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券商界奧斯卡」,看各路分析師如何各顯神通

昨天金融圈的熱議事件又為以下這句話添加了新的故事:

這是一個名利場,你願意嗎?

競選“券商界奧斯卡”,看各路分析師如何各顯神通


當事人已經出來澄清,視頻拍攝的只是一個朋友間的私人飯局,與新財富拉票無關。只是不走運正值新財富評選階段,被多方造謠誤傳。

而“實名造謠、匿名互黑”可能也是新財富評選階段惡性競爭的其中一種玩法。在相關事件的微博和微信文章下,指責視頻拍攝者“不厚道”、“有心機”的人也不少。

競選“券商界奧斯卡”,看各路分析師如何各顯神通


八卦到此,就是“新財富”的評選風波。

1


號稱“券商界奧斯卡”的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每年都引得業內分析師紛紛參選。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始於2003年,由《新財富》雜誌每年進行評選。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評選每年舉行一次,大致的時間線是:7-8月參評候選人、投票人徵集;8-9月資格審核和審計;9-10月投票期;11月底舉行頒獎典禮。

今年,根據《新財富》官網數據,有來自43家券商研究機構的1500餘位分析師、銷售服務經理報名。手握投票權的基金經理,拿到候選名單時,可能能對得上臉的名字也就十來個。

對於熟悉的名字,投的是業績和服務;對於不熟悉的,可能就是看下屬研究員的推薦,或者跟票其他基金經理。

於是,跟客戶重複強調自己的業績、在不相熟的買方面前刷存在感,成了研究團隊每年8、9月份的重點工作。

為了拿到這個獎,分析師不得不放下研究不管,提前奔走“刷臉”。每年這個時候,在京滬上航線的飛機上,要抓下來幾十個券商分析師,不是難事。

行業有一句話叫“成名要趁早,拜票也得儘早”,為了保證10月份拉票得利,各大券商研究所的拜票行程越來越早,先要混個臉熟,再拉近關係,10月的拉票才不會來得太尷尬。

有券商TMT行業的研究員透露過他所在團隊的拜票強度:

有人說研究員是個腦力活,我們這段時間乾的卻是體力活,短短兩個月,要四處拜訪機構,要見的機構不下百家,跑遍券商的資管部、自營部以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險資等。


一般早上和下午各安排兩家機構路演,中午和晚上則是機構的午餐會和晚餐會,一天最多見五六家機構,每天起早貪黑,累得不行。


入選新財富的研究員會成為機構的王牌,大牌券商每年不惜花大錢拉票造勢。路演拜訪算是比較老實的拉票方式,寫詩、讓美女分析師站在顯眼位置一起拍團隊照刷群、拍視頻等花樣百出,前兩年甚至還有券商舉辦了郵輪派對、安排模特走秀討好持票買方。

幾年前,興業證券的科技行業研究團隊就拍了一個名叫《我的霸道女神》的虛構故事視頻,在網上獲得了4.8萬次的觀看量。


競選“券商界奧斯卡”,看各路分析師如何各顯神通



不過另一邊,每天一波接一波地接待研究團隊,8、9月份對於買方來說並不是狂歡季。每場路演大概30分鐘,內容多是千篇一律的業績展示、股票推薦等等。有私募高管跟記者吐槽過:

有些人根本不認識,有些人水平大家心知肚明,之前也沒給我推薦過什麼好股票,現在卻讓我給他投票,憑什麼?純粹是臨時抱佛腳。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也是忙著接待各個券商的研究員,有時都不勝其煩。


2


業內流傳著一個段子:

在A股,分析師只有三種:新財富冠軍分析師、新財富上榜分析師,和新財富未上榜分析師。


雖然評選機制和拜票風氣備受詬病,但看看今年43家機構、1500餘人次的報名參評量,就知道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在業內還是很有分量。

金融領域的評選不少,在國內,影響力最大、投票人數最多、最受本土券商認可的還是新財富評選。

每年的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堪稱投研屆的奧斯卡競逐,有人說,不想上新財富的分析師,不是好分析師。

畢竟,賣方分析師的薪水由工資、績效和年終獎組成,最大的“增長點”就是年終獎,而新財富排名能讓年終獎翻倍,上榜新財富,年薪百萬只是保底。

有金融諮詢公司做過調研,包括獎金在內,中國一般的研究分析師年薪相當於7.5萬到9萬美元;而擁有新財富排名的分析師則會拿到15萬到150萬美元的年薪。

雖然每年新財富評選花邊新聞頻出,但拉票競逐的空間大概只在後面4、5名,能上前三名的分析師,拼的都是實力。排在前面的分析師,不僅能把客戶服務好,還能準確預測經濟拐點。

最著名的新財富最佳分析師之一任澤平,就先後提出過“新5%比舊8%好”、“5000點不是夢”、 “一線房價翻一倍”、“經濟L型”、“新週期”等判斷,2015年獲得新財富最佳宏觀分析師第一名,2016年、2017年也連續獲得新財富最佳宏觀分析師第三名。

2015年經濟形勢不好,一位知乎網友寫了個很形象的段子,告訴大家能準確預測經濟走勢有多難:

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就是宏觀經濟分析師。貧僧認為2015年宏觀分析師的含金量相當高。能看到5000點的,除了熟悉經濟,還要熟悉政治。能看到5000點拐彎的,除了熟悉經濟 政治,還要熟悉哲學。能看到5000點下來如此折磨人的,除了熟悉經濟 政治 哲學,還要熟悉制度。我見過有人預測得準的。好的宏觀經濟分析師應該多智而近妖,作用相當於古代的大國師。裝逼一點的話,應該在證券公司頂樓造個天文臺,便於夜觀星相。


不僅分析師個人需要新財富鍍金,賣方研究所也需要這三個字加持,買方每年候選名單出來,就開始著手挖人。

有金融人士在雪球上寫下他經歷的國泰君安新財富評選故事。領導下軍令“今年必須新財富上榜”,研究所上下從9月份開始頻繁發了十幾篇深度報告,提出走勢預測、強調團隊成績,再推薦幾個短期會大漲的股票,最後獲得第五名,“算是能留在國泰君安了”。

研究團隊為了不得罪投票的買方,在新財富評選前的關鍵時期,會避開出具偏空的報告。一些機構重倉的公司即使出現業績下滑,研究員寧願找各種理由解釋下滑原因,也不會下降投資評級和業績預測,避免得罪持股機構。

只不過,得獎的分析師留不住。新財富冠軍分析師每次跳槽,都會引起媒體關注。

僅就十五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候選名錄,就至少有37位新財富候選人是在今年1月1日以後“另尋新枝”。


比如像任澤平,2017年11月剛拿下新財富宏觀經濟領域最佳分析師第三名,就宣佈離開方正證券,不久後就加入恆大集團,年薪1500萬。

3


分析師判斷形勢,挖掘潛力股票,拿著報告服務買方,那麼,由買方來評判誰是“最佳分析師”,確實是一個合理的邏輯。新財富每年大選,評的是分析師的“變現能力”,對於獲獎分析師而言,這個獎項本身也極具“變現能力”。

只不過,寫詩、藝術照、小視頻等等讓這個評選變得彷彿是要拼人脈、拼顏值、拼才藝。昨天熱點剛出,就有人提出,建議評選模式改為數據評價。

競選“券商界奧斯卡”,看各路分析師如何各顯神通


主辦方的回應是,今年的評選規則已出,不會改。

奔走在各家買方機構的辦公室之間,有分析師抱怨:有這個時間,還不如繼續好好寫研究報告。

但實情是,這個行業好像更愛紙醉金迷的浮躁。

天風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曾感嘆:花了一個多小時,把週五到現在微信上所有報告統計了一下,發現80%的報告只有200閱讀量,甚至不少只有幾十閱讀量。大家都應該集體思考,賣方的報告與價值,意義何在?


現在,有望競逐新財富的大機構研究團隊頻繁出差拜票,直接放棄的小機構團隊繼續灰頭土臉地碼報告。

正如一個業內人士所感慨的:

強光之下,背後必有深深的黑暗。

圖片/來源網絡

Ref: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813/180316434977.shtml

https://finance.qq.com/a/20180919/009642.ht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06759/answer/13328475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53492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