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彩虹糖们

咱们的《渝黔文苑》

今天为大家推送第十四期

来自重庆的作家

李泽生先生发来的《九坝记忆》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李泽生,重庆市江津区人,重庆江津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江津区作协会员、重庆二月文学社社长助理、《二月文学》杂志副主编,在报刊上曾发表过多篇(首)作品。曾获《中华文艺全国创作大赛》散文一等奖、二等奖;有四首诗歌获《中华文艺“国学”大赛》二等奖;另两首诗歌入选《当代百强华语诗人诗选》。

九坝记忆

——李泽生

九坝秀丽的风景,浓郁的乡村情怀,底蕴厚重的历史人文,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到桐梓九坝避暑,必做两件事:一是仰慕欣赏“千年鸳鸯红豆杉”,沾染点益寿延年的仙气儿;二是参观“娄山关战斗指挥所”,回顾毛泽东当年“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这既是九坝最具特色的金字招牌,也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在红豆杉树下,听“杉雨居”、“老村长”农家乐杨志雍、杨志中两位老人讲述“千年鸳鸯红豆杉”的传奇,讲毛泽东在“娄山关战斗指挥所”(即杨氏“红豆老屋”)指挥攻打娄山关,二占遵义城的历史轶闻,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避暑乐趣。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红豆老屋”,是“一门忠烈”杨老令公后裔杨修爵(杨至雍、杨至中之父)的杨氏祖屋,为明清时的农家三合院,坐东向西,因屋旁有两棵“千年鸳鸯红豆杉”古树故名。据“杉雨居”农家乐杨志雍老人讲,这两棵“千年鸳鸯红豆杉”远不止千年,有公母雌雄之分,左为雄,右为雌。我常到这树下细心观察过,那雄性红豆杉树比雌性杉树约高一筹,主干也比雌性主干要大些,枝繁叶茂的树冠,也比雌性树冠浓荫许多,很有“男子汉”气派!雌雄两树相距10来米,树冠枝桠呈梯状相互交织,忽若情侣搭肩搂背,相互携手,形影不离,栩栩如生。这两棵鸳鸯红豆杉,在九坝生长了千多个春秋,迎来送往,近四十万个日夜星辰,同甘共苦,经历了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心心相印,不离不弃,演绎了雌雄情侣树美丽感人的爱情传说,因此被世人誉为“千年鸳鸯红豆杉”!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据当地许多人讲,“千年鸳鸯红豆杉”古树很奇特,自当年毛泽东和红军在此设立“娄山关战斗指挥所”之后,每逢初春二月之际,这两棵红豆杉树冠顶部,间或呈现一种很浓的烟雾,形成一团团、一簇簇的浓烟滚滚腾升,扶遥冲天,当地人称之为“冒烟”!而杨志雍老人却神秘地告诉我,他听父亲杨修爵说过,古树红豆杉“冒烟”,叫“紫气东来,古树生灵”!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我问他啥叫“紫气”,生甚么“灵”?杨志雍老人莞尔一笑,很是得意地说:“紫气嘛,就是象征红色呀;灵气嘛,就是说有先天之兆噻!预示有星宿来此地,将要发迹啦......”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我听了杨老先生这番云飞雾绕的话,心里呢喃:照此说法,“紫气东来”岂不说中央红军长征“自东而来”,红旗指处,层林尽染,红紫生焉,气贯长虹,浩气冲天!而“先天之兆”不就是象征一代伟人毛泽东及其中央红军“鸿运高照”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诗词中,曾以“而今迈进从头越”为佳句,莫非也含有如此玄机?

我虽不苟同杨老先生的说法,但也没法否定之否定。我想,如此的传神色彩,至少说明一点,或者说叫传递了当初九坝的百姓“干人”的一种情怀,一种希冀。如若真要寻找缘由,或许可用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惊天诗话来诠释,姑且叫作“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吧!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千年鸳鸯红豆杉”生长年轮和“紫气东来”,自然无从考证,但当年的中央红军入住九坝,毛泽东在“红豆老屋”指挥娄山关战役的史实,却千真万确,并非神化!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来到九坝,将杨氏“红豆老屋”作为作战指挥所,毛泽东就在这里运筹运筹帷幄,雄才伟略地指挥了再克娄山关、二占遵义的著名战役,谱写了“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历史篇章,因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到九坝避暑,清凉怡情。住在农家,吃在农家,朝夕相处,既弥漫了浓郁的乡土风情,又充溢着渝黔一家亲的温馨。有人抱怨农家乐生活太差,住宿简陋。我却不以为然,我多次对他们说:“老哥子,老姐姐,我们到这里来,原本就是避暑的,虽说吃不如家里那么可口,住没有在家里那么舒坦,可我们在这九坝享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快感,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嘛”!他们听了无不点头应诺。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当然,更令人舒心亦然的是,到“千年鸳鸯红豆杉”古树下,尽情地吸吮那充满负氧粒子空气,沾染点千秋长寿的灵气,领略“紫气东来”之神韵,堪称幸运之至!再追忆品味《娄山关战斗指挥所》毛泽东及其红军“从头越”的激烈壮怀,那将触发我们“不忘初心”的万千感慨!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九坝记忆》

2017年9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