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東京開封府,西京,南京,北京是哪裡?水滸傳里北京是哪裡?

從曹操開始,連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個朝代選擇定都鄴城。鄴城成為名副其實的“六朝古都”。如果中國北方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則鄴城和長安,經常成為東西方向上,割據雙方政治軍事的重中之重。不僅西魏東魏,還有前文提到的北周北齊的對峙,都是以鄴城和長安為雙方的首都。而夾在鄴城與長安之間的洛陽,則就會不幸成為雙方交兵的戰場,進行反覆的你爭我奪。

到了隋文帝楊堅代周的時候,相州總管尉遲迥(見第一章第三節)以鄴城為基地,起兵反對楊堅,最後兵敗自殺。這件事情讓隋文帝楊堅意識到一個繁榮發達的鄴城對於長安和洛陽的地緣威脅,最後楊堅決定對鄴城進行焚燬。並且將原來鄴城的十萬人口,遷至鄴城以南十八公里的安陽。並且,將安陽重新命名為新的鄴城。新鄴城興起之後,古鄴城開始走向衰落。

古鄴城雖然已經衰落,但新的鄴城安陽地處漳河與衛河之間,從某種程度上延續了古鄴城在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而不管經濟和人口如何增減,優越的地理位置則是搬不走的。所以,在五代時期,新鄴城還依然經常成為黃河以北抵禦契丹南下的軍事橋頭堡。因此,我們在唐詩中會聽到這樣的詩句——“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杜甫.《石壕吏》)

這種情況發展到北宋時期,建都在中原四戰之地的宋太祖趙匡胤,效法當年的曹操,給北宋設立了四個都城,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府,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和北京大名府(河北大名)。黃河以北的重鎮大名,在古鄴城以東不遠。大名脫離了太行山的依靠,地處華北平原腹地的隋朝大運河畔,成為南北陸路水路交通的重要樞紐。所以,我們在《水滸傳》這本書中,才經常聽到好漢們動不動就要商量一下攻打大名府。直到北宋時期的大名府,才在政治軍事經濟的各個方面,徹底替代了古鄴城的歷史地位。

北宋東京開封府,西京,南京,北京是哪裡?水滸傳裡北京是哪裡?

這種情況又持續了兩百多年,直到元代運河改道。永濟渠被完全廢棄,新的京杭大運河沿會通河縱貫山東腹地而過。華北平原上的名城大名府才被漸漸廢棄,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京杭大運河河畔的臨清府等地。

而此時此刻的樞密使郭威,就兼任鄴城(安陽)留守,手握重兵,虎踞在黃河以北的開闊大平原上。

-----------------

備註:本文是一本書的其中一個小節,整本書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國史》。欲知前文,請關注微信號“漁夫讀歷史”的歷史發文;欲知後事,請繼續關注本微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