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起,废除这个制度,大学生挂科将无法正常毕业!

如果要给我国的读书阶段评一个“舒服”等级,那么最舒服的一定是大学。大学不会有人逼着你考第一名,也不用担心成绩差会被家长批评,甚至连挂科了也可以顺利的毕业。

2018年起,废除这个制度,大学生挂科将无法正常毕业!

在大学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很多人把挂科当成是一种“荣耀”。他们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能不去就不去,通宵熬夜泡吧或者玩王者荣耀,期末考试时才会临时佛脚,假装热爱学习认真“预习”几天。

大学四年就这样“舒舒服服”的过,不用学习也能顺利毕业,这一切都归功于大学的“清考”制度。在大学里,如果你一门功课挂了很多次,屡次补考也没通过,到大四的时候,学校会专门组织一场考试,清理大学四年所挂的科目,这样一来那些挂科多的学生也能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清考”制度一直为频频挂科的人保驾护航,那些不认真读书的大学生们将“清考”制度视为“尚方宝剑”,丝毫不担心挂科的后果。

不过,最近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这项政策的出台,让大学生们再也不敢不重视学习了,

毕竟挂科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无法毕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本科教育中出现的理念滞后、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等问题。并强调“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要结合办学实际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要从2018级学生开始实施,持续抓四年、全程管到位。

也就是说,从这一届的大学新生开始,将不会再有“清考”制度,大学考试也别再想着蒙混过关,本科屡次挂科很可能影响顺利毕业!

比例常考考点之正反比例

事业单位统考考试中,比例思想是数学运算中的一个基础考点,特别其正反比的应用在考题中更为普遍。掌握了正反比的相关知识点,在考试过程中能帮助我们快速解题。

比例的核心思想是份数思想,我们通过份数之比来代替相关联的实际量之比,从而反映两个关联量之间的关系。如果题干中包含M=A×B的关系,且存在不变量,那我们可以通过正反比例来解相关题,一般在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中应用较多,题干中会含有时间一定、工作总量一定(或路程一定)等条件。我们通过以下例题来进行讲解:

【回顾】建筑队计划150天建好大楼,按此效率工作30天后由于购买新型设备,工作效率提高20%,则大楼可以提前( )天完工。

A.20 B.25 C.30 D.45

该问题求解的是这项工程可以提前几天完成,那么是将实际完成的工程时间和计划完成的时间进行比较,且该项工程已经开展了30天,提前完工则只能针对原计划剩余的工作总量,即150-30=120天对应的工作量。此时,未完工的工作总量为不变量,根据我们的基本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题干中包含M=A×B的关系,且存在不变量,那我们可以通过正反比例来解题,由题意得现在的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20%,可将原来工作效率设为1,则现在工作效率为1×(1+20%)=1.2,则效率之比P1:P2=1:1.2=5:6,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时间成反比关系,即原计划的工作时间和现在的工作时间之比为T1:T2=6:5,我们通过份数之比来代替计划和实际的工作时间之比,此时工作时间提前了一份,只需要找到相对应的实际量,就能解出该题,对于剩余工作量原计划需要120天完成,即对应时间T1,把120天分成了6份,每份为20天,刚好提前一份时间完工,所以该项工程可以提前20天完成,选择A选项。

【预测题—整除应用】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30个。当加工完2/3时,由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提高了10%,结果提前了4天完成任务。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A.2700 B.2860 C.3960 D.4200

已经加工完零件的2/3,剩余的1/3工作总量为不变量,且题中含有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正反比求解。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0%,工作效率之比为P1:P2=1:1.1=10:11,即工作时间之比为T1:T2=11:10,时间提前了一份,对应实际量为4天,则原计划完成工作总量的1/3需要44天,完成总量则需要44×3=132天,每天加工30个,则总零件数为30×132=3960个,选择C选项。

总结: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题干所给的信息找到它们的比例关系,找出题干中包含的M=A×B关系,以及存在的不变量,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正反比例来解相关题。然后还要找到比例份数对应的实际量,包含时间、工作效率(速度)等,从而快速进行解题。

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这一类题型中经常有比例数的出现,所谓比例就是指用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就是用份数之比来代替两个相关联的实际量之比。

例1:有甲、乙、丙三箱水果,甲箱重量与乙、丙两箱重量之比是1:5,乙箱重量与甲、丙重量之和的比是1:2,甲箱重量与乙箱重量的比是( )

A.1/6 B.1/3 C.1/2 D.1

解析:显然题目中存在比例数,那么可以用份数来代替相应量,已知甲箱重量与乙、丙两箱重量之比是1:5,则可以将甲箱重量看成1份,乙、丙两箱重量看成5份,则说明甲乙丙总重量为6份,同理乙箱重量与甲、丙重量之和的比是1:2,此时乙箱看成1份,甲丙看成2份,甲乙丙总共看成3份,再对比两个条件,可以发现若把甲乙丙总重看成6份,则乙应为2份,这样甲乙丙依次为1份、2份、3份,所以甲箱重量与乙箱重量的比是1/2,正确选项为C。

通过例题不难发现,所谓比例法解题重点是用份数来代替相应的量,用简单的份数来表示复杂的量,这样就可以分析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例2:某人有350万遗产,临终前,他给怀孕的妻子写下遗嘱:若生下来是男孩,就把遗产三分之二给儿子,妻子拿三分之一;若生下来是女孩,就把三分之一给女儿,三分之二给妻子。结果妻子生了一男一女,按遗嘱的要求,妻子可以得到多少万元?

A.90 B.100 C.120 D.150

解析:题目中已知如果是男孩,妻子得到的与孩子之比1/3:2/3=1:2

如果是女孩,妻子得到的与孩子之比2/3:1/3=2:1=1:0.5 ,结果妻子生了一男一女,按遗嘱的要求,必须要保持这个比例不变才可以,所以整理两个比例关系则有男孩:妻子:女孩=2:1:0.5=4:2:1,所以妻子可以得到全部的350x2/(4+2+1)=350x2/7=100万。正确选项为B。

以上两道例题展示了如何运用比例求解,那么我们还应该了解什么样的题目能运用到比例法,往往题目中出现了比例、分数、百分数、倍数等,这些能表示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考虑是否能应用到比例法。再如题干中出现了提高、降低、增加、减少、等这些字样,也是在提示我们要用比例法去解题。

例3:一项工程,工作效率提高四分之一,完成这项工程的时间将由原来的十小时缩短到几小时?

A.4 B.8 C.12 D.16

解析:题目中出现了提高字样,并且有分数出现,所以首先要考虑比例法,根据已知条件效率提高四分之一,可以把原来效率看成4份,提高后效率为5份,所以原来工作时间为5份,现在工作时间为4份,又由于原来10个小时,则一份代表2个小时,所以现在工作时间为4×2=8小时,正确选项为B。

在我们事业单位全国统一考试中,行测言语理解都是我们无法避开的,而在言语理解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片段阅读,对片段阅读进行主旨归纳的时候,很多同学不能很好把握文段重点,觉得这类题目主观性太强,怎么选都有理,其实不然,其实,主旨观点题目的就是让大家找到题干中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也就是文段的主题所在。而主题词就是文段主题中最重要的那个词汇,即文段重点论述的对象。通过对文段主题词的寻找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解题难度,排除一些选项甚至直接确定答案。因为主旨观点必然与主题词相关,所以正确选项肯定包含主题词。

逻辑判断从知识点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两大主体,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一)必然性推理

1、四大命题

四大命题包括了直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从考查频率来看,假言命题和多种命题的综合考查的频率较高。那么,对于这部分知识点,各位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分别有:

(1)直言命题中所有和有些、是和非互为矛盾;所有是和所有非为常见上反对关系,有些是和有些非为常见下反对关系;所有能够推出某个、某些,某个能够推出有些,是推是,非推非。

(2)联言命题的表达式A且B,其矛盾为非A或非B。联言命题中的支命题一假即全假。

(3)相容选言命题的表达式为A或B,与非A且非B互为矛盾。在相容选言命题的两个支命题中,否定一个支命题才能推出肯定的另一个支命题。

(4)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表达式为要么A要么B,与要么A且B,要么非A且非B互为矛盾。不相容选言的两个支命题,既可以否一推出肯一,也可以肯一推出否一。

(5)假言命题的表达式为A推出B,代表的是充分条件A推出必要条件B。那么,在这里就需要各位考生记得两件事:第一,推出符号永远由充分条件指向必要条件;第二,先描述什么条件就叫做什么条件假言命题。所以,当我们遇见“如果……那么、若……则、要想……必须、只要……就”这一类关联词时,就要记得它们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关联词,也就意味着前半部分先描述的是充分条件,后半部分是必要条件,就可以知道是前件推后件。而当我们遇见“只有……才、除非……否则不(非)”这一类关联词时,就要知道它们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关联词,前半部分先描述必要条件,后半部分是充分条件,即由后件推出前件。此外,当遇见真假话问题时,需要记得“A推出B”与“A且非B”互为矛盾关系。而遇到全真型的题目,就要利用到假言命题的原命题和其逆否命题等价这一推理规则,即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其他不一定。当然,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对连锁推理的学习,再把个支命题化简为表达式之后,能合则合,能连则连。

2、三段论

三段论部分需要重点掌握四种标准表现形式、文氏图法解结论型和主谓拆分法解前提型三个部分的内容。并且在解题过程中,要将表现形式和解题方法熟练融合运用。

3、朴素逻辑

朴素逻辑部分需要对元素对应问题和真假话问题进行熟练掌握,无序元素对应问题的多维度突破口查找法和列表连线法,有序元素对应问题的利用不等式法和作图排序法,真假话问题的查找矛盾法和假设法,这些知识点都需要各位考生能灵活应用。

(二)可能性推理

可能性推理的解题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关注问法,辨析题型;第二步,明确论证,确定漏洞;第三步,排除干扰,确定选项。

1、五大问法

可能性推理的问法分为削弱型、加强型、解释型、评价型、结论型。各位考生需要对每种题型的本质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并且能够结合题干的论证模型进行解题。

2、五种模型

可能性推理中,削弱和加强的题干内容,从论据和结论的论证形式来看,常见模型可分为七种情况:类比推理、枚举归纳、可行性分析、求异论证和数据比例。对于削弱和加强型题目,就需要各位考生记得解题思路的梳理:先看问法辨题型,再看结论找论据,接着分析模型和漏洞,最后排除干扰定选项。

3、五个错误

可能性推理的选项设置,在很多时候都能够帮助各位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快速排出一些干扰选项,那么,常见的五个设错类型分别是:诉诸权威、诉诸大众、诉诸无知、不当类比、偷换概念。当然,除了这五个错误,大家还需要注意无中生有和绝对表述的设错选项。因为对这些设错选项的掌握,不仅能够帮助大家快速排出干扰选项,更能提高大家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以上就是对于逻辑判断所有知识点的一个简单归纳和整理,各位考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备考中,不仅需要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梳理,还需要多做练习题。并且,每做完一套练习,一定要把所有的练习题都认认真真给自己讲解一遍,就像是大家在课堂上老师给自己讲解那样,每一题不仅要知道正确答案,更要知道所属于的题型、所运用的知识点和解题步骤。时间不多,但是也不短,各位考生一定要一步一步来,每一个脚印都走踏实,相信各位考生都会有所进步。另外,在各位考生备考期间,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