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在阿富汗的反地道战:不怕崇山峻岭,仍有妙计

人们常说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这和其特殊的地形是分不开的——五分之四都是山地和高原。苏联引以为自豪的钢铁洪流在山地举步维艰,阿富汗抵抗武装利用山脉中的地下工事抵抗苏军,为了对付这些地道,苏军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战术。

洞穴概况

阿富汗的地道山洞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人工挖掘的,有些是在天然的基础上人工改造,绝大部分尺寸狭长,仅有1人步行通过的通道。

曾有媒体大肆渲染说,阿富汗有些宽敞而错综复杂的地道,可以通行坦克车装甲车,但是直到2001年美军发动反恐战争,也只发现了寥寥几处这样的地道体系,比如查湾克利和托拉波拉地区的地道。说起来这其实是在西方专业工兵军官的指导下,用西方援助的大型攻城机械,结合炸药爆破修建的,里面军事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苏军在阿富汗的反地道战:不怕崇山峻岭,仍有妙计

1985年在阿富汗作战的苏军

支援武器

虽然阿富汗以山地为主,但是苏军经过考察之后,还是投入了少量坦克,考虑到任务的特殊性,大部分坦克是较为落后的T-55和T-62,甚至拆除了坦克上相对先进的设备防止被缴获,一般只在勉强适合通行的地区,在中远距离上执行火力支援任务。

不过,苏军真正的山地作战利器是米-24武装直升机,直升机在山地机动比作战车辆方便的多,而且米-24除了机关炮之外,还可以挂载炸弹、火箭弹和集束炸弹,也用反坦克导弹攻击高价值目标。更重要的是,这种武装直升机本身就可以搭载8名步兵。苏军通常以双机部队出击,在发现了阿富汗游击队踪迹之后,一架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提供火力掩护,一架降落,放下运载的部队,然后两架直升机交换位置,直至所有步兵部队着陆。

不过无论坦克还是直升机都只能对付地道洞口及其附近的敌人,对付地道中的阿富汗武装,还要步兵上阵。

苏军在阿富汗的反地道战:不怕崇山峻岭,仍有妙计

T-62坦克,当时已经属于落后武器

步兵攻击地道

全副武装的步兵会首先向地道喊话,如果无人回应或者对方拒绝投降的话,就会用绳子系着镜子放进地道里勘察一番,对于较小规模的地道,苏军会使用手雷或者炸药进行爆破——有趣的是,由于苏军缴获了不少地雷,有时候也使用地雷爆破。

对于尺寸稍大的地道,苏军则使用俗称“立体声爆破”的方法炸毁,这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士兵,或者干脆是工兵来操作,具体方法是:先用绳子把一部分炸药放到坑道底部,然后将800克左右的炸药安放在坑道口的石头或者横梁上,最后同时引爆,实际上洞口的炸药会比顶部的早1秒左右爆炸——这正是所要达到的效果,洞口爆炸产生强大的气流,把底部爆破的气流压回去,产生致命的超高压,地道和里面武装分子的命运可想而知。爆炸后激起的泥土和碎石甚至还会猛烈地从洞口喷出去,所以苏军通常在5-6米开外引爆。

苏军在阿富汗的反地道战:不怕崇山峻岭,仍有妙计

这种复杂而宽敞的地道,在阿富汗其实属于极少数

爆炸后,如果烟雾完全消散了,那么通常意味着坑道没有被完全爆破,就需要步兵战斗小组进入地道作战。在最前方行进的尖兵通常在自己身上系上绳索,这个简单的措施有2个好处,如果他负伤或者遇到难以抵挡的对手,后面的战友拉动绳子就能帮助他脱离险境;也可以用这个绳子拖曳其它设备或者在地道内发现的东西。这种战斗小组和美军在越南的战斗工兵不同,他们除了手枪,匕首和手雷,手电筒之外,也携带突击步枪作战。

特殊武器

阿富汗大部分武装分子的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见识过现代化的社会,苏军针对这一点还在坑道中使用信号弹发射器,使用方法是多个并联在一起,并安装绊发引信,丢在坑道里的必经之路或者是敌人踪迹不明的地方,如果对手从藏身的地方冲出,或者试图迂回,很容易踩中,踩中之后,信号弹发射器会发出刺耳的汽笛声,五颜六色的信号弹随即发射,于是坑道中响声大作,信号弹会在坑道的墙壁上像曳光弹一样弹来弹去。这时候苏军战斗小组就会朝着汽笛声和亮光的地方赶过去。据苏军老兵回忆,这个简单的小装置非常有用,没见过市面的反苏分子通常不知所措,吓得浑身发抖瘫倒在地上,任凭苏军俘虏。

苏军对付地道的另外一个利器是RPO-A(РПО-А)“大黄蜂”火焰喷射器,其实它的发射机制和火箭筒一致,外观也类似,它可以发射烟雾弹、燃烧弹和温压弹。苏军通常用它对着敌情不明或者顽抗的坑道开火。由于它的构造是火箭筒式的,也可以用一根绳子系住,一根绳子绑在扳机上,垂放到合适的地点,拉动扳机,朝着目标开火。

苏军在阿富汗的反地道战:不怕崇山峻岭,仍有妙计

RPO-A

评价

虽然苏军在阿富汗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战术,但是最终还是输掉了整个战争。

原因有这么几点:

一、阿富汗基本还停留在落后的部族社会。经济完全支撑不起不起现代化的政府和军队,只有少数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支持亲苏政府和苏军,其他人要么漠不关心,要么持反对态度。

二、苏军在大部分是山地的阿富汗,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既有优势,且没有针对这样的作战环境建立起足够的新优势。而且,苏军的后勤运输在这个落后而地形复杂的国家大打折扣,据某些资料显示,苏军在阿富汗的后勤运输能力,最多也就维持一个师的作战,这样的补给能力,根本无法进行全面彻底的清剿行动。

三、西方国家对阿富汗反苏势力的大力援助。西方国家十分清楚在阿富汗给苏军“放血”时削弱苏联的好机会。他们全力支持反苏武装,不但从巴基斯坦一侧源源不断地援助武器装备补给,包括“毒刺”单兵防空导弹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还派出教官,帮助阿富汗招募志愿兵与苏联作战。

苏军在阿富汗的反地道战:不怕崇山峻岭,仍有妙计

米-24虽好,但是对地道鞭长莫及,而且受到单兵防空导弹的威胁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全面撤军,总共耗费大约450亿卢布之巨,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阿富汗的战争远没有结束,这些武装组织毫不在意地把枪口对准了西方,2001年起,美军开始对阿富汗的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作战,吸取了苏军的教训,他们使用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更先进的卫星侦查,构成了不小的优势,当美军特种兵冲进阿富汗的地道的时候,发现了大批第三国制造的苏式武器和美式装备,医疗通讯仪器——这正是当年西方援助给阿富汗武装组织的。

关注近卫步兵师 ,阅读更多精彩军史文章

扩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