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道藏”


道教经典“道藏”


道藏


道教认为,道经是三清天尊为拯救宇宙众生,使用自然妙气书写的先哲圣典。道经藏于“七宝玄台”,神仙通过乩仙降笔等方式将经书传授给高道名士,再由他们传播布道于世间民众。道藏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

历代着名的道藏有:唐玄宗时期,搜访天下道经汇编的《开元道藏》;宋真宗时期,张君房主编的《大宋天宫宝藏》(《云笈七签》为其精编版);宋徽宗时期,元妙宗、王道坚主编的《万寿道藏》;金章宗时期,孙明道主编的《大金玄都宝藏》;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刻《玄都宝藏》共计七千八百卷。这些《道藏》 历经兵火和元代的焚经,早已不存。留存下来的有明朝时期,永乐至正统年间编修的《正统道藏》,万历年间编辑的《万历续道藏》。

道藏原版陆静修的《三洞经书目录》为道教经典的编纂创立了三洞、四辅、十二部的体例和原则,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四辅指太平、太玄、太清、正一,十二类为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奏表。道藏是古代的大百科全书,载有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学、历史、艺术、医学、化学、天文、地理、数学、技术各方面的丰富的内容。

1996至2004年,张继禹等百位专家学者以明代正、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编纂成了49册的《中华道藏》。


道教经典“道藏”


敦煌道藏


20世纪初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批古代经典文书抄本。其中道教遗书抄本约500余件,其抄写时期在南北朝后期至唐朝中期约200年的时间,尤其以唐高宗、武后至唐玄宗时代的抄本最多。其内容包括道家诸子、道教经典、科仪等约有100多种道书,其中约有半数抄本是《正统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经的发现,不仅弥补现存明《道藏》的却佚,而且为研究河西地区的道教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敦煌遗书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日本学者大渊忍尔1978年出版《敦煌道经目录》,该书著录敦煌道经的影印图版。1999年中国李德范先生出版了《敦煌道藏》,将敦煌出土遗书中的500余件敦煌道教文献整理汇编,集成五巨册。


道教经典“道藏”


正统道藏


道教因在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中失败,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世祖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余道经印版尽行焚毁,致使元修《玄都宝藏》经板也付之一炬,损失惨重。因此道藏亟待重修。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中,成祖朱棣崇道,因敕第43代天师张宇初纂校道藏。英宗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乃诏京师道教事邵以正督校大藏经典,“于是重加订正,增所未备”。参与修纂者有道士喻道纯、汤希文等。正统十年全藏刊竣。共480函,5305卷。以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正统道藏》收书的数量大,内容也很庞杂,遍涉道教的教义教理、戒律清规、符箓章奏、斋醮科仪、修炼摄养、灵图象数、名山宫观、神仙谱籍、道士传记等方面。除道教经籍外,还收入一部分医书药方、诸子著作。包含不少中国古代宗教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医药学、化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的重要史料。它与后来增补的《万历续道藏》习惯上略称《道藏》,是现存研究道教不可或缺的资料。


道教经典“道藏”


万历续道藏


《万历续道藏》是《正统道藏》的续集。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编成的《正统道藏》,因搜访未周,缺漏甚多。加以该藏编成后的一二百年间,又有新的道书问世。故至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明神宗教第50代天师张国祥刊“续道藏”,仍以千字文为函目,自杜字至缨字,得32函,180卷。称《万历续道藏》,是为《正统道藏》的续集。正、续《道藏》合计512函,5485卷,121589页,皆刊于内府,而板藏于京师灵佑宫,入清代以后移于大光明殿。

《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自万历合印后,习惯上或简称《道藏》。明刘若愚《明朝史官》云:“道经一藏,五百十二函。”


道教经典“道藏”


道藏辑要

清康熙年间长州进士彭定求编成《道藏辑要》28集,即有《道藏》未收入之晚出道书100种,280卷,后绝板。清嘉庆年间,待郎蒋元庭在京编集并刻板印刷。收入道书173种,皆取自明《正统道藏》,是为《道藏》要集选刊。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成都二仙庵主持阎永和、新津彭翰然发起重刻,井研贺龙骧参与校订,并增刻了《道藏辑要续编》。现在行本即为二仙庵版本,该书共245册,所收道书已增至287种,其中新增道书114种,皆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全书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字板是用梨木双面雕刻而成,共一万四千多块,1957年搬往青羊宫保存至今,为当今道教经籍中唯一存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后,青羊宫便印刷线装对外供应,1986年巴蜀书社又重印出版。


道教经典“道藏”


传承传统,弘扬道教文化


《道藏》是修道之士了解祖师们传道的方法与斋醮科仪等规范的依靠,我们无法离开这样全面又丰富的道的载体来了解道,来丰富自身,来承传道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虽然《道藏》如此重要,里面所涉及的许多值得研究的自然科学、神秘现象、长生功法、医药技术等内容,我们教内去了解和阅读它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什么? 芽我想原因有三点:其一,一些个小的宫观或个人无能力存储那样丰富的经书典籍,即便具备条件,对于文化水平一般的修真之士而言,却又不具备阅读领会和理解发挥的能力,他们所知道的道教科仪等道教基础知识,只能靠师徒之间的口授心传、道听途说,以及零散道教书籍的碎片来获得;其二,对于大的宫观存储《道藏》并没有什么困难,但大多宫观有能力阅藏的修真之士又多忙于应酬;其三,《道藏》的神秘性和修真之士对它的无比崇敬,使一般修行者接触不到。

如此以来能够更多领略道教精华的修真之士就少之又少,能从经书中同古代的高道祖师对话的更不多见,这样的“闭塞”是道教的一大损失,是长期以来道教不能同个别宗教相提并论和不善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弊病之所在。《道藏》丰富的存储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有识之士的特别关注与青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