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只当了几十天皇帝为什么有很多民间袁大头?袁大头官方使用了多久?

女神刘涛的粉丝


在103年前的今天,1915年8月1日,“袁大头”成为法定国币。这可谓是袁大头(袁世凯)本人做的唯一好事了。听萨沙说一说吧。

萨沙家里有几块袁大头银币,是外公的遗物。

说起来,袁大头可不简单,对中国的经济有着深刻意义。

满清的腐败和落后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一就是币制。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吧。里面有一个章节:晴雯病了,宝玉请医生看病,要给医生一些礼金。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戥子(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

当年就是这样,用钱很麻烦。

满清大体是小额花费用铜钱,大额花费用银两。

铜钱好说,关键在于银两使用很不方便。

满清末年做过统计,各地包括省和县使用的银两共有高达103种之多,含银量各不相同,异地很难通用,需要复杂的换算。

更夸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银行调查全国的“两”,发现也有170种之多,度量单位也不统一。

这种五花八门的银两、银锭,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商人做生意,懂得行情还是其次的,关键要懂得各地银两的兑换。

不然,很可能商人赚钱白赚,最后都便宜了钱庄。

对于币制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现实,早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33年,林则徐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林则徐曾经建议朝廷学习西洋的银元。

遗憾的是,满清朝廷昏庸无能,说什么“银两用了几千年,万万不能坏了祖宗的规矩”拒绝改革。

商品经济第一就要求货币,于是自然需要一些东西来填补空白。

于是,西洋的银元就这样大量进入中国。

最有名的可谓是鹰洋(墨西哥银圆)、西班牙本洋、英国站洋。

这些银元的优势是,含银量是统一的,重量统一。以英国站洋为例,含银量一般是在89到90%,重量 26.5到27克,非常精确。

采用银元和铜币挂钩的方法,使得交易非常容易。老百姓再也不需要反复称重甚至切割银两,更不需要换算银两的成色了。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黄河以南各省基本都用外国银圆作为商业货币,北方沿海省份也大多如此。

因为外国银元紧俏,洋人乘机增加百分二三十的利润,导致银元价格暴涨。

这样搞来搞去,满清政府终于坐不住了,在1889年有四大名臣的张之洞出面,铸造了所谓光绪元宝,龙洋。

龙洋大体是按照洋人银元标准铸造的,堪称山寨版。

看看,就区区一块银元,竟然拖了56年才能决定改革,满清怎么能不垮台呢。

遗憾的是,满清又没有相关经验,竟然随意允许各地铸造龙洋。

于是,各省官吏为了捞钱,肆意更改铸造标准,造出了各式各样的龙洋,也捞了巨额的好处。

如广东的龙洋含银为6钱6分,而东北的龙洋则只有5钱9分,差距大的惊人。

于是,龙洋造出来以后,币值还是混乱,各省纷纷拒绝别省的龙洋流入,防止本省货币市场混乱。

直到满清灭亡,这种货币混乱的情况并没有改善。

晚晴末年,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更是大肆发行形同废纸的纸币,导致金融市场更为混乱不堪。

袁世凯上台以后,就货币方面倒是做了好事。

他铸造了袁大头,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壹圆银币”

袁大头其实和龙洋没什么不同,区别是吸收了龙洋发行的缺点。

袁世凯强行要求必须统一袁大头的重量、成色。

袁大头的重量是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材质是银占89%。1枚银元的重量是7钱2分,和洋鬼子的鹰洋一模一样。

这个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所有铸币厂包括:天津造币厂、南京、广东、武昌等也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制造。

就是因为袁大头的标准统一,很快取代乱七八糟的龙洋和外国银元,成为了中国的主要货币。

袁世凯本人1916年就死了,而袁大头却一直铸造到1953年,一共造了高达7.5亿枚。

民国北洋军阀时期,民间只信任袁大头,因为它最可靠。

著名话剧《茶馆》中,大兵来敲诈,开口就是要袁大头,不要钞票。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成功,进行币制改革,使用法币淘汰了袁大头。随着战争的爆发,法币迅速贬值,袁大头又私下成为民间的主要货币,毕竟它很可靠,不会随便贬值。

到了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垮台之前,又几乎只用黄金和银元了,因为纸币已经被老百姓拒收了。

有意思的是,红军和解放军,都曾经铸造过自己的袁大头。

30年代,中央苏区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便都建国了,自然要有自己的货币。

当时中央造币厂,山寨了袁大头的样式,铸造了红军袁大头,也叫作红洋。红洋的样式和袁大头完全一样,只是制造粗糙一些。唯一的不同,就是部分红洋打上了“苏维埃”的字样,这主要是防止苏区有人走私银元出境。

搞笑的是,国民政府非常讨厌这种红洋,一旦缴获立即回炉重新铸造,所以流传到今天的红洋很少。

30年代如此,20年后还是这样。

1951年,解放军也曾铸造了大批袁大头。原因也不复杂,当时人民币正在改革,地方政权还在建设中。而云南、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当地老百姓根本不相信纸币,认为这都是废纸,是军队变相的抢劫。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又重新铸造了大量的袁大头,用于这些特殊地区。

这批袁大头铸造时间从51年到53年,而西藏地区直到60年代初,部分边缘荒凉地区竟然还在使用这种袁大头。

袁大头和你发明的袁大头,终于也算为中国人做了件好事。

你要一直这样为老百姓做好事,人民怎么会反对你呢?


萨沙


袁世凯虽然说只当了不到一百天的皇帝,可是袁大头在当时的历史上是铸造了不少的,从民国三年开始铸造,根据记载一直到1929年还在铸造袁大头。仅一元的袁大头就铸造了近八万个,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曾制造过袁大头,袁世凯当皇帝的时间不久,可是袁大头的铸造量却是很大的,当然这可不是因为袁世凯多么的厉害。

在当时民国推出了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作为中华民国的货币,在民国时期的各种银元当中,袁大头是其中含银量较高的,在当时的历史中,由于国内的白银一直不停的外流,国内发行的货币也是杂乱不堪,这就导致了国民政府后来推行法币改革,在当时已经禁止银元流通,目的就是将白银收为国有,可是后来在战争时期,法币却一直贬值,直到崩溃,后来发行金元券的时候更加夸张一个月的时间就一文不值,所以百姓是拒绝使用的。

在看看袁大头,由于该银元成色好,分量足,而且还都是统一的规格,自从铸造出来就深受百姓的喜欢,而且是社会各界都在使用,袁世凯倒台之后人们也是继续在用,当然和袁世凯已经没有关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钱好用,比较坚挺。

说白了就是国民政府自己无能,导致了后来发行的货币百姓不使用,而袁大头又比较坚挺,所以人们才会一直使用,民国三十五年的时候,官方宣布停止流通袁大头,而实际上民间对袁大头是非常喜爱的,所以人们一直在使用,五零年的时候,还专门铸造了一批三角袁大头,运往西藏作为流通货币。

值得一提的是,袁大头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的银元,而且流通的时间很长,他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目前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袁世凯倒台的一个原因就是,花费大量国库的存银去制造袁大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袁大头”,又称“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指的是民国发行的,正面采用袁世凯侧面像,背面刻有嘉禾图样的银币。


清末,国内充斥着各种金融货币,交易市场极为紊乱。这其中,既有随着西方侵略而进入国境的外国货币,也有由于清廷的衰败,各省为增强自身财力擅自发行的各式货币。据统计,当时国内市场上流通的中外货币达百种以上,各有各的流通范围,规格不一,折算繁琐,混乱不堪。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正式提出要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宣布着手整顿币制。


1912年,袁世凯窃夺大总统的宝座。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对币制改革一事也极为上心。究其原因,大概一来有孙中山”创议钱币革命“的通电;二来要重点解决北洋政府的军费问题,巩固统治;三来他的小算盘也打得噼啪响——趁机把自己的头像铸于币面,以此提升政治地位。


民国三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确立”袁大头“为中华民国货币的地位。这种新式货币,形制划一,重量、成色与法定重量均不逾3‰,发行后迅速被老百姓所认可。1917 年,官方又规定以“袁大头”为税收本位币,更加巩固了“袁大头”的第一主币地位。


“袁大头”的铸造量很大。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 , 就达379819210元;有资料显示仅壹元面额的 “袁大头“ 就铸造了75000万枚。

民国三年的 “袁大头” 至少到1929年还在铸造。而在军阀混战时期,还有各地军阀私铸的”袁大头“,通常质量良莠不齐。最晚的是“O”版三角圆“袁大头”银元,是1951年期间由新中国政府铸造,仅在云南、西藏等边陲少数民族地区流通,属于过渡时期的货币。另外目前货币收藏市场上的”袁大头“,也有大量是伪造的。可以说,”袁大头“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生猛历史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的领袖。他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政治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他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于1915年12月12日,建立了中华帝国,当上了皇帝。但是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和多方势力的讨伐。1916年3月22日称帝几十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

袁世凯只当了几十天皇帝,为什么有很多民间的袁大头呢?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的货币之一,它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来说,应该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1、当时铸币、纸币规格不一,流通混乱,需要形制划一的货币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货币制度经历了很长一段的混乱时期。国内充斥着各种金融货币,铸币和纸币规格不一,交易市场极为混乱。

这期间有随着西方侵略而进入国境的外国货币,也有由于清廷的衰败,各省为增强自身财力擅自发行的各式货币。这些货币都各有各的流通范围,流通混乱,规格不一,折算起来非常的麻烦,也造成了民众积怨。

当时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时,也正式提出了要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宣布着手整顿币制。

在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在币制改革上也是比较上心。因为有当时孙中山的提议,而且同时他也想借助货币改制来解决军费的问题,所以便决定铸发国币。

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就把他的头像铸于货币面上,“袁大头”就由此而来了。

2、图案新颖、有明确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识别,所以快被老百姓所接受

1914年2月,袁世凯颁布《国币条约》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规定钱币的铸造发行权归民国政府所有,原先的各个官局所铸造发行的1元银元,由民国政府兑换并改铸。在一定的时期内,承认它们的价值等同于国币1元的价值。

国币中的主币是1元银元,它的重量是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材质是银占89%,铜占10%,锡占1%,一枚成品银元的重量是7钱2分。

同时规定的国币种类有银币4种,壹圆、中圆、贰角、壹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

这些货币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当时的换算关系与现在是一样的,一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

袁大头壹圆银元币型规整,图案新颖,有明确的重量和成色,非常容易识别,而且也很容易换算。所以,袁大头银元很快地被老百姓接受,并很快地在全国的范围内流通。

因为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的规定,很快地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接受。它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

袁大头官方使用了多久?

袁大头由于成色好,分量足,而且还都是统一的规格,所以自从铸造出来后就深受百姓的喜欢。

袁世凯倒台之后,人们也是继续在用袁大头。当然这时已经跟袁世凯没有什么关系了,主要是由于这个钱好用,而且也比较坚挺。

袁大头是民国三年发行的,一直到民国三十五年的时候,官方宣布停止流通袁大头。但实际上民间对袁大头是非常喜爱的,到五十年代时,还专门铸造了一批三角袁大头,仅在云南、西藏等边陲少数民族地区流通,也算是过渡时期的货币。

“袁大头”现在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值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的通行促进了银元的统一,同时也为“废两改元”做了准备条件。所以它还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不管是在历史记忆里面,还是影视剧中,我们都会经常看到袁大头(即通俗意义上的大洋),为什么整个民国时期大家都喜欢用袁大头,按道理这样一种印有已经被否定的政治人物头像的货币早应该被淘汰了,但实际上不管什么时候袁大头都是坚挺的,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良心银元:

首先,在民国各种形式的银元当中,袁大头是其中含银量比较多的一种,按照1914年公布的《国币条例》以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国币种类共有银币4种,镍币一种,国币以一元银币为主币,以镍币为辅币,其中作为主币的一元银币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以银九铜一掺入其中混合制成,铸造后的总重量为七钱二分。《国币条例》颁布后,在天津、广东、南京、武汉的造币厂纷纷开始铸造袁大头银元。因为袁大头银元成色好,分量足,并且有统一的规制,一改清朝末年铜元制度混乱的局面,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只要钱好用,上面印着谁实际上无所谓。

因为铸造银元花费了大量的国库存银,因此袁世凯政府的财政状况受到了很大影响,更有说法认为这也是袁世凯政府后来倒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法替代:

北京政府结束以后,南京国民政府自然不会再以袁大头银元作为国币,因此开始铸造印有孙中山头像和蒋介石头像的银元,但是因为铸造发行量远远不及袁大头,所以并没有取得与袁大头一样的地位,民间仍然继续使用袁大头,官方在许多时候也用(比如发军饷的时候)

这种状况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依然持续了两三年,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家还没有建立对人民币的充分信任,因此袁大头仍然在使用,但是经过新政府的整顿之后,袁大头作为一种交易货币,最终走向历史。


青年史学家


当年袁世凯出于私心将自己的大头照印在新货币上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这被人戏成为袁大头的银元竟然比自己还要坚挺。后人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我又不是人民币,让什么人都爱我”,但是袁大头通过这种方式,的确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袁世凯采取种种欺骗手段,在老百姓面前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总统变皇帝”的戏法。不过黄粱一梦83天,连个登基仪式都没享受一下就宣布取消了帝制,带着一腔遗憾归天去了,倒是袁大头不声不响地承载着他的皇帝梦。

时间倒回到1912年,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首先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流通钱币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北洋政府来说,铸造钱币或者印刷纸币所要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国内百姓手上流通的货币林林总总有百种以上,主要是有很多洋币在其中插科打诨。这种情况之下,老百姓买东西就十分费事,左右换算,太过繁琐。

彼时的北洋政府还想借助铸造钱币解决军费的问题,于是袁大头就这样被制造了出来。袁世凯在生前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1914年他颁布了国币条例,定下了国币的种类,主要是以壹元银币作为主币。当时社会动荡,人们对于这种银币格外欢迎。在1914年袁大头正式与大家见面之后,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之内,天津造币厂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0万枚。

袁大头之所以在当时被百姓们接受成为主流货币,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成色和分量都非常稳定,最纯的含银量可以达到90%。无论袁世凯本人的皇帝命运如何,袁大头还是继续保留了下来,记载之中一直到1929年依旧在制造。甚至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也制造过袁大头。袁大头成为了当时百姓最为信任的货币,社会各界都在使用。国民政府也曾经想要推行法币改革,将白银收为国有,想要禁止银元的流通。但是在战争时期,法币一路贬值,一天比一天不值钱,在老百姓心中,这种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就能变成废纸的法币,他们一般都不会接受。比如在1948年发行的银圆券和金圆券,名字听起来挺坚挺的,没到两个月就开始贬值了。在民国甚至出现过面额壹佰万元的金圆券,可能这堆纸币可能连个印刷成本价都捞不回来。

袁大头是中国近代史的典型货币代表,对于现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也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的功能。袁大头的存世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分布来说比较分散。其实在民间很多家庭都会有一两个袁大头,最近也宣传得不错,家家都能当个宝贝。加上金银这种贵金属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家里面不缺这几百块钱,不会随意拿出来换钱用。个人觉得吧,现在袁大头价格如此之高也是因为市面上流通比较少,都是以前币商囤的货,不过它毕竟是贵金属,玩玩儿可以,太认真去炒作就坑人了。


木剑温不胜


1912年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统治从此破灭,中国走向民国。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便是曾经清朝北洋大臣袁世凯,至于他能够当大总统,无非是仗着掌控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北洋军。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依旧不满足,他不顾全国形势还是称帝了。最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袁世凯不得已在称帝几十天后又恢复民国。

虽然袁世凯受尽唾骂,但是他还是做了许多值得称赞的事,例如袁世凯发布货币。袁世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将自己头像印在了货币之上,因此这种货币又被人形象的称为袁大头。



袁大头对于中国经济影响巨大,民国三年开始发布货币袁大头,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停止铸造袁大头。并且在停止铸造袁大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西部的许多地区依旧使用袁大头,因为他们认为袁大头保值。


袁大头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到民众欢迎,是因为袁大头规格统一。袁世凯在发布此货币之初,就规定全国各地的铸造厂务必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一枚袁大头,重量七钱二分,材质为银、铜、锡,分别占袁大头总量的89%、10%、1%,十分的精准。


麦地传奇


原因其实很简单,总结起来一句话,银子是硬通货。

首先在这之前,国家发布的货币是黄金,白银,还有铜钱,由于清政府倒台,他之前发布的那些铜钱全部失去了作用,这些钱失去政府管控了,有的人印假币也有的人不拿他当回事儿,这种货币自然而然就被淘汰掉,铜这个东西现在来说是工业生产原料,也可以算得上是硬通货之一,但是在这之前,铜还真的没啥用,长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讲,铜这个玩意儿还真不如铁。

想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到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粮食。粮食有的时候确实可以作为一种另类的支付手段,但是粮食的价格是一直波动的,有的时候粮食可能价格一天之内变动三次,这样的话,那粮食支付你都分不清楚你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就这样整个中国当时市场上来讲,能够形成有效的支付手段的物体就是银子,黄金,但是黄金毕竟是少数啊,产量太少了,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支付手段,在这个时候!中国跟国外进行贸易或者是赔款的时候都是支付的银子。

但是我们要说啊,那个时候。支付银两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一般来讲,大家出去都是支付铜钱,但是清政府倒台了,铜钱失去的效益,这个时候就要支付银子,古代的银子并没有提前的说好到底有多重,一个商贾跑到人家饭店里面去吃饭,然后老板要他付钱的时候,她拿出一块儿银子,大小不定,(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然后老板忽视带和的拿了一把大剪子剪下一小块儿银子,然后不停的称重量,确定完重量以后,再把剩余的银子还给商贾,减下来那些银子叫做散碎银子,这些银子你可以拿去用,但是通常来讲,老板的选择都是等到每年年末或者年尾的时候将这些银子在重新送到熔铸厂熔铸成一个统一的模子。

用银子支付虽然在当时来讲是一种手段,但是贼麻烦,这个时候,新成立的国民政府是袁世凯当政。袁世凯一看这是个问题!我得想办法解决,而且我解决的时候我得想一点好处,然后,袁世凯就想到了银币,银币这个东西之前中国跟西方做交易的时候,就已经大量存在了,而且中国古代还是收这种银币的,因为这也是银子,也是可以在中国古代进行流通的,然后袁世凯就把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全部统一收归起来,铸造成了这种袁大头,还有一种是孙中山为头像的孙小头。

袁大头的出现,稍微缓解了市场上面混乱的情况,一直到建国初期,袁大头都是市面上面的硬通货,这是为什么?

原因在于即便是政府倒台了!银币本身所蕴含的银子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像国民党发布的那种假币一样,没了国民党政府的信用这些假币就成了废纸一张,久而久之,这种袁大头逐渐成为了大家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方式,货币的价格或许一天一个样,比如说蒋介石发布的金元卷,抗战初期100元的金元券可以买到两头牛,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末期,一亿都买不到一盒火柴!比起金圆券的价值不定。银元本身价值是固定的,到后来,银元并不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简单的以物换物,这些银子就是一种物品,我交换你手里的东西,而且白银这个东西产量是一定的,市场上面不会平白无故多甩一大堆的白银,所以也能够保证银元的价值一直存在。

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了银元作为硬通货的存在。


漩涡鸣人yy


整个民国时代,袁大头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

从1914年开始袁世凯主导的北洋政府开始发行袁大头开始,袁大头便一直是最为坚挺的流通货币,铸造量高达7.5亿枚,直到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才宣布袁大头停止流通。

但即便如此,袁大头依旧是民间最受欢迎的货币,以至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于1951年2月铸造了一批袁大头运往云南和西藏等边陲地区用来稳定当地的经济。



袁大头之所以能如此坚挺,在民间流通度极高,原因有二。

原因一:袁世凯有足够强大的实力

美元之所以作为世界通用货币,与美国的强大实力是密不可分的。

同样的道理,袁大头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是因为袁世凯有这个实力。

都说袁世凯窃取了孙中山胜利的果实,其实不然,袁世凯当时的北洋新军实力足以傲视全国,袁世凯才是促使清帝退位最关键的人物。所以袁世凯在1912年接替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的正式总统是必然的事情。


成为大总统之后,袁世凯开始着手整治货币,于民国三年发了袁大头(袁大头的发行早于袁世凯称帝,跟袁世凯称帝也没有必然的关系)。

作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和最有实力的大军阀,袁世凯推行的银本位制度被执行,发行的银元很快在全国流通。袁世凯死后,民国政府政府依旧掌控在北洋军阀手中,这些北洋军阀都是袁世凯的部属出身,袁大头自然也是得以流通。



原因二:袁大头是良心货币,含银量接近90%

光有实力还不足以袁大头成为最坚挺货币,这个货币还得保值才行。

乱世之中,纸币了就不那么保险,说不值钱就不值钱,具体可以看一下蒋介石发行的金圆券,市民出去买东西都得提着一袋子钱才行。


但是是袁大头不一样啊,袁大头是银元,而且成色非常高,一元的袁大头成色达到了89%。

银是贵重金属,具有较高保值能力。哪怕是在乱世中,银子不会随便贬值。

正是因为袁大头成色之高,所以民间对袁大头的认可度才这么高,不管你怎么打仗,银子始终是值钱的!



现如今,袁大头绝大分都被政府回收融化了,市面上剩余的袁大头也不再具有货币功能,转而变成了收藏品!


小镇月明


官方使用了多久不清楚。反正六七十年代,有一回家里断粮,母亲拿了几个泛黄的袁大头和人换的全国粮票,救了全家的命。

后来八十年代,母亲又拿的袁大头找银匠打的一对手镯子,当财礼,给我哥结婚的。

等轮到我时,就剩下两个木碗,上面有奇怪的花纹和看不懂的文字!😂还不让卖!说是传家宝!我去哪儿都带着!哥姐们不敢要,说是父母留给我的!那袁大头咋没给我留几个?😂


这就是那两木碗!都有木头盖子,盖子也是两个碗!在另一个地方放着,没法拍照。其中的一个碗底,有一个"诠”字,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