉费精力,因为我们发现了另外一条古道-太平山古道(呵呵,是我们给取得名称)。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古道块石构筑,除快到天庆观的时候连续有九个弯道比较陡以外,大部分地方比较平缓。古道基本完好,部分破损的地方被村民以水泥修复。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这条古道是有历史故事的古道,既有明朝王氏兄妹山寨的传说,又有抗日历史的记载。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这条古道是漂亮美丽的古道,古道位于有小西湖美誉的桐溪水库边上,我们从上边下来,有的路段可以看到水库的倩影,只是因为带的是手机,未能摄下其美景。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这条古道是阴凉的古道,两旁树林茂密,遮天蔽日,炎炎夏日里有一丝清凉,是夏天登山的好去处。如若走环线,可以从桐溪村这边开始登山,大约需要四十多分钟可以抵达天庆观,在道观另一侧“文昌阁”牌坊这里下,可以回到桐溪村。当然从另一侧新建的游步道下山,沿高桐路的右侧公路下山也可以走到桐溪村。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我们一直下行走着走着,路旁树林里发现不少红绸带的驴友登山标志,不知是往什么地方穿越的。快抵达山脚的时候,有两处破旧快长满青苔爬满藤蔓的房子,显示这里曾经的沧桑。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返回岭根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从天庆观下山,本来依照老者的指点,我们应该是要右转去瓯海桐岭岭根自然村的。可惜我们没有找到岔口,只得下山到山的另一边桐溪村。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桐溪村距我们停车的桐岭村只有四五公里,有车的话也就十来分钟就可以了。对此,我,王兄以为这里与市区一样,叫车比较方便,拿出手机就去寻找网约车,想不到很长时间没有回应,想想毕竟这里不是市区。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随即打听是不是有公交车,经村名指点说陶山到温州的车经过这里,但要到前面的路口乘车。随即我们四个人一起沿村里的公路往外行走。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我们的左侧是桐浦平原,这是一爿爿美丽的田园,面积很大,远远地望去远处群山迤逦,蓝天白云下田园精美,最让我们感觉到惊喜的是这里有很多的白鹭,青山碧水间,田园风光里一行行通体雪白的白鹭展翅飞翔,如果我们竖起耳朵听还能听到它们的阵阵鸣叫声,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生态风景画。如果不是这样烈日当空,这里定是最佳的田园风光欣赏处。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走了一段路后,我们并未找到公交车的站头,随即叫了一辆农村的三轮机动车回岭根。说是机动车,我们觉得更像是一辆大篷车,虽然一路颠簸,但还是开心快活,四个人挤在大篷车上。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老师傅给我们讲述太平山的来历,说我们走过的这些田园原先都是海与滩涂,后来慢慢变成平原田野的,应该是先有太平山与天庆观,后来才有桐浦平原,一方面说明天庆观的历史悠久,另一方面也说明沧海桑田。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我们在车上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此时,如有一把乐器,哼着歌曲,弹着琴弦过一会吉普赛人生活,就会显得浪漫,也会消除一个上午登山后的疲倦,就这样十来分钟我们回到了岭根。

走桐岭古道,登太平山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