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蛋生鲜“店+柜”模式不靠谱 新农人又来交学费了?

三蛋生鲜“店+柜”模式不靠谱 新农人又来交学费了?

各位农创朋友大家好,我是板砖大余。今天有一位新农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上海的企业叫三蛋生鲜,它做了一个店加柜的模式,它一边在小区开门店,一边在周边三公里布置冷鲜柜,让用户通过网上下单,然后到冷鲜柜自取,或者到门店来提货和购买。这是三蛋生鲜一个基本模式,这个新农人问我这个模式有没有未来。

这个模式如果放在十年的长度上来看是可以的,这是我的初步判断。但如果这是一个天使轮的项目想跑出来,我认为它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不了解生鲜的新农人设计出来的模式,它最大的纰漏在于低估了生鲜供应链的难度。它的门店经营综合生鲜品类,有鱼肉禽蛋果蔬和净菜等产品。

三蛋生鲜的供应链在门店的整合就已经非常困难了,然后周边三公里冷鲜柜的配置要求产品更加的标准化,这就会更加的难。所以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在当前这个模式成功的概率非常的低。

但是这个模式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它可借鉴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以百果园举例,百果园在深圳和广州就在这么干,依托于它的门店,在周边三公里铺设冷鲜柜,并且现在做得比较成功。

百果园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因为百果园单一水果门店的供应链做得非常成熟和稳定。它的门店完全可以作为前置仓来进行打包分拣,然后把订单配送到冷鲜柜,让用户通过冷鲜柜购买。这种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方式是行得通的,主要是因为百果园的门店以及后台的供应链已经高度的标准化。

为什么三蛋生鲜做不通?因为三蛋生鲜的门店是综合品类的门店,它由后台供应链到门店的标准化这一步极有可能完不成。因为供应链这个事情不下苦工,没有资源,是绝对做不到位的,它不是一个互联网的概念。

如果门店不能作为周转的前置仓,不能够做到标准化,那门店就更没有办法去做小包装化的分拣,再配送到周边三公里的柜子。所以前置仓做不好,那么前置仓的子仓,即这些三公里以内的冷柜就更不可能做好,它会让用户的体验非常糟糕,所以不能持续。

那为什么有资本投呢?致行资本我不太了解,但是春晓资本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资本现在对于生鲜都还是一个流量思维,而不是一个供应链服务思维。他们认为有门店加上三公里内的冷鲜柜,就能够获得充足的流量,这个事情是行得通的。所以他们投了,实际上这是暴露了投资人对生鲜这个行业的盲区和不了解。

因为生鲜的核心不是流量,生鲜从来都不缺少流量。生鲜的核心是你能不能为这部分流量稳定的提供服务,保障稳定的品质,让客户的体验始终如一的稳定,这才是生鲜的核心。

所以归结为三点:第一点,作为一个新农人创业,没有很深的供应链基础的时候,三蛋生鲜这个模式成功的概率非常低;第二点,投资人也没有看懂生鲜这个行业,所以他们投了;第三点,在未来,有能力的、单一供应链的企业,能够做到供应链的标准化,做到门店的标准化,然后冷鲜柜依托作为前置仓的门店,这种模式才有可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