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爱!

还有三天就是父亲节了,网上各类祝福的文章已经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端午节连在一起的缘故,今年父亲节,格外的引人注目。

父亲节,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爱!

很感激这个舶来的洋节日,让一向羞于对父母说爱的国人有了一个大方说爱的理由。

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但我们的节日除了纪念和崇拜、孝道和团圆以外,几乎没有鼓励说爱的节日。

这也能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崇尚群体性的伦理道德,“家、国、天下”的儒家思想体系也更强调塑造个体的民族气节、忠孝仁义和国家精神。

而相对于个人的“自由意志”精神是基本禁锢或者不提倡的,比如“爱”,爱就是最基本的自由意志!

父亲节,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爱!

所以我们大部分80年以前的人,都很羞于对父母说出爱。

但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孝顺”,“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核心,并且从国家到民间都一直被传扬和歌颂,因此,在我们的家庭伦理中,“孝”就以国家民族意志完全替代了个人自由意志的爱,成为父母和儿女之间单向遵守的道德标准。

但真实的情境却很让人遗憾,在我们这个最讲孝道的国家里,很多民众对于父母却并不够孝顺。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遗弃、恶待老人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地方遗弃老人竟成当地习俗。

父亲节,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爱!

为什么一个天天把孝道挂在嘴上的民族,却有如此多的民众会反其道而行?这不得不让人警醒,我们的“孝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当“孝”变成了维护父母权利的道德准则时,恰恰忽略了爱才是孝顺的基础,因为孝只是对子女单方的要求,而爱,才是父母和子女都需要付出和培养的情感!

缺少了爱的孝顺,就像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注定是会枯竭的。

父亲节,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爱!


还记得去年的父亲节,一大早女儿就出门和同学聚会去了,下午回家一开门说冲我说“父亲节快乐”,然后略带愧疚的解释,因为外面下雨了,因为想早点回家,所以没来得及去买礼物...

我笑着说,因为没有负担,所以就不上心。

不要误会,我其实没有任何要责怪她的意思,更没有因此而不开心,因为这正是我想要的——没有负担。

父亲节,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爱!

因为她知道我爱她,也知道我明白她很爱我,她对这份爱有把握,因此不会因为要给我买礼物而心生负担,也不会因为需要刻意的祝福而心生负担,她知道,重要的不是礼物,而是爱。

和女儿相处十几年,我几乎从没对她有过关于孝顺的教育,孝顺如果不是源于内心完全的爱,就会沦为形式上的敷衍或者做给旁人看的标榜,亲人之间,靠道德维系亲情,其实很可悲...

爱是彼此付出,父母和儿女也是这样,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完全的爱,没有和父母建立起亲密关系,那么他们长大后就很难用爱回报。

孝与不孝,其实就是爱与不爱。

父亲节,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爱!

很欣慰,女儿的这种对爱没有负担,因为安全,所以任性。

我不愿意有天她在外面受了委屈,宁愿自己悄悄扛着也不愿对我诉说;

也不愿意她在某天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她的朋友、同学而不是我;

更不愿意当她长大独立后,在某个城市有她自己的生活,当她跨越千山万水回来看我时,是因为道德责任,而不是因为爱...

父亲节,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爱!

是的,我不愿意让孝顺成为我和女儿之间的连结动力,我只想她一直可以这么单纯的爱着我,就好。

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爱,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空谈责任和义务,唯有爱,是永不止息。

原创申明:本文系“老唐说心理”原创文章,头条首发,如有侵权,将追诉相关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老唐说心理,专注情绪和情感带来的各类问题,坚持原创文章,坚持做有深度的头条号,真诚期待和朋友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谢谢阅读,谢谢您的点赞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