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的真实身份!和你想的不一样

《红楼梦》的研究者中,有一派崇尚“索引”。凡是书中只言片语,无不引出一大篇推论,尤喜从历史中寻找蛛丝马迹,在作品里一一对应。比如一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就有人分析:爬灰在书里是写了的,养小叔子并无下落。既然书里没有下落,那一定是在影射现实。于是得出结论,曹雪芹借书喻人,在骂清初的孝庄太后和多尔衮。

贾敬的真实身份!和你想的不一样

甚至有人反过来,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呢?一定有的,因为《红楼梦》里就写了“养小叔子”。《红楼梦》笔无虚下,书中没写养小叔子的事,一定是历史上有了。如此逻辑,引人喷饭。

索引派(或者某些不承认自己是索引派的研究者)分析认为,贾敬不是贾敬,是“嘉靖”,隐身明朝的嘉靖皇帝。理由还很充分:嘉靖不是也一心炼丹、追求长生不老吗?(他们好像忘了,贾敬追求的是“飞升”成仙,不是长生不老)嘉靖不是也纠结了众多道士、长期与道士作伴、不肯回家、也不理朝政吗?(他们似乎不知道,嘉靖只是不上朝,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把政务改在内廷来处理,并且现代考古证明,嘉靖不上朝是因为有腿病,不良于行)再加上“贾敬”谐音“嘉靖”,简直是天造地设,用《围城》里的话说,就是“这结论有深刻的心理根据,合严密的逻辑推理,可以背后批上Q.E.D(论证完毕)的”。

贾敬的真实身份!和你想的不一样

但是,写作动机呢?以曹雪芹的惜墨如金、无一字无来历,会花大力气,去影射一个前朝的、名声并不太好的、与自己毫无关系、隔了百多年的死皇帝吗?

于是研究者(真想给这样的研究者加个引号)又说了:第六十三回下人禀报“老爷宾天了!”“宾天”一词是帝王专用语,如果贾敬不是皇帝,怎么会用到这个词语呢?

贾敬的真实身份!和你想的不一样

这种观点似是而非,流传甚广。甚至有读者用这观点来留言批驳我:“贾敬是皇帝!‘宾天’是皇帝专用语!你连这都不知道,还在这里发文章呢!”骂得我欲哭无泪。

随便上百度查一下,“宾天”一词,“表示帝王死亡的委婉的代称,亦泛指尊者之死。 ”在这里,家人上报贾敬之死,用的就是“泛指尊者之死”的用法。

其实只要有脑子,别光用脚后跟想问题,就不难明白:即使是影射嘉靖,作品毕竟没有写明贾敬是皇帝,他只是一个把世袭爵位让给儿子、自己修道求仙的普通人,以至于贾蓉开履历,写到祖父时竟无官爵可写,只用用“乙卯科进士贾敬”来搪塞。

贾敬的真实身份!和你想的不一样

如果“宾天”真是帝王专用,作者把这个词用在作品中一个普通人身上,会引起什么后果?别忘了《红楼梦》成书,是著名的康乾盛世,那可是中国文字狱最盛的时代。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认为是讥讽朝廷,诗人因此招致杀身之祸。如果僭越地把帝王专用语放在普通人身上,曹雪芹难道是不想活了?

自古以来,皇家专用的词语和器物、甚至颜色,就有历史的尚革和变迁。比如我们都知道黄色是皇家专用,一般人不可以穿着的。但有几个人知道,在秦朝是服饰尚黑,皇帝的正服全是黑颜色。到了汉朝,改为尚黄,以后一直保留下来。

再比如,“朕”这个词语,在封建社会很长时间一直是皇帝的自称,别人要敢自称为“朕”是要掉脑袋的。但是在先秦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屈原的《离骚》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是天帝高阳氏的后裔,我已经去世的父亲名字叫伯庸”。

贾敬的真实身份!和你想的不一样

在这句话里,还有一个词“皇考”,指已经去世的父亲,后世称为“先考”。而“皇考”这个词,在后来也成为皇家专用,是皇帝称先皇,并且先现两位皇帝,一定要是父子关系,兄终弟极是不能称“皇考”的。要是屈原生活在康乾年间,就凭一篇《楚辞》就犯了两次讳,够砍两回头的了!

所以说,“宾天”一词,即使曾经与皇帝有关,在《红楼梦》成书的年代,也早已成为普通的尊者之死。因为曹雪芹那样善于锤炼语言,肯定不会犯忌地使用“帝王专用”词。至于贾敬这个人物形象,是否从嘉靖那里获得部分灵感,我不敢断定。我敢断定的是,如果把贾敬直接看成“嘉靖”,那一定是不是用脑子思考,多半是用脚后跟想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