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國師張藝謀的新作《影》在威尼斯影展和北美影展上佔盡風頭,引得無數外媒爭相報道。
看慣了張導濃彩重墨風格的觀眾們,在看了《影》以後,紛紛讚歎:那個在《長城》中敗走滑鐵盧的張導,終於又奇蹟般的站起來了。當年那個橫掃國際影壇拿獎無數的張導又回來了。而且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逆轉之勢,捲土重來。
攝影出身的張導,對影片的色彩和構圖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很多導演不敢滿屏使用的色系,他卻用的得心應手。比如紅色和黃色。
在中國傳統的美學中,紅與黃是主色調,並且都有著特殊的寓意。
紅色象徵喜慶、熱烈,奔放,激情、驅邪等情感色彩,在五星學說裡象徵“火”,而黃一般代表著尊貴、燦爛、富有、輝煌的意思,在古時候是皇家專用色,象徵五行中的“土”。
在我們古代的審美中,是很喜歡這兩種色彩的搭配的,有“紅配黃,喜煞娘”之說。這兩種色彩搭配在一起往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張導在自己的影像世界裡,把這兩種色彩都用到了極致。
無論是早期的《紅高粱》還是在他開始商業化電影的轉型之作《英雄》中,他都把自己對“紅色”這一色彩的喜歡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他又把“黃色”用得濫。
除了張導,小編還沒見過敢如此大膽配色的導演。因為這兩種顏色,用得好,錦上添花,用不好,就是爛俗,這種大俗大雅的配色,是需要有一定的審美底氣的。
再喜歡的色彩也有“審美疲勞”的時候,一輩子都喜歡豔麗色彩的張導,在自己68歲的時候,忽然放棄了自己最鍾愛的色彩審美,轉而“無色”,拍了一部黑白色調的《影》,真是應了那句話:物極必反。又或者是張導影像審美的一次返璞歸真。
其實,對於冷色調的運用,張導也是很得深邃的,在《英雄》的前30分鐘裡,也就是無名與長空的對決戲,影片也是一直採用冷色調。
在《影》的宣傳片中,除了色彩的轉變,小編還看到一些媒體對其他攝影技巧的描述,比如一些動作戲中的武器是傘,雨滴落在傘上的細節描繪等等。
但小編卻覺得這些技術,其實在《英雄》中,張導就已經用得爐火純青了,不應該是《影》的新賣點。
小編更期待《影》是如何講故事的。是不是還像《英雄》那樣,在一個個大場面,一幕幕絕美畫面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
張導鏡頭裡的畫面已經足夠唯美,難得的是如何充實畫面背後的內容。有其“影”還要具其“魂”,才真正稱得上是“經典”。才不會再被人嘲諷為“搞裝修”的。
就這一點來看,小編還是很期待國慶檔的《影》的,看張導是否真的是洗盡鉛華,返璞歸真了呢?文/惜梅
閱讀更多 影視口碑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